秦是哪个省的简称为什么(陕西省为啥简称“秦”,为啥叫陕西?)
一、陕西之名起源
陕西作为我国古代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它的名字由来可以追溯到西周。
西周王朝建立四年后,周武王病逝,由于即位的周成王年幼,便由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和召公奭(shì)辅政。当时,西周天下很不稳定,周公旦和召公奭二人遂决定分陕而治。
当时周公旦和召公奭分工合作,周公旦负责管理陕东新收复的土地,防止当时还有些实力的殷商遗族叛乱,保证政治的安定统一。
据《括地志》记载:"陕塬,甘棠西南也,分陕以塬为界。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四,召公屯之。" 据说,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和召公曾在塬上立了"分陕石",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处,称作“立柱为界”。三门峡市文物陈列馆里现还存有一柱形界石,叫做"周召分陕石柱",也叫"周召分界石"。
“周召分陕石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块界石。
《左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史记·乐书》亦记载:“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
以上是周代大武乐章的几个组成部分,“成”相当于乐曲的一段。此乐章表演的内容大致为武王伐纣到分封建国的过程,包括誓师北上、牧野之战、凯旋、安定南部边疆、分陕而治、周召辅佐武王建国等部分。“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周公旦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部新拓展的领地;而召公奭的责任就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经济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
作为“分陕而治”的分割线“陕县”,在当时叫做“陕塬”,东周时期叫做“陕邑”,也就是河南境内的陕县(现改名陕州区)。
二、陕西简称“秦”以及“三秦大地”由来
《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后因牧马有功被封地授侯,成为西周的附庸,得以建立秦国。
战国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都城经九次迁徙后,从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定都咸阳。
至此今陕西大部皆属秦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陕县,因陕塬名之。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陕西北部为上郡,陕南为汉中郡,关中畿辅区域设内史。陕县属三川郡。
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入咸阳,杀了已归降的秦王子婴,并火烧咸阳城,焚毁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引兵东问,都彭城(今徐州),大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辖陕南及巴、蜀之地。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东马坊村遗址),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辖陕北。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可以看出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三、陕西名称的出现
唐肃宗上元二年(758年)设立陕虢华节度使,下辖陕州、虢州、华州,治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759年,管理潼关。760年改为陕西节度使,兼神策军。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陕西之名。
乾德三年(965年),北宋灭后蜀,控制陕西全境。
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设立关西道。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宋朝全境为十五路,改关西道为“陕西路”,治京兆府(今西安长安区),其地东尽淆函,西包汧陇,南运商洛,北控萧关,即今陕西关中各市、延安、榆林东南部以及甘肃庆阳市、山西省运城市及河南省三门峡市。
崤函,(xiáo hán) 中国古地名,指崤山与函谷关,大致在灵宝市、三门峡市陕州区范围。崤函并称,主要因此处地势险要、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中国古代军事争夺的焦点之一。
东尽淆函,恰恰就是当时陕县之西了。
北宋路名对中国现当代地名有深远影响,现今10省名直接来源于宋朝路名(但疆界并不完全相同),如陕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等。
但宋朝时期陕西疆域尚未固定,因为陕西路后又分为秦凤路、永兴军路,后期还有分合。南宋时期大部还被金所占领。
1142年南宋时期陕西附近地图,从上到下西夏、金、南宋疆域
四、陕西省名的正式确定
我国“省”级政区的出现,源于元朝行省制。
中统三年(1262年),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
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又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成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省(不含略阳、勉县、宁强县)、甘肃省永靖县以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