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次友推荐了谁(康熙王朝皇舆全图是周培公画的?看地图绘制史,绝非一人之功)
导语:康熙王朝中皇舆全图是周培公画的?看地图绘制史和年羹尧奏折,绝非一人之功,传教士功不可没!
近年来,清宫剧的热播让人们对大清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最早的郑少秋主演《戏说乾隆》,琼瑶的《还珠格格》,吴奇隆《步步惊心》,到现在火爆荧屏《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传》等等大量的清宫剧从多个领域,多个角度对大清历史进行多维度的诠释。
任何戏剧都离不开真实的历史,大多戏剧都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被认为最接近史实的清宫正剧,当属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了。然而,《康熙王朝》虽然是在二月河小说《康熙大帝》基础上改编的,但毕竟是一部影视剧,而不是正史纪录片。
在这部影视剧中有诸多的史实错误,例如关于顺治的死亡,影视剧中写的是顺治帝因为董鄂妃的死而过度悲伤,竟然出家了,真正的历史,顺治帝并没有出家极有可能是因患天花而死。剧中康熙帝与苏麻喇姑有恋情,在正史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苏麻喇姑是孝庄的贴身侍女,在辈分上是属于康熙的祖母辈,并且苏麻喇姑要比康熙大42岁,苏麻喇姑的年龄甚至比孝庄还要大一岁,这与康熙是不可能发生恋情的,类似这样的漏洞还有很多,由于篇幅原因,笔者就不一一详述。
在《康熙王朝》中,有一个重要剧情推动线索,那就是人才推荐线索,先是康熙拜伍次友为老师,伍次友向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的父亲)推荐周培公未果,机缘巧合康熙遇到了周培公,而后周培公成为康熙最重要谋臣,周培公来到正是时候,此时三藩乱国,四地举义四起,察哈尔叛军迫近京城,王辅臣手握重兵首鼠两端,朱三太子引爆紫禁城,康熙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在大清危难之际,周培公简直起到了力挽狂澜作用,他察觉太监祸乱,加强皇宫防务,火速带领“家奴”打败察哈尔叛军,收服王辅臣,并要挥师南下歼灭吴三桂,然而,康熙担忧他是一个汉人,怕是又出现一个吴三桂,于是将他贬到东北盛京,最后死于盛京。
周培公不仅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影视剧中的周培公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国土无双的人物,他还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姚启圣又推荐了施琅,由此康熙才收复台湾,这些功绩虽然有些夸大,但毕竟还是有史实的。
《康熙王朝》最大的漏洞就是,周培公临终前交给康熙一幅《皇舆全览图》,堪称大清史上最新、最全、最精确地图,康熙如获至宝,在历次重大战役中都随身携带;康熙对于周培公的死十分愧疚,特意为他守灵一夜。
《皇舆全览图》是周培公绘制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几乎不可能的,历史上的周培公死于1701年,而《康熙皇舆全览图》直到周培公去世的第七年才问世,在时间上是不可能的;况且绘制《皇舆全览图》需要实地测量,而周培公在盛京蹲守11年,根本没有机会外出实地测量,康熙也不可能动用全国之力帮他绘制地图。
所以说,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绘制《皇舆全览图》纯属捏造的,那么这幅超高水准的地图到底是谁绘制的呢?
要想进一步了解《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绘制难度,我们首先要了解下我国地图绘制的历史。我国地图的绘制发展大体上历经三个阶段,原始制图阶段(伏羲八卦图),传统制图阶段(裴秀的制图六体),实测制图阶段(康熙皇舆全览图)等。魏晋时期裴秀在《禹贡地域图》中,总结了绘制地图六项规则,这就是地图学上所讲的“制图六体”理论:
“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放邪,六曰迂自,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险夷之异也。”
裴秀所总结的制图六规则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分率就是指现代地图上的比例尺,准望就是方向坐标系,道里指的是实际道路的距离,高下、方邪、迂直是指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裴秀认为,这六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六者共同运用到绘制地图当中,才能绘制出精确而实用的地图。
到了唐代,宰相贾耽根据“制图六体”理论,绘制出了当时亚洲最早的地图《海内华夷图》,这也是“制图六体”理论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到了宋代地图绘制技术日臻成熟,宋思本绘制具有相当水准的《舆地图》,到了明朝时期使中国传统地图绘制水平达到了最高峰,此期的代表作品就是罗洪先《广舆图》。
无论是唐代《海内华夷图》、宋代《舆地图》、明代《广舆图》,这些技术都处于我国传统地图绘制阶段,无法就是精度和方向坐标精确一点罢了。只有当传教士到来时,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使的中国地图绘制技术才有了革命性的发展。
大清在《康熙皇舆全览图》之前用什么地图呢?有哪些弊端?
