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英年早逝的相声演员之常宝堃个人资料
艺名“小蘑菇”

1922年5月5日,常宝堃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据说常宝堃自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聪明伶俐,惹人喜爱;记忆力很强,父亲常宝堃教他说的话,他听一遍就记住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4岁的常宝堃就开始跟着父亲常宝堃撂地卖艺了,主要是表演传统戏法中的“说口”。“说口”又称“使口”,就是边说边变,表演时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幽默风趣,通过与观众对话,使观众参与到表演中来,在亲切自然的交流之中掩盖了戏法的过门。“说口”与相声极为相似,都是以能逗笑取乐挣钱。

稚龄的常宝堃童声清亮,口齿伶俐,抓哏逗笑,聪慧机敏,颇受观众喜爱。有一个故事:一次,有个听众想逗一逗他,见“小蘑菇”“托边杵”(拿着笸箩、扇子等绕场要钱)走到他这儿,故意板着脸说 :“没有。”“小蘑菇”一听,立即撩起衣服前襟,拍一拍光溜平坦的小肚皮,大声说 :“没有这么大肚子。”周围的人一听,这么小的孩子就会现挂抓哏,无不捧腹大笑。

张家口是久负盛名的蘑菇产地和集散地。郭沫若写过一首诗“口蘑之名满天下,不知缘何叫‘口蘑’?原来产在张家口,口上蘑菇好且多。”过去蒙古口蘑等土特产以前都是通过河北省张家口市输往内地的。蘑菇味道鲜美,可算作张家口的“一宝”。
由于年小的常宝堃嘴甜活好,聪明可爱,要钱时花样百出,没人教过他,就知道通过给人抓挠、打哈哈等方式,“磨磨咕咕”讨要零钱,久而久之便得到了“小蘑菇”的绰号,最终成了他的艺名。
常宝堃成名之后,“小蘑菇”的名字甚至掩盖了他的本名,成年之后天津报界有时也去掉小字以蘑菇称呼他。由他开始,他的三个弟弟就顺下来成了二蘑菇(常宝霖),三蘑菇(常宝霆)和四蘑菇(常宝华)。常宝堃的大儿子常贵田出生时,被马三立亲切地称为“蘑菇丁儿”,足见蘑菇这一称谓对常家的深刻影响。只是可能由于1951年常宝堃牺牲的原因,常宝庆、常宝丰两位常宝堃的小弟弟才没有再按照“蘑菇”排行起艺名。

常连安曾经在台上说:“常家有棵蘑菇树,个个蘑菇都能挣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常家最值钱的蘑菇常宝堃,就像蒙古“口蘑”一样,最终走出了张家口,驰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