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粮票的历史意义 ——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那是一个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买什么都要凭票,吃粮定量。每逢周末或月底,粮店门前总要排起长长的队伍,但凡家中有小孩的,往往打发孩子前来排队,快排到时,大人再拎着粮袋赶来,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扎紧口袋离去。家中孩子多的,粮食定量肯定不足,吃饭免不了配些杂粮。土豆、白菜那是天天、顿顿吃的食物。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看见土豆、白菜就反胃。

在当时, 粮票可以说就是"吃饭的护照"。城镇居民只有凭它才能购买粮食,没它,可是要饿肚子的。上饭店买馒头、吃面条光有钱还不行,要有粮票,没有粮票,即使兜里有大把大把的钞票,也买不到可以充饥的东西。 据说,当时有人因为丟失了30斤粮票而上吊自杀。

由此可见,粮票在当时是多么的珍贵。现代人存钱讨老婆,而那个年代的人却是攒粮票娶媳妇,用粮票作红包也是那时很受欢迎的礼金。谁家要是有亲戚接济几斤粮票几两油票,那是值得高兴和显摆的事。 时光荏苒, 还是这片土地,还是这群人,只是转变了一下"工作重心",物质很快就丰富了。餐桌上的东西也逐渐丰盛了,面包再也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粮票慢慢走出了居民家庭。可以这样说,粮票的变迁是一个时代的退出,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1980年发行的粮票(全套)

1957年发行的粮票 (不全,缺几枚。) 这几枚票现在可值钱了,能买好多好多面包。

伊宁市工种粮票(全套),当时特殊人群的特殊待遇。

1960年发行的料票(全套),牲畜吃东西也定量。(马粪纸)

1971年发行的料票(全套)

1966年发行的西藏军区粮票(全套) (带语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