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得以平反 岳飞谥号是什么意思
岳飞被害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高宗在做了36年的皇帝后,禅位于太子赵眘(宋孝宗),自己当了太上皇。新帝六月继位,七月初十即下诏以礼改葬岳飞于杭州栖霞岭下,并遍寻岳飞后人录用和封赠。(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宋孝宗的平反诏书强调岳飞“能事上以忠”对皇帝忠诚。赞美他“余烈遗风,于今不泯”,忠烈之风天下闻,人们感念到现在。其中耐人寻味的是,宋孝宗说自己是“仰承”高宗的“圣意”来为岳飞平反的,并提及高宗对岳飞的“念之不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岳飞为什么能得到平反呢?据说岳飞死后十多年,金军中仍广泛流传“岳飞不死,大金灭矣”,史载,“飞不掌兵,仍足以强国”!是其一。岳飞被害后,宋朝无论朝廷官员、士人或百姓,皆为之喊冤不已。张孝祥、杜莘老等朝臣,太学生程宏图和宋芑等皆为之呼冤不止。更有甚者,如岳飞被杀三年后,有内侍右武大夫白锷馆客张伯麟在太学壁上题字:“夫差,尔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当时徽宗已经死在金国,大家都明白这话是讽刺赵构的。杀害岳飞,失了天下臣民人望,这是岳飞必须平反昭雪的最关键一点。
还有一点,北伐需要,宋孝宗上位后,一改高宗的求和路线,力图收复故土,当皇帝之前,他就“雄心远虑,无日不在中原”,登基第二个月,便起用主战派张浚。平反岳飞,既能收人心民望,又是国策转变的方向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基于以上种种,为岳飞平反昭雪人心所向,不昭雪不足以奠国本、收人心。加上此时金国已有不遵守绍兴和议的动作,重挽全国抗金人心非常必要。
据《宋史》载,“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平反后为什么追谥岳飞为“武穆”,据《金佗续编》载,当时,太常寺拟请“谥以忠愍”,被赵昚退回“令别拟定”。复议的结果是:“兹按谥法,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孝宗同意了,于是正式宣布岳飞谥号为“武穆”。之后人们以岳飞穆代称岳飞。
后来在“开禧北伐”期间,宋宁宗赵扩采纳朝臣韩侂胄的建议,将岳飞孙岳珂为岳飞所作的辩白文书宣付史馆,追封岳飞为鄂王。宋理宗时,岳飞赐谥“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