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福临是谁吗?
爱新觉罗.福临,生于清崇德三年即明崇祯十一年(1638)正月三十日,顺治十八年(1661) 正月初七日卒。他6岁登基,在位18年,24岁死,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葬孝陵(今河北省遵 化市清东陵)。他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定鼎北京的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皇位宝座上的一匹“黑马”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夜晚,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沈阳清 宁宫的御榻 上的皇太极突然“暴逝”。第二天,他的梓宫被诸贝勒暂时安放在崇政殿内,下令全国举哀3天,全体官员素装服孝,以表哀痛。同时,朝廷内部也有规矩,初十日一天,王公大臣都要斋戒,此后7天之内,诸王率八旗长官每日黎明哭临一次,3 天内禁止全国屠宰。
皇太极死后,继承大位的是他6 岁的儿子福临,当时掌握实权的多尔衮想出让福临为君、 自己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这个安排应该不是当场作出的,而是事先谋划好的。

睿亲王多尔衮
即位后的内外形势
当满洲兴起以及其后建立大清皇朝之时,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明朝却已慢慢走上了亡国之路。 福临登基后的半个月,即崇德八年(1643)九月十一日,率领八旗大军的辅政王济尔哈朗与 武英郡王阿济格,带着红衣大炮与各种火器自沈阳出发,向关内明军据点进攻。
这次军事行动,前后共进行七八天,清军攻无不克,明朝却接连失败,表明了八旗军在关外 已是“天下无敌”了。对吴三桂防守的宁远孤城,济尔哈朗等没有再攻打,准备留待以政治手段 解决,清军于十一月凯旋归返沈阳。
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的这次出兵行动,一是将皇太极死后政坛上互争人士的注意力转移,使 政争一时趋于平静;二是将松宁大战后遗留的问题解决,使宁远完全孤立,以实现清朝当时对关 外局面的控制;三是打一场有把握胜利的小据点攻击战,让辅政二王的地位与声誉有所提高。
战争后,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二人通力合作,权力膨胀到极点。不过,多尔衮处于支配的地位 是人早已看出的,他的权势比济尔哈朗高。他们说:“刑政拜除,大小国事,九王(指多尔衮)专 掌之。”果然,之后摄政王集诸王百官之大权,在第二年正月间,济尔哈朗向内三院、六部、都察 院理藩院等单位堂官说:嗣后凡各衙门办理事务,或有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都要先向 睿亲王禀告。档子书名,亦宜先书睿亲王名。
从此以后,形成了多尔衮一人专政的执政格局,大清的政权内部也渐趋稳定了

郑亲王济尔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