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绣之湖南湘绣
——四大名绣,是优秀的地方绣种,于清末成名。
几千年的桑蚕织绣文化在地方上多有蕴养,民间刺绣发展至明末清初,在各地均已形成流派体系,这些流派在使用的材料、针法上没有很大区别,但在主要常用针法、技巧、题材等发面各有独特风貌;其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以所属民系风俗为依托,因题材而制宜针法技巧,从历史名绣中汲取营养,又在绣庄经营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去芜存菁,力求精工细作,继而成就了有自己特点的地方名绣。四大名绣在清末声名鹊起,也源于苏、湘、蜀、粤等地的富庶,地方上官绅商贾云集,商品绣交易空前繁荣,技艺切磋,互相促进,水准提升,售价便高,名声则远播矣。绣品不拘囿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制式效果,追求观赏性,并在名人名绣的滋养下开发出各自相对独到的绣制题材。对我们来说,不能弱化名绣之间的风格、题材、色彩、用材等特征,明辨其风貌特征是品鉴的第一步。
湘绣乃四大名绣之一,它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以长沙为中心产地的刺绣,与苏绣相比,色彩相对浓烈,风格刚健饱满,较为写实,不论何种题材的绣面,都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狮、虎、松鼠是湘绣的传统题材,其中尤以绣狮虎著名(图1-4-5-9 湘绣《狮》)。湘绣用丝线颇有讲究:把皂荚蒸煮后,再以笋皮裹着丝线抹拭,使丝线不易起毛,以获光滑洁亮的刺绣效果,此法与苏绣旧时沾洁净唾液抹平绣面有异曲同工之意。
图1-4-5-9 湘绣《狮》
湖南民间刺绣历史久远,1958年湖南长沙烈士公园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龙凤蔓草纹刺绣”残片其生动活泼的构图,刺绣技法的精美,已凸显出战国时期湖南刺绣的高水平,又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一批汉代刺绣,色彩绚烂,图案丰富,绣工精致,针法细腻(图1-4-5-10 汉绣长寿纹 湖南省博物馆藏)。如此丰盈的楚绣文明体现了湖南民间刺绣的源远流长。
图1-4-5-10 汉绣长寿纹 湖南省博物馆藏
至清代,湖南民间刺绣普及城乡,嘉庆戊寅年(公元1818年)《湘潭县志》记载:潭邑妇居乡曲者,辛操井臼,緂麻索缕;住城市者,勤力针黹营生;至富贵家闺秀,多事刺绣,针神丝绝不减前人(图1-4-5-11 清 湘绣蚊帐飘 湖南省博物馆藏)。同治年间,湖南刺绣始称湘绣,它吸取了苏绣、粤绣的优点并迅速发展起来。
图1-4-5-11 清 湘绣蚊帐飘 湖南省博物馆藏
清末,湖南岳阳市平江李仪徽(1854年-1928年),在她借居于大土绅叔祖父李次青“超园”期间,常读诗习字,临画刺绣,天长日久在画与绣之间,她悟出了一个新的刺绣针法——掺针绣,用此针法可以绣出原画的 神韵,因此它的诞生使湘绣艺术品刺绣有别于苏绣和粤绣,并推进了湘绣技艺,成为湘绣的主要针法之一,之后吴彩霞绣坊将此针法发扬光大,一直延用在湘绣艺术 品中(图1-4-5-12 清 湘绣荷塘鸳鸯 台北历史博物馆藏)。
图1-4-5-12 清 湘绣荷塘鸳鸯 台北历史博物馆藏
