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北大荒的资料简介(我国最大粮仓北大荒,辛苦开垦了半个多世纪,为什么要退耕还荒?)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形容的便是北大荒,肥沃的黑土地是它最大的特征。

北大荒包括三江平原、沿河平原,以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地形平坦,水资源非常丰富。

这里气候寒冷,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仅2.6℃,而北部地区为-3.5℃,极端低温可达-40℃,全年无霜期大约只有100-130天。

所以,它和原来的岭南一带成为古代犯人流放的首选之地,“蛮荒”是它的代名词之一。

那么,“北大荒”是如何发展成“北大仓”的?为什么辛苦开垦半个世纪成为“北大仓”后,又退耕还荒?


“北大荒”是如何变成“北大仓”的?

北大荒虽然气候寒冷,无霜期较短,但地势平坦开阔,,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

而且,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土壤肥沃,再加上雨季与夏季同期的气候特征,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合农耕,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建国后,温饱成了最主要的问题,我国开始大力开发北大荒,50年代末建立起国营农场。

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拥有了可供30万亩大型谷物耕地农场使用的全套机械设备和专业的土地、农艺专家;最主要的是,我国14万转业官兵、10万知识分子和20万支边青年都纷纷自愿来到北大荒开垦,场面如火如荼。

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粮食危机严峻,北大荒向国家交出了1.8亿公斤粮食,还出口了300万公斤大豆,堪称是一份完美的“成绩单”。

随后,约有7万名解放军官兵复员转业来到北大荒;六十年代末又增加了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大批现役军人,他们迅速投入北大荒的生产建设,每一年的粮食产量基本上能够养活全国1/6的人,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九十年代末,北大荒实现年产85亿公斤,可提供65亿商品粮,经过积极分子半个世纪的开发,北大荒的耕地面积已经超过了3560万亩,大豆产量占全国30%,玉米产量是全国的50%,稻米产量是全国的25%,能养活1亿多人,还能出口俄罗斯等国家;

同时,它还拥有大型农牧场113个、企业2000个,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达98%,成功转型成机械化的商品粮基地——北大仓,累计生产粮食7000多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高达6000多亿斤,成为全国重要粮食供给地,一眼望去,全是粮食,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那么,如此高产的北大仓,为什么要退耕还荒呢?60年艰苦奋斗,就这样付诸东流吗?


北大仓为什么要退耕还“荒”?它面临着哪些严峻问题?

之所以要退耕还荒,主要是北大仓在开垦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破坏;而且,退耕还荒并不是指什么都不种,而是将北大荒进行更加合理、科学地划分和运用。

  • 水土流失:

为了能够加大粮食产量,增加土地利用率,北大荒的开垦程度非常深,过度开垦造成森林面积逐渐减少,黑土地表面不平整,变得坑坑洼洼,水土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最重要的是,黑土的有机物含量也在减少,从1米深变成了少于40厘米,有些地方甚至从黑土变成了沙子,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研究资源和环境专家表示:形成1厘米的黑土地表层,至少需要400年

如果再不进行调整,50年后黑土可能会消失,届时粮食的产量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

  • 湿地面积减少:

除了水土流失严重外,北大荒的湿地面积减少的现象也不容小觑。

东北地区以沼泽和湖泊为主的湿地类型面积约有556万公顷,其中包括长白山山地和大小兴安岭等。

湿地除了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之外,还能够起到提供食物和涵养水源、蓄洪、调节气候以及发展旅游业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开垦力度不断加大,很多湿地被当成无用之地,面积缩小范围高达50%,导致空气湿度和降水量不断减少,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大批野生动物丢失栖息的家园,或被大肆捕杀,梅花鹿和东北虎等珍稀动物甚至面临灭绝的状态。

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原有的湿地将会失去这些环境调整功能,北大荒可能会再度回归荒芜,造成不可逆的升天环境退化。

  • 水污染严重:

除此之外,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等河流的水资源出现污染和流量减少等情况,河流流速因为开垦田地的挤压而发生变化,很容易发生水灾或者河流泛滥等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我国从2001年开始就停止了开荒湿地,用3年的时间种植了900万亩森林,2010年后加快进度,积极推进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天然保护林工程。


退耕还荒后,原本的北大仓变成了什么样?

有人担心还荒之后粮食的产量会减少,更担心饥荒问题卷土重来,但实际上,北大仓依然是北大仓,不是完全不种了,而是选择性不种,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白白浪费。

数十个科研机构和数万名科研人员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积极培育优良品种,建立病虫防治体系,科学保护耕地,在减少使用耕种土地面积的同时,提高粮食产量,保证每年能够产出近100亿公斤的粮食,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

经过20年的努力以及科研人员的辛勤劳作,北大荒退耕还荒的面积达到数十万公顷,人造林面积达十万公顷,保护面积多达20%;

14个湿地保护区使湿地面积增加到407万亩,野生动物增加了50多种,发展到224种,东北虎和丹顶鹤等又活跃起来了。

2021年北大仓的农业机械化率高达99.6%,2020年的农药用量减少669吨,实现绿色生产,还建立了绿色食品管理体系,优化种植产业结构,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生态保护和粮食高产的双赢

无数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想长久地发展,必然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只有放远眼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保护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