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春节习俗有哪些寓意(春节习俗,你知道多少?你知道这里面的寓意么?)

春节是每年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那么你知道春节哪些习俗呢?这里面又有什么寓意呢?

春节是中国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守岁、拜年、贴春联、「福」字要倒贴等等。各地域、少数民族、海外华侨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到了民国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但按传统,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期间的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传说中小年是「灶神上天」之日,这天家家户户要把经过一年烟熏火燎已旧的灶神像揭下,同时要请回来新的灶神像。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无论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人们都要开始扫尘,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彻底地进行大扫除,做到窗明几净,也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贴春联的同时,人们还会将「福」字倒贴于门上、窗上、墙上,表示「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寿星、寿桃、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图案。

守岁之俗最早记载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到唐朝时已经十分盛行,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为延长父母寿命。除夕夜,全家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然后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北方讲究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饺子的形状颇似元宝,象征着「元宝滚进来」的好财运。南方则多数做年糕和汤圆,年糕谐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汤圆也叫团子、圆子,取「全家团圆」之意。

初五俗称破五,要迎财神,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在北方一些地区的商家初五后店铺开张要放鞭炮,称为「鬼崩祟」,崩走往日的晦气。而在南方,初五做生意的人要拜神开铺,大派开工利是给员工。除此之外,北方过年会有扭秧歌,踩高跷等表演活动,南方则会表演舞龙舞狮。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蒙古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在蒙古族牧区,有祭火的习俗,另外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有「哈巴德」的习俗。就是在对方熟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不一样,不光是热闹,而且都有它的特色。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传承,不管历史怎么改变有些文化习俗是深入到骨子里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