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建昌县怎么样 ?让你了解一个你不知道的建昌
去过葫芦岛建昌的人对建昌县龙潭大峡谷应该都是印象深刻,峡谷内百鸟争鸣、瀑布飞泻、泉水潺潺的美景一定让你印象深刻,此外建昌还有白狼山、建昌古墓、慈航寺等文化名胜和历史古迹。作为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农业县有如此景观并不奇怪,但是建昌县有着葫芦岛市最为悠久的历史恐怕你还不是很清楚,那我们就聊一聊建昌的历史。
建昌县龙潭大峡谷
战国以前——历史悠久的建昌县
发源于东北西部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中的大凌河与老哈河是红山文化的两条重要河流,而位于大凌河上游的建昌更是红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证早在四千年以前建昌县境内已经有人类居住,例如在建昌县二道湾子出土的石磬就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宗庙祭祀乐器,证明此时建昌县的人类在此时已经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与中原文化的发展基本一致。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朝建立,建昌隶属于商朝的孤竹国,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将纣的儿子武庚封在邶(音bei)地,邶即燕,“武庚之乱”被周成王平定以后,将邶地改封给同室宗亲周召公的儿子旨,历史上称为郾侯(即燕侯),这时的建昌县隶属于郾侯的封地,即是燕国的疆土。
由于周幽王的爱妃褒姒(bāo sì)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与褒姒被杀,公元前770年幽王的儿子周平王把都城东迁到洛阳,开始了东周列国时代。此时的燕国由于经常遭受山戎的劫掠,国力衰微,在齐国的帮助下击退了山戎的骚扰,但随之而来的另一支北方民族东胡侵占建昌地区。
燕昭王励精图治积极收复失地,派遣大将秦开到东胡为人质,“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也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这段话讲的是燕国击败东胡以后效法中原实行郡县制,此时凌河流域的凌源、建昌、喀左等县均划归右北平郡管辖,治所在平刚,即今天的内蒙古宁城县黑城。
燕将秦开
秦朝到明朝——非常有故事的建昌县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原来燕国的土地被划为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建昌县隶属于右北平郡。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打败东胡族后南下,占领凌河上游的右北平地,并划归匈奴左贤王管辖,又称为匈奴左地,其中就包括建昌县。公元128年,汉武帝派遣飞将军李广和博望侯张骞击退匈奴,并册封李广为右北平郡守,下设广成、白狼、石城三县,其中的广成县治所就在如今建昌县大凌河右岸的“土城子”,白朗县治所在建昌县的章京营子。
东汉末年国事衰微,北方的乌桓族乘机扩张,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被占领,其中又以上谷、渔阳、右北平三郡乌桓兵力最强,历史上称为“三郡乌桓”。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领大军北伐乌桓,在白狼山(今建昌县大黑山)大获全胜,斩其首领蹋顿,这是发生在建昌县境内一件大事,历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而后曹操设置昌黎郡,建昌划归昌黎郡。
建昌县大黑山
曹操北证乌桓途径碣石写下观沧海
西晋建立后建昌仍归昌黎,西晋后期,居住在大兴安岭一带的鲜卑族大举南下,包括建昌在内的辽西一带都在鲜卑族建立的前燕政权控制之下,著名的鲜卑三大姓——慕容氏、段氏、宇文氏都控制过建昌县,而三姓之中又属慕容氏力量最强,至今建昌县境内六股河两岸仍然有慕容氏与段氏两部作战而修筑的城遗址,例如曲水城、乙连城。
在前燕之后又有前秦、后燕、北燕几个政权交替控制辽宁地区这几个政权均设昌黎郡,管理六股河、大凌河流域,也就是包括今天的建昌县。公元436年北魏灭北燕,原属于北燕控制的地方全部归北魏,北魏之后是北齐继续控制辽宁西部。需要指出的是北魏和北齐两个政权改平州设立营州,州治所在在和龙(今朝阳),下设建德等六个郡,其中建德郡辖地包括今天的建昌,建德郡的州治所在今天的喀左县西南,建昌县的命名就取自建德郡与昌黎郡的第一个字。
