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宋庆龄的资料(宋庆龄:中国早期的“航空女杰”)

有国母之称的宋庆龄,虽没有驾机升空,不是女飞行员,但她对中国航空事业却做出过卓越贡献,对中国妇女航空也有较大影响,被国人尊称为“航空三女杰”之一。

年轻时的宋庆龄

宋庆龄与中国航空事业结缘,与她的爱情婚姻有关。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其父亲宋嘉树,1894年与孙中山结识,不久便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因家庭殷实,宋嘉树在物质上给了孙中山很多援助,深得孙中山的信任,是孙中山早年进行革命活动的同志、挚友。由于父辈的关系,受其影响,宋庆龄从小就视孙中山为大英雄。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她对孙中山的认识由粗浅变为深刻,由盲从变为自觉。感情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崇敬发展为爱戴和仰慕。孙中山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通缉他。1913年8月初孙中山被迫到日本避难,宋嘉树夫妇陪同。这年春天宋庆龄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为了看望父母,也为了见到渴望已久的心中偶像孙中山,她决定回国之前先去日本。1913年8月29日宋庆龄抵达日本横滨,父亲前往迎接,从此她与孙中山有了直接的接触。1914年3月,她接替姐姐宋霭龄的工作,正式成为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1915年10月25日,22岁的宋庆龄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与49岁的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宋庆龄为了与孙中山结合,不惜违背父母之命,是因为她深爱孙中山。她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孙中山的崇高理想所征服,包括孙中山提出的“航空救国”思想。

孙中山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领导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推翻中外早期女飞行员史话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共和体制。在民主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航空领域也不例外,他是中国航空事业最早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孙中山为推翻清朝统治,到世界各国游历考察,其间他耳闻目睹了第一架飞机的制成试飞,第一次飞越伦敦海峡,第一次空战,第一次轰炸等。特别是第一次空战战例,留给他的印象最深,影响最大。此战发生在1911年的墨西哥,作战双方各买了一架飞机,空中相遇后用手枪向对方射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空战。空战使用的武器和作战方式虽然原始,却充分显示了飞机在战争中的特殊作用。此战后,孙中山得出了“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之武器”的结论,提出了“航空救国”的思想。为在革命战争中实践这一理论,他拟定了建设中国空军的计划,对机场建设、飞机制造、聘请外教、人员培养以及陆海空协同作战等都有明确规划,对军用飞机制造尤为重视。

宋庆龄与孙中山飞机前合影

孙中山的航空理论与实践,对日夜伴随左右的宋庆龄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她不仅赞同先生的理论,而且积极参与实践。1917年,孙中山为建立我国的航空事业,派杨仙逸去美国学习飞机制造技术。杨学成归国向孙中山汇报在美学习情况,宋庆龄也在场,她听完汇报后分外激动:“中国人驾驶着自己制造的飞机,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上,那该多好啊!”孙中山颇有信心地说:“会的,夫人!我们一定会有自己制造的飞机。”

1922年12月,孙中山指令航空局长杨仙逸担负制造军用飞机的重任。杨仙逸即在广州大沙头建立飞机制造厂,制造军用飞机,他兼任工厂厂长。这里空旷平坦,面临珠江,是建设水陆机场的理想基地。杨即从广州、澳门招聘本国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聘请威劳特(Wild)、哥威尔(Colwell)两名美国工程师,设计制造飞机。宋庆龄十分关注飞机的设计制造,多次同孙中山到工厂视察、慰问。1923年6月,飞机厂制造出第一架飞机。这是一架双翼机,机身主要由木质结构和钢管焊接而成,装有一台90马力水冷式活塞发动机,巡航时速120公里,设前后座舱,装有炸弹架,可载4枚25千克炸弹。这是我国第一架国产军用飞机,飞机制成后,进行多次试飞和改进,认为合格后,于同年7月23日举行试飞典礼。

试飞典礼在广州郊区大沙头机场进行,那天宋庆龄陪同孙中山亲临机场,主持试飞典礼。当天试飞员是黄光锐(归国华侨,中国早期的著名飞行家,时任飞机队一队队长)。起飞前,黄光锐邀请在场观众报名和他一起飞。由于当时人们对飞行既渴望又惧怕,对国产飞机更无信心,加上1912年8月25日,有“民国第一飞行家”之称的冯如,在本市表演时失事的阴霾还未散尽,因此无人报名。这时,一向文静的宋庆龄离开孙中山向飞机走去。一看孙夫人要上飞机,不少官员忙劝孙中山,“总统,这样太危险。这毕竟是试飞,万一飞机失事……”孙中山很镇定地说:“飞行员一样危险。‘万一’是存在的,夫人已做好了准备,她说,‘万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摘自《天下为公——孙中山传》第238页,《宋庆龄传》第20页)从孙中山的答话可以看出宋庆龄乘飞机是有备而来,是事先经过慎重考虑的,绝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正如孙中山所言,“夫人已做好了准备”,很明显这个准备,就是准备牺牲。宋庆龄的这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准备,饱含了她对丈夫的深情,以及准备为他领导的民主革命献身的精神。她在给妹妹宋美龄的信里曾这样写道:“我情愿为他做一切需要我去做的事情,付出一切代价和牺牲。”

