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到底是被谁杀的 ?
秦始皇巡游会稽山,来到沙丘时,病得很严重,便命令赵高写遗诏给公子扶苏。遗诏写好后,还没来得及派人送走,秦始皇就驾崩了。赵高趁机扣留了赐给扶苏的玉玺和遗诏,对公子胡亥说:“皇帝去世,没有立下诏书封诸王子中的某一个,而只赐书给了长子扶苏。等长子归来就会即位称帝,而你却连一点儿土地也不会分封到,这该怎么办呢?”胡亥说:“事情本该如此。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最了解他的臣民,明智的父亲最了解他的孩子。现在父亲已经死了,不封赐诸子,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赵高说:“不是你说的这样。当今国家的大权,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李斯手中,我希望你能够图谋得到大权。况且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别人控制,这两样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胡亥说:“废长立幼,这是不合乎道义的;不顺奉父亲的遗诏,妄想嗣位为帝,或者恐惧长兄嗣位以后,自己失去宠特,因而阴谋纂位,这都是不孝的举动:自己能力有限,才能拙劣,勉强依靠别人的功劳,这是没有能耐的。这三件事都违背道德伦理,天下人是不会服从的。”赵高对答说:“我听说商汤、周武王杀了他们的君王夺取了天下,而全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道义,并不认为这是不忠诚的行为。卫出公杀了自己的父亲,但卫国人反而更加推重他的德行,孔子还特别记载他的事迹,并不认为这是不孝。凡做大事的人不可拘泥于细枝末节,大的德行不必计较琐碎的礼节。乡曲间的规矩各不相同,各有所适合的,百官所建立的功业也各不相同。

秦二世胡亥画像
所以,凡事计较细节而忘记大局,将来必受其害;犹疑不决,将来一定会后悔。当机立断,果敢而行,连鬼神也会躲避退让,然后一定会成功。希望你能依照我的意见去做。"胡亥长叹了ロ气,说:“现在皇上刚去世,丧事还没有办,怎么合适拿这件事来打扰丞相呢?"赵高说:“时机是很要紧的啊!稍一耽搁就不允许你再作任何筹划了。就像是携带干粮骑若快马赶路一样,最怕的就是错过时机了。"胡亥已经认同了赵高的话,赵高于是对丞相说:“皇上去世,赐遗诏给长子,叫他赶赴咸阳参与丧事,并被立为嗣子。然而遗诏还没来得及送出,皇上就去世了。现在还没人知道这消息。你看这事情该怎么办呢?"李斯说:“怎么可以说出这种使国家灭亡的话呢?"赵高说:“你自己觉得才能与蒙恬相比谁高?功劳与蒙恬比谁大?深谋远虑不失算的本事与蒙恬相比谁更强?无怨于天下与蒙恬相比谁做得更好?跟长子扶苏的旧情和信任与蒙恬相比谁更深?”李斯回答:“这五样,我都比不上蒙恬,你对我的指责是何等深刻啊?”赵高说:“我原本只是宮禁里一个奴役,供人随便驱使,侥幸因为熟知狱法,才有机会进入秦朝宫廷掌管事务,到今天已有二十余年了,从没见到被秦王罢免的丞相或功臣,能传至两代的,最后都被诛戮而死。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他们都是你所了解的。长子扶苏刚毅坚强,威武勇敢,信任他人,做事善于振奋人心,让他们为自己出力。他继承皇位后,一定会任命蒙恬为丞相,这样一来,您最后将不能拿着侯爵的印绶归返乡里,这是很明了的事情。我奉诏教胡亥学习法令诸事。胡亥慈祥诚实,轻视财物,重视人才,秦国的其他皇子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所以他可以继承皇位。你最好也考虑一下,确定他为太子。”李斯说:“我李斯原不过是上蔡街头巷口的一介平民,有幸被皇上提拔为丞相,本来是要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担交托给我的,我怎么可以辜负皇帝对我的恩义呢?肝胆相照的臣子,不会因为怕死而明哲保身,谨身侍亲的孝子,也不会为了显示自己的孝顺去做危险的事情。所以请你不要再多说了。”赵高说:“我听说圣人处世变化无常,会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改变,看到事情的细枝末节就能知晓事情的本质,看到事物发展的动向就能预见最后的结果。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怎么能固守陈规呢?现在天下的大权即将为胡亥所掌握,我赵高能够得志了。况且从朝廷外面控制朝廷内部,这叫作别有用心;以臣子的身份挟制君上,那就是乱臣贼子。所以秋天霜降而草木凋零,春风摇动而万物复苏,这些都是必然出现的结果。你怎么到现在还理解不了这个道理呢?”李斯说:“我听说晋国更换太子,结果招致三代政局都安定不下来;齐桓公的弟弟因为争夺王位,结果被杀死了;商纣王残害叔父比干,不听臣子的劝谏,结果国家灭亡,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三者都是逆天道而行,导致宗庙不保,我和他们几个岂是一样的人?你怎能想到和我谋划呢?”赵高说: 上下同心协カ,事情オ可以长久:内外团结一致,事情就没有表里之分。你如果能听从我的计策,就可以长久地封侯称爵,还可以传给子孙万代。而且你也一定像王子乔和赤松子两位仙人那般长寿,拥有像孔子和墨子两位圣贤那样的聪明智慧。

影视剧赵高
若你舍弃这个好机会不肯听从我的谋略,那么将会祸及你的子孙后代,我实在很为你担心啊。一个明智的人懂得因祸而得福,你打算何去何从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既然已经不能选择以死来报答皇上,又能到哪里安身呢?"于是听从了赵高的计谋,改立胡亥为太子,并篡改遗诏,杀死扶苏和蒙恬。

李斯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