湘绣宗师胡莲仙(1832年-1899年)是吴彩霞绣坊的开创者,她出生于安徽,少时随父久居江苏吴县,学会了苏绣,20岁与湖南湘阴人吴健生结婚,后迁居湘阴,中年寡居,一度还在曾国藩家传教刺绣技术,1879年胡莲仙初挂“绣花吴寓”招牌,继改“彩霞吴莲仙女红”招牌,又于光绪二十八年(1896年)胡莲仙之子吴汉臣、吴勋臣在长沙红牌楼开设“吴彩霞绣坊”,由此开启了湘绣商品发展之门(图1-4-5-13 清 湘绣 吴彩霞绣坊产品 湖南博物馆藏)。当时,湖南巡抚赵尔巽就将长沙红牌楼吴彩霞绣庄及附近典当所藏的湘绣搜购一空,运售出境,使湘绣首次走出国门。无独有偶,1905年端方接任湖南巡抚,他也对湘绣情有独钟,在任期内他不仅专门雇佣三十余名绣工为其刺绣字画,还在他离任之前,特地派一位鉴赏专家,以高于市价一倍的价格,在锦云绣馆定绣了大批的钟鼎、碑帖、名人字画为图稿的绣品(图1-4-5-14 锦云绣馆原始绣稿 湖南省博物馆藏),这批湘绣有的被他赠北京王宫大臣,有的带往国外赠与外国官员,这是第二次湘绣品大量流出国门,也使湘绣之名远播海内外。一时间,更多的湘绣馆也随之增设,湘绣形成繁荣之势。
图1-4-5-13 清 湘绣 吴彩霞绣坊产品 湖南博物馆藏
图1-4-5-14 锦云绣馆原始绣稿 湖南省博物馆藏
湘绣在往艺术刺绣延伸发展过程中,湘绣画师杨世焯为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杨世焯(1840-1910),字季棠,湖南宁乡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攻书,能书善词,承先辈水墨衣钵,青年时师从湘潭画家尹和伯(1835-1919), 书法摹欧阳询“变更体”,后又远游上海,饱览苏杭佳景,观赏历代丹青珍品,中年重返故里,开馆传艺,建办绣庄把书画与刺绣结合起来,培养了众多懂画擅绣的 刺绣人才,湘绣早期的名家肖咏霞、杨佩珍、杨厚生都是这里培养出来的,那时,由他们绣制的湘绣艺术刺绣品,一件可售得数十两纹银,在长沙等地十分抢手(图1-4-5-15 清 杨世焯 湘绣画稿 湖南省博物馆藏,图1-4-5-16 清 杨世焯绘稿,杨佩珍施绣 湖南省博物馆藏)。杨世焯把刺绣与文人画相结合的创举,提高了湘绣的艺术内涵,丰富了湘绣的艺术表现力,为湘绣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图1-4-5-15 清 杨世焯 湘绣画稿 湖南省博物馆藏
图1-4-5-16 清 杨世焯绘稿,杨佩珍施绣 湖南省博物馆藏
清末像杨世焯这样敢于用优秀的绘画才能,为民间刺绣工艺倾注个人所能,是非常可贵的。在他的影响下,朱树之、陈英等地方画家也介入了湘绣的研究设计(图1-4-5-17 画师陈英所绘湘绣画稿1,图1-4-5-18 画师陈英所绘湘绣画稿2),使湘绣艺术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并茁壮成长。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清政府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一批参展的湘绣一展风采,赢得广泛好评,湘绣名声鹊起。最让湘绣美名远扬的要数1933年绣制的美国罗斯福总统像了,这幅湘绣肖像由唐仁甫画、杨佩珍绣,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展出引起轰动,罗斯福总统亲临参观,为绣像的逼真和精彩而赞叹。现在这幅绣像仍收藏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小白宫”博物馆中。
图1-4-5-17 画师陈英所绘湘绣画稿1
图1-4-5-18 画师陈英所绘湘绣画稿2
湘绣自清末开始,几乎没有脱离过诸多画家的设计扶持相助,使得这一传统的绣艺始终不停地吐故纳新充满活力(图1-4-5-19 清 湘绣 一品富贵 台北故宫藏,图1-4-5-20 清 湘绣 紫绶金章 台北故宫藏)。
图1-4-5-19 清 湘绣 一品富贵 台北故宫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