作者摄于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

宋庆龄为了促进孙中山所热衷的航空事业,毅然跨进了第一架国产飞机的座舱,在黄光锐的帮助下戴上飞行帽、太阳镜,系上安全带。螺旋桨很快转动起来,在马达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机在黄光锐驾驶下,在空中盘旋两圈后,平稳降落。试飞成功了,宋庆龄笑着走下飞机,孙中山和文武官员拥上前去,祝贺试飞成功,众人纷纷向她投去崇敬的目光。宋庆龄则拉着孙中山的手激动地说:“我们有了自己制造的飞机,逸仙,自己的!”(引自《宋庆龄传》第30页)而后孙中山与宋庆龄在飞机前合影留念,留下了宋庆龄与孙中山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留下了一段中国航空史上的传奇佳话。宋庆龄特别珍惜这张写满大爱的照片,她在照片上亲笔用英文简单介绍了照片的内容:“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1923年5月出厂,1923年7月试飞,乐士文,以孙逸仙夫人名字命名。”1956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张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首架国产飞机试飞成功,孙中山最为高兴。为此他做了两件载入史册的大事。第一件事,为表彰宋庆龄对航空事业的关心支持,将第一架国产飞机用爱妻的英文名(Rosamonde)“乐士文”(粤语译音,也有人译为“洛士文”)命名。第二件事,为庆贺试飞成功,他为工厂题写了“航空救国”四个大字。为表彰和鼓励杨仙逸,特为他赠题了“志在冲天”的条幅。8月14日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讲述了他高兴的根本原因:至于飞机……此后当陆续自造,不须外来矣。”(摘自《神鹰凌空——中国航空史话》第33页)宋庆龄的这一惊人举动,对在场的观众、飞行员和航空工程技术人员是极大的鼓舞,对中国航空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青年女性也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为中国妇女航空树立了榜样 。

各种版本的《宋庆龄传》中,对宋庆龄乘坐飞机的细节描写虽有差异,而主要情节基本一致。但也有人对此事提出质疑,他们的疑点是:当时在场的人,包括飞行员黄光锐从未提及带国母飞行一事;虽有孙中山与宋庆龄在飞机前的合影,但没有宋庆龄坐飞机升空的照片;宋庆龄冒险乘机应属爆炸性新,但未查到当时媒体的报道。为了弄清真相,笔者请教了马毓福教授,他说:当年我采访过试飞飞机的机械师,他是广东人,现已过世。他介绍了当天试飞的情况:‘当天宋庆龄的确在现场,也上飞机进驾驶舱看过各种仪表等设施,还试戴过飞行帽。但她没有乘飞机上天。她乘机上天是后来有人根据她在驾驶舱戴飞行帽的照片编出来的美丽故事。’”马教授的话可供参考。但宋庆龄纵使没有坐飞机,也不影响她的形象。她对中国航空事业的一贯关心支持,有目共睹。

这架“乐士文”号飞机被编为1号,交飞机队使用。1923年7月,在讨伐阀的战役中,立下战功。但同年10月3日,敌特深夜潜入机库纵火,不仅“乐士文”1号被烧毁,整个工厂损失惨重,飞机制造厂因无再建资金,被迫关闭,给起步中的中国航空事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直到1935年才在广东韶关建立了新的飞机制造厂,有员工500多人,是当时国内一流飞机制造厂,设计生产“复兴”等型号的飞机,西安事变时周恩来由延安去西安乘坐的就是该型飞机。

后人为纪念宋庆龄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将“乐士文”号飞机复制了3架,一架在北京航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两架在台湾空军司令部大堂和空军航教馆。两岸中国人都没有忘记,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国母宋庆龄。

宋庆龄副主席在空军专机上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同志”与世长辞。6月4日,北京西郊机场候机楼前,停着一架银白色的空军专机,这正是笔者所在部队的飞机,机组成员都曾多次执行过国母的专机任务。清晨,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彭真、胡耀邦等来到机场,为宋庆龄送灵。邓颖超、廖承志等生前老友,最后一次陪伴她遨游蓝天,为她的人生航线画上圆满的句号。当年的“航空女杰”,最后一次乘坐中国空军的专机回归故里上海,与当年试飞的第一架“乐士文”号飞机,相隔整整58年。58年间,她所热衷的祖国航空事业与中国空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她这位“航空女杰”可含笑九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