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百科知识 实用查询
首页 > 百科知识 >

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大约八千万年前,黄土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湖,大小相当于现在的6个渤海,西边到现在青海的日月山,东边至现在的河南洛阳,南边至陕西秦岭山,北到现在长城。

但是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啊,气候恶劣起来,暴风肆掠,大风吹起的风沙沉积在黄土原湖里,盛行的是西北风,日积月累,慢慢的由西北向东南沉淀,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的基础 。

大约在1500万年前,印度洋版块向欧亚大陆版块撞击,将原有的黄土原湖湖底向上拱起,湖水向东南流去,经过几百万年,湖水一点点退去,黄土高原的基础逐渐形成,然后常年盛行的西北风带来了西北方的风沙由沉积在原始黄土高原上,形成了现有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但是以前的黄土高原不像现在,原始的黄土高原森林茂密,直至西周时期,农耕社会下,先民只是简单地利用木材建造房子及开耕河谷地带,基本不影响原始状态。

在东周及战国时期,连年的战火,致使北方人口锐减,气候干燥,植被慢慢减少,此时的黄土高原渐渐以草原为主,森林面积减少。

秦汉至宋元时期,北方政权交替频繁,战争连连,政治中心在北方,战火毁坏,又大兴土木,大多以黄土高原的木料为原料,在此期间,大兴土木,森林破坏严重,剩余的小片森林也难以连片。

明清时期,开始屯兵戍边,为了边防,常常将北方边界的森林烧毁,砍伐,原有的森林荡然无存,形成了现在植被缺乏的黄土荒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