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是谁(日本奥运会的经济野望:期待重回1964年)
日本奥运会开始了,不出所料,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开幕式,有人理解,有人贬低,甚至还有日本人抵制奥运会。
其实不管世人如何评价日本奥运会的开幕式,只要不是惊艳到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日本的奥运会经济目的,就算失败了一半。
日本的经济野心是啥?
很多人其实都看过,但是背后的真正原因,却很少有人讲清楚,如果大家想看,可以再看下以下内容。
日本奥运会背后的经济野心
2013年9月,东京成功申请奥运会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发布会上表示:希望2020东京奥运会也能够像1964年东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一样拉动经济增长,让日本摆脱通货紧缩和缩小意识。
此后又接受采访时表示,奥运会就像经济政策的第四支箭一样,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边大家可能会好奇:奥运会不都是亏亲的吗,如何刺激经济增长?第四支箭是什么?
其实这两个短语就包含了日本的经济、文化困局,以及日本面临的绝境所以本猫也会带大家通过这两个方面,带大家读懂得日本为何将经济宝押注奥运会上。
日本经济困局寄托在奥运会上是有历史因素的。
早在二战时期,日本与美国就是对手,结果战败后,日本国内军事不仅被美国接管,工业和经济也极度依赖美国。
角色的转变,让日本国内的民族士气极度颓废,对外的国家形象也因为“战败国”的地位一直处于比较负面的状态。
为了扭转国内外的形象,1952年,日本开始着手申请奥运会的举办权,并于1959年成功申请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资格。
这是亚洲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因此日本对于这次的奥运会十分重视,借此机会大搞基建以及新科技,
日本政府不仅为此准备了30亿美元的支出,甚至为此扫除一切障碍。
日本新干线铁路、首都高速公路、东京地铁、东京高架单轨电力等知名交通路线,就是这一时期诞生的,其中日本知名的新干线铁路就是日本奥运会时期基建的代名词。
新干线高铁,很多中国人至今都很熟悉。
1978年,中国伟人到日本访问就是乘坐“光”号新干线去京都,当时他的评价是:“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也正是这次邂逅,中国与高铁结下了缘分。
当然这里不是要讲中国高铁,而是要说明一件事:当时的新干线在整个世界都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属于日本的一个可以打开外交的“符号”。
新干线的前身是日本在战争时期一个名叫“子弹列车计划 ”,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因为战争结束处于搁置。
1959年,日本为了奥运会的基建计划,重新启动该项目,并且提出“三小时大阪到东京”的构想,这一设想遭到日本国学者反对,他们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而且会浪费国家财力,变相削弱国家实力。
日本政府思考再三,还是决定为了奥运会大开绿灯,于是力排众议,不仅同意这个构想,而且要求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完成。
新干线工程期原来是 5年,结果只用了 3年时间就突击完成了,全部工程费用高达 3800亿日元。
新干线铁路的最高时速达到 210公里,不仅是全世界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高科技的符号。
日本新干线铁路不仅改变了中国,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对日本的看法。
改变有多大呢?
在1958年时,日本著名小说家阿川弘之曾对日本的交通道路是这样评价的:本来以为在日本旅行最好用吉普车,结果亲自体验后才知道,在日本旅行,你要准备水陆两用战车才行”
这当然是夸张的写法,但是也说明了日本当初的基建有多差。
阿川弘之
但是仅仅5年时间,日本就改变所有人对日本基建的看法,凭借着新干线以及其他同时期建成的交通网络一举改变日本的基建水平,东京也借此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
当时世界在形容日本的基建速度用的是和“中国速度”类似的“新时代速度”。
这就是日本给世界准备的一份礼物。
1964年10月,日本东京奥运会正式开幕,日本焕然一新的基建、亚洲独特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科技体验,全新的民族士气都借助直播,像全世界展示日本的科技与实力。
奥运会大获成功后,日本一扫以往的颓废。
对国内外都起到经济推动的作用。
在国内,日本凭借发达的交通网络,带动日本国内现代化进程,加上国内民族士气空前高涨,
日本许多科技领域因此腾飞。
奥运会让世界认识了日本,同时也为日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这些效应又反射到国外。
在国外,日本先进的新干线以及奥运村、体育馆等建筑,让全世界看到日本的科技与基建水平,一改以往日本战败国的形象,日本的企业也借此吃到出口的红利,日本的汽车、家电、以及其他工业品开始走向世界。
整个日本国民经济都在开始突飞猛进,甚至因此诞生“奥运会景气”这个名词,1978年,日本超过了苏联成为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
这就是安倍说的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刺激了经济增长,它可以说一举改变了日本整个国家的命运。
那么问题来了,安倍的第四只箭是怎么回事?
