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中国,年味中国 | 年画的起源与历史
《平安富贵》杨柳青年画
在我家乡,除夕夜前夕,家家户户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贴对联,贴年画。贴完年画放完鞭炮也就意味着年真正的开始了。所以贴年画就成为年前最重要的一道仪式了。
年画的起源在雕版印刷之前,可追溯至人类远古时期对自然的崇拜和神灵信仰,它的前身就是古代贴在宅院门上,用来镇宅避邪的“门神画”。
门神最早雏形出现在秦朝,《礼记·丧服大记》云:“君释菜”。汉·郑玄注:“释菜,礼门神也”。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 沧海之中……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 ,一曰郁垒。”讲的就是最早的两位门神神荼和郁垒的故事。
相传神荼和郁垒守护在苍茫大海的度朔山,山上大桃树东北万鬼进入的鬼门。一旦发现害人的鬼,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黄帝知晓后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后来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承传下来了,并流传至今。
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 ,一曰郁垒 ,主阅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 、 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杨家埠年画门神神荼、郁垒
到了汉代悬挂门神已经成为年的定俗了。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义· 祀典》和蔡邕所著的《独断》均有记载。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亦云:“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风俗通义· 祀典》曰:“《黄帝书》称上古之时有兄弟二人荼与郁,用度朔山桃树以制百鬼,于是县官以腊除饰桃人,垂苇索。”《独断》卷上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说:“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这时除了神话中神荼,郁垒的门神形象,也能看到虎和鸡绘到门上。《风俗通义》记载:“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晋干宝在《搜神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像虎眼,以祛不祥。”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鸡于牖上。”
凤翔年画《镇宅神虎》
之后门神也日趋多样化,到了唐代受佛教盛行影响,出现了叉药、天王等形象。佛经《根本说》:“大门扇画神,舒颜喜含笑,或为药叉像,执仗为防非”。唐玄宗起,钟馗画像也开始崭露头角。
凤翔年画《钟馗》世兴画局·邰立平
据说北宋皇宫中藏有一轴吴道子画的钟馗图,唐人的题记详述了钟馗捉鬼的传说:开元年间,唐玄宗去骊山主持军事演习,回宫不久即发疟疾。一个多月里,医师竭尽全力也没把病治好。一天晚上,玄宗梦见两个鬼来到宫内。小鬼偷拿杨贵妃的紫香囊和唐玄宗的玉笛,被身着蓝袍、袒露一臂、足蹬皮靴的大鬼捉住吃掉。
唐玄宗问大鬼何名,大鬼回答说:“臣姓钟名馗,曾考武举未被录取。尽管落第,仍愿为陛下驱除妖孽。”唐玄宗梦醒后病痛全消,召见画工吴道子,让他按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吴道子马上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钟馗。唐玄宗大悦,赐之百金,并批示道:“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把钟馗图颁发给各级官吏以供逐鬼之用,同时布告天下,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杨柳青年画《钟馗》
宰相张说撰有《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一文。刘禹锡上给皇帝两谢表:《为李中丞谢钟馗历日表》《为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其中一文写道:“赐臣钟馗一,新历日一轴。星纪方回,虽逢岁尽;恩辉忽降,已觉春来。伏以图写神威,驱除群厉,颁行律历,敬授四时。”
宋代纸币“交子”的诞生,当时套色印刷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营造式法》《宣和博古图》等大型画册类典籍的刻板印刷,对民间模板年画艺术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而市民文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这时门神的题材也更为广泛,文官等世俗形象被纳入了门神画系统。
绵竹年画《文官》
而雕版技术出现,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现今发现保存最早的一幅年画就是宋金时期的《四美图》,画面上方通栏刻有“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字样,表现汉、晋国时期的四大美人班姬、赵飞燕、王昭君、绿珠。印有“平阳姬家雕印”。
