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眉们看过来,这些古诗句 中的化妆品你还在用吗?
晓妆脂粉薄
粉是增白面部的化妆品。据刘熙《方言》介绍,早先的粉由米粉制成,用以“涂面”。实际上,我国很早就发明了以铅为原料的白粉,属于较高级的化妆品。依照古人的审美观,“粉白黛黑”是女子美容的首要前提。《列子》一书就记载:周穆王造筑中天之台,曾选郑、卫之女以充其间,当时选美的标准之一就是“粉白黛黑”,不化妆的女子不能应选。《战国策》说郑、周诸国的女子如果施粉得当,再画上黛眉,立在街道之中,看上去就像神仙一样。可见早在先秦时代,粉对妇女来说,已是相当重要的化妆品了。唐代人对粉格外留心,人们评价美女,必以“粉脸”、“雪面”之妆为先决条件。元稹诗:“傅粉贵重重",杨炎诗:“雪面淡眉天上女”,都是这方面的描述。
如果在粉中加入红颜色,这就变成了胭脂。《古今注》说古人用红蓝花为原料造胭脂,称为“燕支粉”,因为西方人把红蓝花叫作燕支,后变写为“胭脂”。胭脂往往与粉交相施用,目的在于增强面部的红晕感。唐人罗虬诗云:“薄粉轻朱取次施,大都端正亦相宜",就吟咏了粉脂化妆的交替效果。所以,古人谈及面妆,总爱把胭脂与粉相提并论,称为“粉脂”。唐人崔亘诗:“晓妆脂粉薄”,就指一种淡妆。古代妇女出门时,要随身携带化妆品,这已成为习惯,陈裕诗:“囊中钱物衣装少,袋里胭脂胡粉多”,就是对外行妇女所携贴身用品的一种揭示。
口脂是一种唇膏,通常为朱红色,类似现代的口红。《释名》就说,口脂“以丹作之”,比嘴唇的颜色更加红艳。唐人岑参诗:“朱唇一点桃花殷”,就描写了这种朱红色的口脂化妆。当然,古时的口脂还有浅绛、紫红和黑红色。白居易《时世妆》一诗中提到的“鸟膏注唇唇似泥",便是一种黑红色的口脂,据说当时甚为流行,是借用了吐蕃人的化妆方法。唐宋时期,口脂比较珍贵,就连皇帝赐给大臣日用品,也常以口脂和面药为恩宠物。面药是冬天用的防寒霜,口脂是油脂性的口红。明清时期,妇女们用的口脂还被作成纸型,使用时拿出一小片,用两唇轻轻一夹,就染上了红色。
对镜贴花黄
花钿,又叫花子、媚子,一般用金箱、纸、蜻蜓翅膀等轻薄物料制成,妇女们将其贴在额间、鬓角、两颊、嘴角或眉心,当作一种妆饰。花钿的颜色很多,但以红、黄、绿三色为主,其形状有圆形、尖形和各种对称形,做工相当精巧。《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就是向脸上贴饰黄色花钿。古诗中“眉间翠钿深”,又指贴上翠绿色的花钿饰物。唐朝人在花钿方面往往别出心裁,能够制作若多种新奇式样,史料所载的图案就多达十几种。<续玄怪录》说相州刺史王泰的女儿,“眉间常贴一花子”,就是当时常用的妆饰。在唐宋时期,妇女又采用在脸上用丹或染料画花钿的方式进行化妆,称为“画靥",又叫“花靥”。欧阳炯词:“满面纵横花靥”、元稹诗:“醉园双媚靥",都指这种染画的面部花钿。宋代妇人还把花靥与花钿配合使用,产生了更绚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