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派遣大兵十万攻陷营州,隋炀帝时设立柳城郡,郡治所在柳城即今天朝阳,建昌归柳城管辖。公元618年,唐朝统一全国,改柳城郡为营州总都督府,隶属于河北道,建昌在唐朝时归营州都督府管辖。
辽金元三朝统治辽西长达四百余年,建昌辽代归中京道兴中府,金代归北京路管辖,元代归大宁路管辖。
明清时期——民族融合的建昌县
明朝洪武时期改大宁路为大宁府,继续管辖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河北东北部,大宁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明朝实行卫所制,设立大宁都指挥使,下设二十多个卫所,建昌隶属于营州中屯卫,这一时期建昌。
蒙古兀良哈三卫骑兵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夺得皇位,为了感谢帮助出兵的蒙古兀良哈三卫(泰宁、朵颜、福余),将大宁都司悉数内迁至保定,并将大宁卫原来管辖地域全部赐给蒙古兀良哈三卫,并设立泰宁、朵颜、福余三个都指挥使。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泰宁卫被蒙古土默特部吞并,明朝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已经归附后金努尔哈赤的蒙古族喀喇沁部设立喀喇沁左旗,统辖今天的喀左、建昌、凌源三县地域,喀喇沁王府先在官大海,后来迁至南公营子。
明成祖朱棣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河北山东遭受自然灾害,于是清朝实行“借地养民”政策,在辽西地区实行蒙汉分治。由于蒙古族居民只会放牧,对农业不擅长,允许蒙古族把土地租借给汉族人耕种,于是将大批汉族人来到包括建昌在内的辽西一带,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解决关内灾民的生计,同时也提高了辽西一带的经济水平,还带动蒙古族从游牧逐渐转变为定居的生活方式。
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8年),正式设立建昌县,隶属于承德府管辖。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设立牤牛营子巡检司,地址就在今天的建昌镇,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升朝阳县为朝阳府,建昌县划归朝阳府。
民国时期——英雄的建昌县
1914年中华民国统一全国行政区划,因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同名,改名为塔沟县,后改为凌南县,归承德管辖。“九一八事变”以后,伪满洲国在忙牛营子设立“凌南地方维持会”,1937年又重新恢复名称建昌县。
这一时期,建昌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涌现出许多英雄的抗日志士,例如祖籍在建昌县杨树湾子著名的抗日将领郑桂林(外号“郑天狗”,取天狗吃日的意思),曾经组织上万义勇军与吉鸿昌一起在冀东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建昌县鸽子洞的抗日将领邓文风,组建了建昌县第一支抗日义勇军。虽然他们领导的抗日义勇军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们为建昌人民播下抗日的种子。
抗日英雄郑桂林
从1942年开始,中共冀东军区就不断的派出武装工作队到建昌一带开展工作,同时成立了绥中建昌联合县工作委员会,并在1943-1944年间成立了一支七八百人的抗日武装,同日寇开展了坚决的斗争,到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在建昌绥中成立了一元化领导机构——冀东第十六地位分委。
解放战争中建昌县隶属于中共冀东十八地委,在1945年秋至1946年初的这段时间里,包括锦西、绥中、兴城在内的几个县的地方武装云集在建昌境内,积极做好打回本县的准备,在地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建昌人民的支持下,于1946年春季分别打回自己县,同时建昌县城也在1946年10月15日彻底解放。
当年牺牲建昌县烈士(部分)
建国后蒸蒸日上建昌县
建国后建昌县设立人民政府,隶属于热河省,1955年热河省取消,建昌县隶属于锦州专员公署,1959年设立朝阳市,建昌县划归朝阳市,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锦西市,将原来隶属于朝阳市的建昌县划归锦西市,1994年9月锦西市更名为葫芦岛市,建昌县隶属关系不变。
如今的建昌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努力拼搏进取,在奔小康的路上走得越来越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