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王家坝为什么这么重要(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为什么那么重要?)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为什么那么重要?

王家坝闸,全称淮河濛洼蓄洪区王家坝进水闸,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左岸安徽省阜南县境内淮河濛洼蓄洪工程入口,地处河南与安徽两省三县三河交汇处(固始、淮滨、阜南三县,淮河、洪河、白鹭河三河),因坝建在阜南县王家坝镇而得名。王家坝闸是淮河蒙洼行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建于1953年,2003年拆除重建。共13孔,每孔净宽8米,设计流量为每秒1334~1626 立方米。淮河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位于三河交界的王家坝闸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有了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称号。王家坝闸也被誉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是淮河灾情的“风向标”。[1]至2020年,已经有13个年份16次开闸蓄洪;至2005年,累计蓄洪量72.4亿立方米。[1][2]中文名王家坝闸别名淮河濛洼蓄洪区王家坝进水闸控制水系淮河建设时间1953年、2003年工程任务控制淮河向濛洼蓄洪区泄洪量。

工程背景


王家坝闸地理位置特殊,它地处河南、安徽两省,淮滨、固始、阜南三县交界处,也是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原濛河成为濛洼蓄洪区)的交汇处。淮河全长1000公里。王家坝闸以上至淮河源头河南省的桐柏山为淮河上游,落差达178米,占淮河总落差200米的90%,河道比降为万分之五,上游坡陡水急,洪水直冲王家坝,使王家坝遭受巨大的抗洪压力。王家坝闸以下至江苏的洪泽湖三河闸490公里为淮河中游,落差仅16米,河道比降为万分之零点三,河道坡降平缓,狭窄弯曲,宣泄不畅,洪水难以迅速流向下游;中游有许多重要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大动脉,因此,确保淮河中游的安全,是淮河防汛抗洪的重中之重。三河闸以下至淮河入长江口的三江营146公里为淮河下游,落差6米,河道比降为万分之零点四。三河闸所在的洪泽湖由于黄河夺淮河多年泥沙淤积,湖底已经高于淮河河床底,并高于所在洪泽县地平1米,形成“地上湖”,洪水越到下游越缓慢。因此,淮河支流多、整体两头翘、上游落差大、中游河道窄,主汛期间暴雨频繁是淮河防汛的主要特点,更是淮河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淮河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位于三河交界的王家坝闸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有了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称号。王家坝闸也被誉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是淮河灾情的“风向标”。[1]

王家坝闸位置(左为蓄洪区,右为淮河)



蒙洼蓄洪区与王家坝闸休戚相关,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调洪设施和安全屏障。它西起王家坝进水闸,东依曹台孜退水闸,背靠蒙河分洪道,南临淮河。该工程兴建于1951年~1953年,防洪水堤长95公里,辖7个乡镇和一个阜蒙农场,设计蓄洪水位27.5米,设计库容7.5亿立方米。

工程概况

王家坝进水闸,位于王家坝镇(原属崔集乡)王家坝,淮河左岸。闸身全长118米,13孔,孔宽8米,高5.5米,控制面积187平方公里。设计流量1626立方米/秒。水位进洪:闸内24.16米,闸外28.66米;蓄水:闸内28.66米,闸外27.50米。闸室长度1.2米,闸底高程24.16米,堤顶高程29.8米,室内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开敞式;消力池结构型式为陡坡和三道齿形槛。消力池长25米,池底高程22.66米。

上游海漫结构为混凝土和干砌块石,长度35米,上游乙墙结构型式为圆弧浆砌块石;下游海漫结构为浆砌块石,长度30米,下游乙墙结构型式为弧形浆砌块石。闸门结构型式为弧形钢门,门高4.5米,宽8米,重9.2吨;启闭机型式为卷扬式,13台,能力为10吨/台。

新闸


2003年11月破土动工,2004年12月竣工,新扩建的王家坝闸气势恢宏、雄伟壮观,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该闸全长118米,共13孔,每孔宽8米,底板高程24.46米,设计水位差4.5米,设计流量1344—1626米,闸上公路桥高程29.66米,桥宽9.5米。新闸设计为全电脑自动化封闭式机房,最高处达28米,遥看大闸如巨龙横卧蓄洪库上游,有拒水于千里之势。闸上装有闭路电视,利用现代化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传输视听图像,国家防总可以通过闭路电视直接观察到淮河水位的变化情况。

工程建设

王家坝闸兴建于1953年1月10日,同年7月14日(一说6月30日竣工。是二等大型工程。工程总投资216.97万元。

维修加固

经过50余年的运行,蒙洼地区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存在许多险工险段。特别是2003年淮河特大洪涝灾害期间,蒙洼地区水利工程设施损坏更为严重。汛后,国家进一步加大治淮力度,共投资4.5亿元,实施蒙洼治淮重点工程,开工实施的5个项目在今年的汛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王家坝闸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520万元,2003年9月26日该工程开工,11月2日,王家坝老闸总体爆破。新工程包括闸室拆除重建,新建公路桥、启闭机房、桥头堡、防汛大楼等。新建成的王家坝闸已经成为淮河上游集洪水控制、交通运输、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

工程效益

王家坝闸,作为濛洼蓄洪区入口控制工程,是淮河上中游结合部位的重要拦蓄工程,降低了洪河口水位,削减淮河洪峰,减轻上游灾害,最大削减洪峰流量1626立方米/秒,对确保上下游堤防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除了历史上豫皖两省官沙湖水利纠纷。对保护两淮煤矿、蚌埠市及津浦、阜淮铁路干线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王家坝闸的开启由国家防总统一调度。蓄洪区建成后,1953~1985年,达蓄洪以上水位11次,蓄洪10次。1982年曾蓄洪2次。到1993年,已有10年12次蓄洪,库区共损失粮食3.84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5.7亿元。但蓄洪后的社会效益,远远超过损失值。

工程运用

蒙洼蓄洪区自1953年建成,至2020年前,蓄洪年份有1954、1956、1960、1968、1969、1971、1975、1982、1983、1991、2003、2007年,共计12年15次滞蓄洪水,平均4年一次。其中1954、1968年大水,堤防发生决口、溃破达26处之多。2020年7月20日8时32分~7月23日,王家坝闸再次开闸泄洪。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