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除夕夜的由来: 中国的除夕是怎么来的?古人在年夜饭这天又吃什么?

合家聚欢,无论是到了哪朝哪代,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年夜饭打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年复一年中,归家的游子、等待的双亲...

缕缕炊烟中是欢腾的场景,一顿年夜饭,焦灼着光和热。

除夕缘起何处?

《诗经》中云:有“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所描述的就是岁末的庆祝饮宴聚会。

早在秦汉之际遇,在岁首时便有年夜聚饮的习俗。在《史记》中便点出,秦汉时期的人们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并且还会准备“饮食”,这里聚餐的目的在于“发阳气”。

但关于年夜饭,最早可追溯到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是中国迄今为止较早记载风土民情和地方习俗的著作。

根据《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等史料,可知“除夕”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的“逐除”,意为驱逐恶役。

而把“农历一年中最后的一晚”取名为“除夕”,便是出自周处的《风土记》。

在《风土记》中,就有“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记述了当时除夕大年夜中的民间习俗。

其中年夜饭更是须以“酒食相邀”,使“长幼聚欢”。此外,在《风土记》中还记载了年夜饭后,当时的人们会燃烧爆竹,以“辟邪驱鬼”。

但“年夜饭”此名,据考证,是在清代顾禄的《清嘉录》中,书中记载:“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

这里的“年夜饭”发生在除夕夜,热闹之极体现在“家家举宴”,这时不仅长幼咸集,还会互相讲吉利话。

不同朝代的年夜饭,折射出不同时期百姓的生活状态和风土人情。

就比如周处所处的朝代——晋代,西晋时期的年夜饭,阖家欢乐,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开怀畅饮,还会互相赠送物品。等到祝颂完备,便是守岁以待天明。完整地叙述了人们在除夕之夜的“一整套流程”。

其中的“年夜饭”与“守岁礼”息息相关,年夜饭后,是合家围炉团坐,或是小儿嬉戏,或是贺喜新年,无非皆是通宵达旦。

但这里的“守岁”,从记载中,可能只是蜀之风俗,即四川地方习俗。等到隋唐之后,才逐渐演变成全国性的“通行礼俗”。

晋亡之后,一个叫宗懔的南朝人,写了一本《荆楚岁时记》。言:“岁暮,家家具肴蔌...相聚酣饮”。

书中描述的是,湖北、湖南两地的百姓,在农历新年这天,会相聚畅饮,而且这一天的年夜饭讲求若是有剩余,必须被“弃之街衢”,因为这是去故纳新。

结合两本书的记载,不难得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年夜饭也是区分等级的一个“标志”。

以民间的年夜饭为例,家家户户在这一天会备下“肴蔌”。所谓的“肴蔌”是指山肴野蔌,与宫廷贵人享用的“嘉醴式宴”,有着尊卑等级之分。

再说隋唐时期的年夜饭,因隋文帝杨坚,南北文化逐渐同化。在《纪闻》中,便记载了隋炀帝时期的宴会奢靡至极。

等到唐太宗时期效仿隋朝官俗,在农历新年这一天,大摆宴席,唐宫内盛饰宫掖、明设灯烛。有一《守岁诗》便描写了唐太宗与群臣是如何欢度终宴的,“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此时的年夜饭,因为分餐制,而极具特色。隋唐时期,年夜饭的规制和习俗已经有一定的规章流程。譬如,年夜饭一定要有这四样,即为:五辛盘、胶牙饧、汤中牢丸、椒柏酒。

甚至还会有一些极具时代特色的小吃,当作守岁之余的甜点。

而在记载两宋时期的文献中,宋代除夕夜举办宴食与唐大为不同。在《梦梁录》中,凡是宫廷上下皆有赏赐。

其中内司遵从惯例准备果子盒,以官员等级陆续进呈,以便让官员有“消夜”裹腹。这种“消夜果子盒”里盛放的都是各种时果、蜜饯等。

夜禁时爆竹声四起,大街小巷皆是如此,家家户户还会围炉团坐,酌酒唱歌。

另外,还会吃一种名叫“馎饦”的手擀汤面。这里的“馎饦”,又因为地域的不同,演变出了南方吃汤圆、北方吃饺子的习俗。

在《酌中志》中,便言明了,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这里的水点心,便是“角子”。甚至为了讨一个好彩头,还会暗包银钱一二于内。

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也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这种合家欢的日,在宋代更是到了一种大小家人,通宵守岁的地步。

明清以来,年夜饭逐渐固定化,与现代相差无几。除了一些地方习俗上,比之前更为繁文缛节,年夜饭和守岁礼在保留趣味性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孝悌文化。

此时的习俗加大了家庭伦理的内涵,年夜饭后的守岁被当成了是为家中长辈祈寿。

在腊月三十日这一天,辞旧迎新之余还要吃扁食,温身驱寒。还会准备“百事大吉盒”,即把荔枝、龙眼、柿饼、熟枣等干果装在一起。

清代人的年夜饭更为繁琐,所上的第一道菜必为“杂果盘”,其中以鱼肉、瓜果组成,吃菜下筷时还得说着谶语。

因为此时的“茄”叫“落苏”,所以吃茄蒂成为约定俗成的一种特色。吃了茄蒂,期许来年大吉大利,安康喜乐,所以“杂果盘”又名“安乐菜”,成为年夜饭上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

年夜饭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一个“标志点”,吃完年夜饭,等待新岁之始,此时爆竹在耳,家人叩贺,喜气盈庭。

年夜饭也成为每个朝代的百姓心中合家欢的一种美好愿望,在人力、畜力遍地的时代,空间上的距离成为一种“鸿沟”,家人在旁有时候也是一种奢望,而除夕相聚便成为一种寄托。

无论是对新年庆贺,还是家族传统,年夜饭好似被刻进世人的骨髓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