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三绝分别是什么(“乐府三绝”为什么绝?)
乐府三绝,简单的说就是人们把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及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称为"乐府三绝"。这三首长诗完美演绎了三段凄美的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当然,关于乐府三绝到底是哪三首诗,也存有争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把《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合称为乐府三绝;第二种说法就是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称为乐府三绝,但人们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一、什么是乐府?
1、乐府是中国古代民歌音乐的总称。乐府也是古代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时候负责收集、整理、管理民歌音乐的官方机构,它具体负责训练乐工,编制乐曲和从民间采集诗歌音乐等工作。这个机构从秦朝开始设立,西汉时正式确立,到汉武帝时期,乐府得到了空前繁荣发展,不少乐工和乐谱都来源于民间,乐府将收集来的各种民族诗歌音乐进整编,创作出音乐,由乐坊进行演唱和演奏。后来,乐府就逐渐发展演变成为国家一个很重要的音乐性的诗体名称,现保存完好的乐府民歌大约有60首左右。
二、乐府三绝作品分析
1、《孔雀东南飞》。是我的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被称为我国乐府诗发展史的巅峰之作,后人常把它与北朝时期的《木兰诗》称为“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集于民间。《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现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
故事讲述了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女子刘兰芝与小史焦仲卿的悲剧性爱情故事。刘兰芝在婆家经常受气,婆婆焦母经常无故对刘兰芝百般刁难,焦仲卿苦苦向母亲求情也不起效果,夫妻两人只能以泪话别,并发誓“誓天不相负”。刘兰芝回到娘家后,上门求婚者络绎不绝,有县令为儿子求婚,也有太守让人来提亲。由于和焦仲卿起誓有约,刘兰芝统统拒绝。但其兄长恶言相逼,刘兰芝最终不得答应’太守家的提亲,焦仲卿知道后立即赶来,走头无路的两人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在刘兰芝出嫁之日,两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就了千古绝唱。
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屈,和对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为后来追求自由爱情的青年男女所赞扬。
2、《木兰诗》。为乐府《鼓角横吹曲》名,北朝民歌,语言刚健明快。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木兰在沙场上勇猛杀敌,屡立战功,得胜回朝后,面对朝庭的奖赏,她却表示不愿作官,只愿回家与亲人团聚。
木兰的这种忠孝两全,深明大义,热爱亲人又不忘报效国家的举动,充分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和淳朴的优良品质,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难能可贵。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也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3、《秦妇吟》。《秦妇吟》是由唐末诗人韦庄创作的,全诗情节曲折,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此,人们还送给诗人“秦妇吟秀才”的雅称。
《秦妇吟》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女子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生活遭遇,对唐末黄巢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描述,展现了当时战乱发生的悲惨景象,在战乱中,双方都对社会秩序和百姓财产进行破坏和抢掠,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干扰,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诗人还将矛头直指统治阶级,认为官兵的掠抢行径比“贼寇”黄巢更可怕。
《秦妇吟》是怎么发现的呢?韦庄写的这部长诗,由于涉及政治问题,韦庄没敢将这部代表他最高水平的诗收录进《浣花集》,否则,他将性命难保。从宋至明清,人们只知道有这首诗,但从没看见过这首诗的内容,一直到近代,在敦煌石窟才发现了这首《秦妇吟》版本,人们才得以一睹芳容,真乃人间之大幸呀!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