临汾年画四美图《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四美图于20世纪初,沙皇俄国以科兹洛夫为首的探险队在西夏时代黑水城遗址废弃的寺塔下发现,盗运之俄国。日本学者狩野直喜1915年游历欧洲时在俄国亚历山大第三博物馆见到这副稀世珍品,得到彼得堡大学伊凤阁教授协助,拍摄图片携归日本,著文论之。
元大多数的年画作品为宋代同类的延续。传世的作品有《九九消寒图》《财门之图》《骆驼进宝》等。明时小说、戏曲兴起对年画起到了作用,那时模板雕刻已相当普及。隋唐人物秦琼、尉迟恭被吴承恩写入《西游记》,随着小说的家喻户晓,成为妇孺皆知的守门神,也成为民间最广为流传的门神像。
凤翔年画《秦琼 尉迟恭》
至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鼎盛,年画题材更加丰富,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
受到利玛窦和郎世宁等人传入西洋画风格的影响,西方明暗透视技法也在年画创作中得到运用。姑苏年画中“西洋之剧场”翻印西洋画。
桃花坞年画《西洋剧院》辽宁省博物馆藏
同时,中国的民间版画也影响着国外的审美。清康熙二十三年开放禁海,姑苏版画17、18世纪传教士、商人及船员以贸易方式销往欧洲,逐渐在欧洲兴起“中国风”成为备受瞩目的艺术商品。
日本浮世绘作品
“年画”一词也在此时正式的被记录下来。清道光年李光庭在《乡言解颐》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在之前叫“画片”,更早以前的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各式各样,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
杨家埠年画《博古四条屏》两屏
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年画的风格,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这些年画不仅丰富了中国年画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种类,而且使传统年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有迎合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年画;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山东潍坊和河北武强年画;细腻工整、色彩丰富的苏州年画;古朴稚拙、历史悠久的河南朱仙镇年画;写意味厚、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年画;地域色彩浓郁、神佛类题材丰富多样的福建漳州和广东佛山年画。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给木版印刷带了巨大冲击,胶版印刷也逐渐取代石板印刷。杨柳青、桃花坞等重要年画产地逐渐衰落。而被迫成为国际通商口岸的上海,欧美资本大量输入,诞生了月份牌年画。月份牌年画先是资本家用于宣传商品,等同于广告海报,表现的还是中国传统题材形象,或中国传统山水,或仕女人物,或戏曲故事。
月份牌年画
1914年,上海著名画家郑曼佗创造“擦笔水彩画”月份牌新技法,极适宜表现年轻女子或丰满或阴柔之美。这种以美女为主题的月份牌年画一出现便风靡上海及内部地区大城市,甚至远销海外。
《联袂出游》 月份牌年画
抗战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年画,主要用来发挥革命宣传作用。到解放战争时期,新年画题材上加入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内容,《新年劳军》《做军鞋》《学文化》等。
《儿童劳军》1947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宣传新政权的持久稳定及其光明前景。基于年画作品在年节期间所起到的好的政治宣传效果,在年货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全新的与国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宣传画。1954年全国新年画出版超过一亿张。
古一舟《劳动换来光荣》
“文革”期间,传统年画受到毁灭性打击。年画艺人多转从事其他工作或创作宣传画和花鸟画应付时局。改革开放以后,传统年画获得新生,然而由于现代化、商业化和胶版印刷的冲击,传统年画已经失去了往日繁荣,很多年画濒临危险,许多地方没有了贴年画的习惯。
近年,虽有国家设立非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多地具有特色年画亦在其中;冯骥才先生多年着力推广文化遗产保护,2001年就开始主持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工作;扬州雕版画家李江民老先生,鼠年来临之际也根据《山海经》中的故事,创作了新的“鼠”年画;年轻一代,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90后钟星琳,放弃了城市白领工作,回到了小镇里年画作坊,开办了传习所,传播滩头年画,并创新推出年画文创产品,她心愿是活化非遗让其融入到生活。
年画经过近千年的发展,题材画样已经多达两千多种,内容也包罗万象,各色人物、世间百态汇聚其中。它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也是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