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足适履什么意思
削足适履。
《削足适履的故事》。"削足适履"这个成语出自于《淮南子·说林训》,它的本意是指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后来这个成语多用于比喻不合理的迁就县城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臣名叫介子推。有一次介子推随着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途中重耳饥饿难耐,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重耳十分感动,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了晋文公。他封赏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并不在意,他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使命,于是便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

晋文公听说后非常后悔,便派人去寻找介子推,想让他回来接受封赏。但是介子推却坚决不肯出山,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竟然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也不愿出山,最终被大火烧死在山上。晋文公非常悲痛,为了纪念介子推,他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都不许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介子推的故事告诉我们,削足适履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也不能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违背自己的原则和良心。

削足适履这个成语正是对介子推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自我,要勇敢地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