大清之前用的地图是《一统志》,此地图收录了全国各省地图,但是暴露出很多问题,各省地图绘制规则不一,有的省有大图,而没有小图,有全图,没有县府级别的地图;有的省有里程数但是没有疆界,有的省有疆界而没有里数程途。
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地图,康熙说“疆域错纷、幅员辽阔、方舆地理又今晋互异” 《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测绘考略。鉴于我国古代地图绘制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康熙下令西方传教士和中方官员耗费十年时间,对全国进行测量,绘制《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花大力气绘制这样高精度地图还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促使大清政府重视边境地区的测绘,两国之间通过谈判解决领土纠纷,需要一张精确的地图用以标志,大清使用的地图是以传统地图绘制法绘制,在精度和地理信息上都满族不了需要,特别是明朝留下来的地图对关外地区的测量十分简略,更不用提外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地区了。
除了以上朝廷急需的原因之外,技术上也出现了可行性:
明朝时就已经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传播西方最新地理学,绘制学知识使技术上有了可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来了《堪舆万国全图》,将西方经纬度测量,利用投影绘制地图,以经纬度定位绘制等方法介绍给中国。
除了利玛窦之后,在明末清初时期还有大批传教士为大清带来全新的地图绘制技术,罗明坚的《中国地图集》,传教士龙华民《地震解》,传教士毕方济《堪舆全图》,这些地图都被吸收到后来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中。
更为重要的是,康熙是一个开明的皇帝,他是一个全才级人物,对科学技术很感兴趣,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促成了《康熙皇舆全览图》的问世。
《康熙皇舆全览图》都测绘了哪些地区呢?《康熙内府皇舆全览图跋》曾提及:
“山海舆地全图:图四为次盛京;次热河;次宁古塔;次鸭绿江;次乌苏里江;图二为次河套南北;图七次乌喇共;图十直隶;图十一次福建;廿一次湖广;图十二次河南;图十一次广西;图廿四次云南;图十三次贵州;图廿一次陕西;图四次甘肃;图十九次四川……。”
从全图内容来看,这是基于十分详实的地理数据进行绘制的,对地理位置判断和测量也十分准确。首次采用地理坐标法进行绘制,在《康熙皇舆全览图》之前,所有的地图绘制中,地理坐标的测绘均采用我国原始绘图方法,建立在“天圆地方”的理论上。
但《康熙皇舆全览图》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天文测量与三角测量相结合,白天通过正午太阳的位置计算纬度,晚上以北极星的高度、日月食的角度等机会来测量,经度的计算是以时间差来计算的。为了制作这幅地图,全国共设立了641个大地控制点,这些控制点形成了一个大的三角测量网极大地提高了精度和准确度。
《康熙皇舆全览图》绘制水平达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这也是西方地图学传入中国后所取得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展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测绘技术和地图学研究最新成果。测绘面积,除了准噶尔外包括了现存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东北一直测绘至外兴安岭,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至云南、西藏等地区,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测绘包括台湾岛和海南岛。
《康熙皇舆全览图》都有哪些人来绘制的呢?
这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参与人数众多,有掌握西方测绘技术的传教士,主要包括白晋、费隐、雷孝思、杜德美、潘如、德玛诺等等;参与绘制大清官员,何国宗、何国栋、明安图,以及在钦天监学习的喇嘛、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
康熙为测绘提供了大量的后勤保障,从年羹尧给康熙上书中可见一斑。“臣即通行所属各州、府、县、营、禪等官遵照部文,预备马匹并需用志书旗巧等项伺候即将全图交与家人魏之辉收明……臣谨遵旨缮写奏折,封固舆图,恭呈御览”。
从时任四川巡抚年羹尧奏折可知,当测绘队伍到达四川测绘时,年羹尧早就准备好了马匹和物资资料,并用锣鼓为其开路,地图绘制出来后立即交给亲信,即刻小心翼翼转送京城,丝毫不敢怠慢。
由此可见,这幅《皇舆全览图》是集全国之力,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传教士带来的世界最新测绘技术以及古代先人智慧经验的总结,才使这幅地图横空出世,这并非周培公一人所能完成的。
参考资料:《清史》、《康熙皇舆全览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