第四只箭:奥运会
这事还要从日本的辉煌与经济泡沫说起。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经济曾经非常的辉煌,但是很多人不对日本辉煌到没概念,我说两件事大家就知道了。
第一个是日本科技在科技上的巅峰。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工业和科技不断发展,甚至一度将电视、空调、汽车等工业品反向输出到美国,把美国企业甩在身后,甚至连高端的储存芯片市场份额占到80%以上。在日本科技企业最顶峰,他们都敢扬言要收购美国的顶尖科技公司。
然后美国这下忍不了了,对日本发起贸易战,两国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本工业出口开始降温,但是日本的金融开始发威了。
然后就有了第二个经济巅峰:日本东京房地产泡沫。
为了拯救日本的贸易出口,日本就开始大量印钱,实行量化宽松,意思就是让企业去银行贷款,购买日本国债,日本再用国债去投资实业,结果日本实业没搞起来,日本多印的钱流向金融市场,金融反倒是开始起飞。
日本金融的主要战场就是东京房地产。
投资者认为东京将来是亚洲经济中心,乃至世界未来经济中心,所以东京房地产价格的天花板是宇宙,甚至连宇宙也盖不住,于是房地产被各种资本抄到了天价,最贵时比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还多出许多。
当时,东京20多个区的房地产的价格总额在资本的炒作下,竟然比整个美国房地产还要贵。
日本自信心爆棚,开始得意忘形,甚至有人喊出:卖掉日本东京,就能买下整个美国的口号。
当然,很快日本就乐极生悲,日本的国债越来越多,GDP开始遇到麻烦,90年代开始,日本GDP不但没有像以前那样疯涨,设置从最高峰的5万多亿美元,下降到4万多亿,东京房地产泡沫被戳破,购房者背负了巨额的债务。
此后的日本经历了第一个“失去的十年”,然后又朝着“失去的二十年”前进。近三十年来,日本国内GDP一直处于增长停滞的状态。
作为对比,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在数十年增长十分迅猛,已经远远甩开日本。
为了拯救日本经济,日本尝试了很多种方法,甚至连首相都频繁更换,试图找出适合日本的经济政策,从1990年-2001年,日本在10年左右换了9位首相,平均每位首相在任时间仅为一年,各种政策尝试个遍,结果一直没办法解决经济问题。
直到小泉与安倍的出现,日本政坛才稍微稳定一点。
2012年,安倍第二次上台提出了量化宽松,扩大国家开支,结构改革,俗称“三支箭”政策,结果“三支箭”政策非但没能拯救日本经济,还让日本的国债越欠越多,日本有望朝着“失去三十年”路程前进。
2015年,安倍又提出“新三箭”政策,大致意思是:通过货币宽松政策;鼓励生育、大搞基建,来解决人口老龄化,企业贸易的竞争力,以及拉动投资,但是实际这些政策也并未带来太大的改变。
可惜这三个政策都失败了,所以安倍就想到了利用奥运会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被称为安倍的第四只箭。
这就是第四只箭的来源!
在安倍看来,这只箭的目的是摆脱通货紧缩与缩小意识的经济。
啥是通货紧缩与缩小意识?
