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百科知识 实用查询
首页 > 百科知识 >

2009年钱学森逝世,三军仪仗队抬棺万人送行,天降大雪举国同悲

2009年10月31日,98岁高龄的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作为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为国呕心沥血大半生,令人钦佩和尊敬。当全国人民得知这个噩耗时无不感到悲痛万分,在钱老的葬礼上,有数十万人前来送行,一些不能到现场的人,也纷纷留言表达对钱老的悼念,除此之外,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送行,期间国内外各界举足轻重的人士纷纷前来参加他的告别仪式,规格之高在我国是少见的,无疑他的离去令许多人感到惋惜,而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天,北京忽然下起了鹅毛大雪,仿佛也在为他哀悼,可以肯定钱老的去世是我国的一大损失。那么钱学森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父亲钱均夫是当时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在当时大多数传统教育中,钱家对孩子的教育算是独树一帜的。父亲在重视他的学习之外,还尤为注重对他兴趣的培养,经常送给他一些图书和画报,还给他请国画老师,让他学习国画。

钱学森的母亲是杭州富商之女,多才多艺不仅擅长琴棋书画和女工,而且还擅长数学,且记忆力和想象力超群。在钱学森小时候,母亲就经常教他读书识字,背古诗词,更重要的是,母亲乐善好施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小时候的钱学森。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以及父母的优质教导下,钱学森从小就是一个秉性纯良、热爱自然、热爱国家,而且各项成绩都非常优异的孩子。

报考大学之前,他的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好,应该学数学系,国学老师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好,应该报中文系,美术老师则认为他在艺术上天份高,建议他学画画。但钱学森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铁道工程,学习造火车,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那样的人物。

1929年,钱学森如愿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开始梦想之旅。直到5年之后,他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毕业,钱学森原本的打算是继续攻读铁道工程,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铁道工程师。

只是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决定,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上海顷刻间化为废墟,民众流离失所。目睹空中肆无忌惮的日军飞机,钱学森的斗志被激起,他当下决定改学航空工程,学造飞机。

为此,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航空方面的书籍,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最终取得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的机会,而专业正是航空工程。所以在大学毕业之后,他就立即带着自己的理想,乘船远渡重洋前往美国留学。

在离开之际,他的父亲送给他的是一大箱中华文化丛书,这是在告诫他不要忘记祖国,这在父亲给他的信里同样有体现,父亲叮嘱他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有了知识不要忘记祖国。对此,钱学森铭记于心,在后来求学的多年里始终不敢忘记。

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之后,钱学森在学习上可以说是天赋异禀、如鱼得水,总是能快速掌握所学的知识,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但当地学生对他的态度却令他不满,那些学生总是态度傲慢,瞧不起来自中国的学生。

钱学森对于这一现象很是不喜欢,于是他向那些学生发起挑战,期末考试时,试卷中有一些题出奇的难,班上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出来。

考试结束之后这些学生来到教授办公室,准备请教教授,谁知教授办公室的门口赫然贴着钱学森的试卷,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着每一道题的解答过程和答案,以及老师批阅的A和后面三个+,这让原先瞧不起他的人感到羞愧,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1936年,钱学森结束学业,获得该校硕士学位,他并没有满足于此,因为他意识到想要帮助国家的航空事业,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还远远不够。而且当时美国对于来自中国的钱学森,在核心技术上是有所保留的。

于是钱学森又进入了加州理工学院,值得一提的是他从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了研究航空理论。这是因为当时他发现航空工程的依据大多都是经验之谈,很少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而他真正想做的是掌握最根本的理论知识,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这样一来就可以独立发展航空事业了。

幸运的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世界航空理论大师冯·卡门。能够师从冯·卡门对于很多学习航空领域的学生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对于当时的钱学森亦是如此。而且冯卡门了解了钱学森的经历和理想之后,备受动容,决定悉心教导和传授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

也正是这时候,钱学森才真正接触到航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而且还涉足了火箭和导弹领域,这都为他后来回国后所作出的伟大事业打下了基础。

钱学森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牢牢抓住机会,积极勤奋学习,再加上自身的天赋,他学得非常快,得到了冯卡门的大力赞赏,冯卡门还邀请他参与空气动力学相关问题的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便是后来的卡门-钱学森公式。

冯卡门将钱学森视为最得意的门生,还让他加入了自己的导弹俱乐部。但由于他的外国人身份,美国军方对钱学森的研究工作各种局限,阻止他参与或接触到核心技术,好在有冯卡门从中帮助,钱学森才得以参与所有的火箭导弹研究项目。

他在这方面的天赋和才能是惊人的,而且往往能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举一反三提出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并且敢于提出质疑。有一次他与导师冯卡门发生争论,两人因为钱学森的一篇文章观点不一致而争辩起来,冯卡门一气之下当场将文章扔在了地上,两人不欢而散。

到了第二天,冯卡门却主动来到办公室找到钱学森,并向他鞠躬表示:昨天我想了一晚上,你是对的。

也正是在这样纯粹的学术氛围下,钱学森的学习和研究进展非常快,并取得了很大成果。1941年,他在美国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这项研究直接攻克了困扰航空界多年的难题。在美国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轰动。与此同时,这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钱学森成为了航空领域一颗闪闪发光的科学界新星。

