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历的画,为“清初六家”。他是最早的本土天主教传教士之一
吴历的画,为“清初六家”。他是最早的本土天主教传教士之一。
吴历(1632年—1718年)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南常熟(今属江苏)人 。
吴历父亲吴士杰,有三子,吴历最少,他还在襁褓之中,父亲吴士杰就在往河北服役运粮的途中病故。母亲王孺人守节,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成人,母亲可谓含辛茹苦,对吴历的抚养和教育倾尽心血,使吴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荡漾于他的一生,他的母亲成了他幼年的保护人。吴历少年就得以拜钱谦益学诗,拜王鉴、王时敏学画。当时这些人享誉全国、声震东南,为文学艺术思想方面的泰斗级人物。吴历少年时,正值明末清初多事之秋,明亡、清人南下,雨血赭地,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历时18 年,皆如昙花。扬州城破时,清军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屠杀,80 万军民百姓被害;江南嘉定城破之后,清军反复三次进行屠城,史称 “嘉定三屠”;而江阴在据险守城 81天后,也遭到清军报复性的屠杀,被杀的官民多达 18万人,城内城外仅余 53人成为活口;常熟也爆发了抗清起义,吴历诗中说:
神呼惊起梦魂中,
仓促登程伴朔风。
霜月侵衣身欲惫,
峰峦险阻路方穷。
姑冯老马寻迷道,
潜向慈亲问圣躬。
此际凄凉不可诉,
青山隐隐白云东。
吴历的两兄长奔走于抗清,寡母只好由少年吴历照顾。钱谦益从苏州返回常熟后,居住红豆山庄,暗中又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钱谦益和柳如是亲至海上劳军。郑成功和张煌言率水师. 一路打到南京时,吴历也很兴奋,然而郑成功的水师迅速地败退了,永历朝廷也最终被剿灭。起事友朋的被难让人伤心,而战争造成的荒芜和复明的无望更让人心灰意冷。在失败情绪的笼罩下,吴历选择了归隐,抱有复明之志的遗民们又复陷入绝望。他在诗中写道:
十年萍迹总无端,
恸哭西台泪未干。
到处荒凉新第宅,
几人惆怅旧衣冠?
江边春去诗情在,
塞外鸿飞雪意寒。
今日战尘犹不息,
共谁沉醉老渔竿?
吴历身为遗民,入清后不与满清合作,走上了一条卖画奉母的路子,他以儒士自安,开始了有意识的宗教选择。吴历的老师陈瑚,是一个正统儒家士人,陈瑚的经世之学和对归隐的看法无不影响吴历。陈瑚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明末清初学者。他来常熟,
是因为毛子晋聘他为子弟师,遂移居隐湖草堂,在毛家生馆六年。陈瑚的思想和言论对吴历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他的道统中绝论,使吴历产生了“乱世之际,明哲保身”的思想,“不
幸处乱世而不惟以身隐道亦隐矣”的慨叹。当时的“道隐”之风,使陈瑚这一思想有了广泛的生存土壤,陈瑚的学生李秋孙的要去做山中隐士,陈瑚召集同仁捐钱帮助他。儒家总体上是入世的哲学,对于逃世避人和不事生产的“道隐”的生活方式,陈瑚并不赞同。无奈于时事,他能有何作为?陈瑚写了一首诗送李秋孙:
碧天斜插翠芙蓉,
卜筑甘为石户农。
室有莱妻能其隐,
身无吕桶可相容。
采薇止可从孤竹,
辟谷非关慕赤松。
愿得同心敦旧好,
借钱三万买青峰。
吴历对于佛教的态度,和当时大多数正统儒家知识分子一样,在儒隐之志之外,是有认同的。吴历十五岁开始追随太仓王时敏开始绘画艺术生涯。他当时就以画知名,并且卖画为生。吴历曾经到扬州、吴兴、梁溪等地谒馆卖画,“绘画”的概念在当时即有职业化的以市场为唯一目的的画工画和以士大夫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为内核的文人画,文人画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诗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是一种情趣,是个人化,私密空间中的性情的流露,而不是侍奉于他人或者市场需要的。吴历“游于艺”的思想超过了发挥艺术的审美功能,甚至有了审美救赎的意蕴:“用笔点墨,大非细事。必须无一毫世念,藻雪胸中了了,而后了了于笔。自然与天地生生之气,烟云凑合,吐出万象,无不如意。”吴历在《溪口》一诗中说:
夜梦悬孤艇,晨炊浸短菱。
床头多漏处,厄日近如何。
我移住溪口,未老头先白。
年年苦春雨,今岁更淫溢。
老屋尽倾颓,人声水气塞。
四顾无火光,湿云瞥树色。
短床蛙座鸣,破宣龟巢匿。
闾阎更几存,我岂庇眠食?