其实很好理解,这与日本的经济文化有关系。
日本崇尚小而美,做出来的东西一般都是精益求精,样式都比较小巧可爱,这种比崇尚小的文化,被外人称为缩小意识。
缩小意识曾经被日本发挥到极致,不管是文化,还是科技、或者工业,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日本的技术与产品往往与高质量挂钩。
但是坏处也很明显,缩小意识也使得日本人在面对问题时,产生避免碰撞的逃避行为,比如日本面临经济问题,日本人更偏向照顾好自己,而不是家庭或者国家,导致日本人结婚愿意生孩子意愿减少,也不愿意花钱,来规避经济危机。
比如,日本啃老、吃住网吧,单身主义等等都是这种,按照中国的话说就是佛系生活,我躺下了,你随意的状态。
而经济的问题,往往就是花钱的问题;不花钱,经济就无法流通,生产的产品就没人买,产品没人买,企业没有利润,企业没有利润就开不出工资,国家经济就没办法增长,只能再借钱帮企业度日,但是人们又不买单,经济问题再次扩大,如此循环就像,就造成了致命问题:国家无论出什么政策,都无法拯救经济,因为民众都不买单。
这种意识就是缩小意识的经济,而这种经济现象就叫做:通货紧缩。
当然大家可以简单理解,就是你再便宜,都别想叫我花钱。
日本网吧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为啥日本押注奥运会了吧?原因就是为了刺激消费。
其实日本的孤注一掷,也并非没有道理,日本目前遇到的情况和战后的日本的国情还是稍微有点像的。
比如在国民信心上,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经济,其实归根到底是民众对日本不信任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日本无法解决经济问题,无法解决问题,就意味着工资没办法增长,多花钱就意味着未来没有保障,所以就陷入民众不花钱,企业没利润,国家经济不流通的尴尬境遇。
这种缺乏对国家的信任,和二战前的战败国的国民士气非常像;
除了士气,还有基建方面。
日本在1964年的奥运会改善了基建状况,但是现在已经过去50年了,基建的定义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考中国对新旧基建的定义,不仅包含道路交通,还包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等。
那么日本在这些基建面前呢?我只能说惨不忍睹
我给大家讲个两个疫情期间案例,大家就知道了。
2020年5月份时,日本的疫情统计出现多次漏报,少报事故,原因是日本落后的统计方式。
在疫情的前期,日本东京都政府疫情统计采用的是层层上报,最后统一统计的方式,但是他们统计方式竟然不是用电脑,而是靠着传真机来传送和统计疫情数据。
每张纸上会有一名感染者的具体信息,而每天的纸张数量就代表当天公布的东京新增确诊人数,所以负责统计的东京新冠疫情对策总部,就需要清点这些纸张的数量,特别容易出错。
因为对策总部的传真机只有2台,每台的处理能力上限仅为300人。
另外一个统计机构: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疫情的情况也差不多。
他们是每晚过了12点,厚生劳动省委托的外包公司会到47个都道府县的官网上,采集确诊数据,然后用人工,也就是手算出全国的确诊人数。
厚生劳动省就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卫生部,一个国家级别的部门,统计数据竟然用人工计算,确实足够魔幻。
其实魔幻的不止是日本政府部门,还有学校和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日本小学生停课在家。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实现网络授课;瑜伽企业给顾客线上指导竟然用的是语音,因为没有直播。
这些问题,直到被日本民众吐槽才被慢慢解决。
为什么如此发达的日本,却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落后这么多?
其实做下对比就知道了,2021年,日本无线覆盖率仅为40%多,中国光纤用户渗透率达 91%,稳居全球首位;移动4G 用户总数达 12.3 亿户,规模全球第一。
这就是日本急于改变基础建设的原因,日本基建不仅面临旧基建老化问题,还面临新基建无法法跟上脚步的问题。
在数字化,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基建方面,日本全方位的落后,连同移动支付、电动车、云计算等日本也是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啥都没捞到。所以很多人都戏称日本点错了技能树,总是在歪的道路越走越歪。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申奥成功后,就急于开启基建潮一样,就是希望像1964年那样,借助奥运会的契机,改变整个日本的基建面貌。
那么日本改变经济和基建的目的能成功吗?
如果没有爆发疫情,那么我们还可以说日本正在争取,但是自从遭受疫情冲击,我们可以断定日本的这些梦想,正在慢慢远离它。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2016年日本提出的“超智能社会—智能社会5.0”计划,这个超能社会5.0野心有多大?我说几个对标体系大家就知道了,它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同一个概念,但是不同的是,它的覆盖的范围更大,包含工业生产、物流交通、健康医疗、金融服务等各个方面。
超能社会内容
日本试图借助这个计划,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帮助日本摆脱佛系心态,但是它成功了吗?并没有,说起来这又是日本一个大国战略,小国悲哀的项目,下期有机会给大家讲讲。
现在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工业、基建、科技、医疗服务,日本都很难做到比其他人更好。
比如上面说的数字化,日本在20年前就推出了数字化转型,在13年申奥成功就加快布局数字化转型,但是在20年后,数字化转型的成果竟然连疫情统计都做不好,而这还仅仅只是日本困局中的一种,还有医疗领域,日本疫苗迟迟无法攻克,也是最大的证明。
日本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赌注奥运会,或许是日本最后的殊死搏斗,但是正如日媒自己评价那样,如果用的不好,或许会成为日本经济最后的一个稻草。
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日本出现太大问题,毕竟中国经济需要一个更稳定的周边环境,最后也祝日本尽快摆脱疫情,做好奥运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