1947年,钱学森更是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爱情事业双丰收时刻。在导师冯卡门的推荐下,他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年仅36岁。同一年,他与青梅竹马蒋英完婚,一个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一个同样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两人的结合可谓天作之合。

婚后两人育有两个孩子,此时的钱学森事业水涨船高、婚姻生活幸福美满。更令他高兴的是两年之后,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不过,随之而来的又是不容小觑的新问题。

新中国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大量人才建设国家的时候,许多海外学子都迫切想要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这其中也包括钱学森。

当时,他收到父亲的一封信,信中父亲告诉他如今国内已经不再是任人欺辱的景象,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希望他能早日回国,使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

看着父亲的来信,钱学森内心澎湃,归心似箭,他明白自己是时候回到故乡了。于是他立即将这一决定告诉妻子,妻子表示无条件支持他,就这样两人收拾好行李,钱学森又接连辞去自己的职务,以及向美国海军次长请辞,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打算。

这个消息让这位次长大为震惊,因为他曾说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枪毙他,也不希望他回国。未曾想一语成谶,不久之后朝鲜战争爆发,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他的回国之路也变得异常艰难。

1950年这一年开始,一切都朝着对钱学森不利的情形发展,美国对他回国的态度急转直下,而他自己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情况。于是他事先将自己的书籍和笔记装订打包,率先运往中国,而他本人也赶紧订票,带着家人准备启程回国。然而就在这时候,美国移民局的电话打来了,对方告诉他严禁他离开美国,并将他的证件以及资料书籍都扣了下来。钱学森回国之路没能顺利进行。

更糟糕的是,他还被美国诬告,称他要向我国输送机密文件,以此为由居然直接将他关了起来,并派守卫严格把守。在一间小小的房间里,钱学森不能与任何人说话,而且备受折磨,到了晚上,守卫每隔15分钟就会打开刺眼的探照灯,让他无法休息,精神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短短14天的时间里,钱学森居然瘦了近30斤。

这无疑是对人的侮辱和折磨,骄傲如他,又怎能接受这样的对待。美国的这一行为也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回国的决定。最终在导师冯卡门以及他许多同事的帮助下,钱学森终于重获自由,但美国依旧对他实施看管状态,要求他必须在看管范围之内活动,其中不能从事任何先前的工作。

尽管如此,钱学森依旧没有停止学术研究写作,期间他还写了一本著作《工程控制论》,出版之后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美国一家杂志还写了专题报道,并将他的名字列入美国科学团体,但被钱学森拒绝了,他在信中明确告诉对方:我是一名中国科学家。可以说,钱学森无时无刻都在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的脊梁。

令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钱学森的回国之路竟如此曲折漫长,美国的这一阻拦就是5年之久,期间甚至惊动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周总理为此事做了许多工作。最终经过谈判,以数名朝鲜战场上俘虏的美空军,换回了钱学森得以回国。

199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在洛杉矶港口终于登上了回国的邮轮。当时许多记者报道这件事,他们追问钱学森有没有打算再回美国,对此他无比坚定地表示:我不会再回来了,从今以后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我的祖国建设国家,让我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钱学森的回国以及他的话语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更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的脊梁。他回国之后就被安排到了我国科学院工作,筹备研究所的事宜。一次,陈赓大将问他:我们中国人自己造导弹你看行吗?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为什么不行?外国人可以造,我们中国人一样能造出来。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不久之后国家就将造导弹、火箭的任务交给了他。在接到这个任务时,他感到惊讶的同时,也无比动容,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他更加要做好。

于是从这一天起,数十年如一日,苏联不给我们提供帮助,以为我们中国人就搞不出什么名堂,钱学森不信邪,他毅然决然带领大家继续自力更生。那段时间里,他常常出差,全国各地的跑,一次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有时候更久。

而且他的工作和行踪都需要严格保密,所以连他的妻子蒋英有时候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去做什么了,还曾一度以为他失踪了,可想而知那段岁月的艰辛,不过好在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从1964年开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紧接着就是氢弹、导弹、人造卫星、反导弹系统等等,这些看似离我们遥远的一项项成果,却与我们紧密相连,因为正是这些让我国的航天事业走向了世界前列,更让我国国力强盛了起来,而我们才有了和平安稳的生活。中国再也不是曾经那个任人欺负的国家了。

而这背后离不开钱学森这位付出良多的科学家,直到1982年,他从国防科研领导岗位退下来,这一年钱学森已经是白发暮年,但他依旧没有停止学术研究的脚步,退休之后他还经常购买各种最新出版的书籍,订阅各个领域的杂志。直到去世的前两天,他依旧在读书看报。

2009年10月31日,已经98岁高龄的钱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在他去世的第二天,北京下起了鹅毛大雪,似乎也在哀悼这位大科学家的离去。

消息发出之后,全国为之震动,美国加州大学也发布了讣闻,以示对钱老一生成就的肯定,以及哀悼。追悼会上,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都前来为他吊唁,他的葬礼更是高规格的,当天由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送行,另外还有数十万民众为他送行。

这让人不禁想到一句话:侠之大者,国士无双。如今,昔人已故去,但他的精神却一直在延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