冯怀报天阁?君门九重阈。
吴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急剧变化,中年以后的吴历接触到了天主教,并加入了天主教。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历跟随柏应理司铎前往澳门并计划入欧洲学习。柏应理是比利时人,著名的汉学家。他往来于中国和欧洲,沟通东西方文化,将西方宗教和哲学输入中国,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诸国,通过其文著作向中国人介绍宗教知识。可是,吴历西行未果,于1682 年在澳门加入耶稣会。
为了遵守天主教一夫一妻制,吴历又返回内地,安排好第二个妻子的生活后,重返澳门。在澳门做两年初学,是为“初学修士”,接受了耶稣会的严格训练。每天除星期日外,都要修习耶稣会的会宪,耶稣会的神修方法,耶稣会的历史。早上自己做默想、回想,午间做省察,预备第二天的默想题,念玫瑰经。第一年要做一个月的会祖依钠爵的退省神操,除在规定的散心时间和午饭、晚饭的休息时间外,都要守静默。每天早上的默想神功后,马上去圣堂参加弥撒。每天要去见导师数次,晤谈神修和圣学等问题。此外还要到医院或监狱探望病人和狱囚,为儿童讲解要理,练习演讲和攻读拉丁文等。紧张而严肃的修道过后,吴历始发三绝愿,绝财、绝色、服从,成为“读书修士”。
当时,康熙皇帝出于安抚其它民族和各种宗教信仰,达到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目的,对宗教实行的是“怀柔政策”,一直到吴历去世前后,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祭祀祖先以及敬孔,引发了“礼仪之争”,矛盾总爆发,纷争多年的传教,被康熙皇帝下令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传教。之后,这一禁令又得到后来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诸帝的继承和严格执行。吴历作为清代早期三名中国籍神父之一,尽管此时他已经去世,但对其身后不能不有所影响。就在他死后三、四年,即位不久的雍正皇帝再次下令严禁天主教,各地的教堂与教士墓地也被没籍入官,其中包括上海大南门外陆家浜南岸的教士墓地。
吴历加入天主教耶稣会后,全身心投入到了教会的工作,大约有近 20 年的时间他很少绘画创作。所以,美术史上普遍认为吴历一生创作的高峰是在40~50岁这段时间,他的许多代表作就是作于这一时段内。1684年,南京成立了“老人修院”,教授准备晋升铎品的国籍老年会士哲学和神学。吴历完成了在澳门耶稣会初学,发初愿后,便回到南京,在“老人修院”攻读神哲学,学业达四年之久,他的灵修导师即是毕嘉神父。康熙二十五年八月一日,罗文藻主教为吴历晋铎。罗文藻为华籍主教第一人,为教会培养中国籍神甫的一次尝试。罗文藻去世后,吴历晋铎作哭司教罗先生一诗,诗云:
鸣呼讣至今信死,
坳叉先生东铎始。
初自西归七闽乡,
须鬓苍苍称清伟。
适遭纷议尽遣粤,
辙环四方独劳矣。
动荣超世主教尊,
所传铎品只三子。
鸣道辛勤各远方,
惟我追随久如此。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他的早期绘画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吴历还善画竹石,取法吴镇,亦具自己特色。
吴历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创新意,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传论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如其自述:“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这些都是迥异“四王”之处的。更加不同于“四王”之处的就是吴氏能画人物,非同凡格。
吴历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墨井画跋》。
卢秀辉有《为吴历渔山歌》一诗,诗曰:
惟月伴浊酒,众星丽百花。
穿林逢虚日,嵯峨散天涯。
长空待夜静,我歌欲喧嘉。
学者堕无知,察鱼忘筌沙。
嗟予晚称德,乞骸迟良多。
相与散如烟,安得与鸢嗟。
笔下颜色好,心头胆气加。
书声过丘园,已成异音和。
汲绠可为乐,秉节成乱歌。
偏见惭入趣,窥豹岂叹他。
翻书诵灯下,胡越惹横波。
千载由此逝,秀色醉绮罗。
知雨江波染,祸福少忍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