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饭桌上不能训孩子(饭桌上训斥孩子,伤害有多大?)
我们总希望孩子的人生是坦途,所以免不了要经常说教,只为让他学好知识、明辨是非、言行规矩,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
所有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皆是出于爱和责任。然而,教育也是要分时宜和场合的,有些情况下并不适合说教,否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难以治愈的伤害!
我家先生就干过这事儿,在吃饭时教育孩子。也难怪,他平时上班孩子上学,周末也难得空闲,只在吃饭时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相处。

所以,平时积攒的一些“问题”,他会拿到饭桌上说。比如有一次,孩子上课搞小动作、午休不安分,被老师抓个现行,罚抄作业写检讨,还通知家长。
晚上回家,吃饭就绪,老公就忍不住发火了,想拦也拦不住。饭桌上,他严厉指责孩子种种“劣迹”,数落孩子不懂事,不会体恤父母,不为自己负责云云,说到激动时还摔了筷子。
孩子自知理亏,一言不发,手中的饭自是不香了,最后放下碗,垂头丧气……结果可想而知,那一顿饭是孩子生平最漫长,也是吃得最少的一次!
事后,我跟先生分析过利弊,他也知道自己此种教育方式不妥。但木已成舟,事情虽过去,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却是无法弥补。
别在吃饭时教育孩子,伤害无形却难以治愈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过:
家的核心不是沙发电视,而是饭桌。当孩子来到饭桌前,他就是一个家庭成员,我们就要开始给他形成一个集体的印象。也就是说,让孩子认识到家是一个整体。

饭桌上训斥孩子,不仅破坏了这种整体的家庭观念和价值感,还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①影响身体健康,食不下咽,消化不良
孩子本来食欲不错,突然被数落,强烈的刺激,食欲骤减,唾液分泌减少甚至停止。导致入口的饭菜,没有唾液混合润滑,吞下容易划伤食管,损伤胃肠壁黏膜层,引起炎症和严重的消化不良。
再者孩子边吃边哭,或急于逃离现场,会囫囵吞枣进食,可能会噎着、呛着或食物碎屑卡到气管,给孩子就餐带来一定的风险。
②影响心理健康,情绪悲观,内心沮丧
也许家长本意并非苛责孩子,只是想利用不忙的时间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说来说去,话题离不开孩子的种种问题和不好的表现。如此,孩子怎么可能会有好心情?
说痛处,孩子免不了情绪悲观、内心沮丧。长此以往,孩子潜意识里会将“吃饭”和“难过”、“挨骂”等联系在一起,渐渐会打心底里排斥吃饭,甚至厌食。

③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有调查数据表明,容易早恋的孩子,多是家庭氛围不好,且大部分没有与家人一起愉快进餐的氛围。
家人各自忙完,坐在一起吃饭,本是最温馨的团聚。家长原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与孩子接触,建立情感连接,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与父母的爱护。
但如果你利用这段时间来说教,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压抑,甚至害怕。次数多了,孩子形成一种不好的条件反射,对跟父母吃饭感到压力山大,更不愿意敞开心扉。
教育孩子,选这5个时间和场合更合适
既然吃饭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那么什么时候教育更合适?不同的教育主题,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可以试试这样做。
1.表扬孩子的话,放在饭前说
孩子表现好,哪怕是丁点进步,都值得被表扬。我们可以在晚饭前,每人倒上一杯水或饮料,然后用骄傲的口吻赞扬孩子,并与之碰杯。

如此,孩子定能感受到来自父母亲切的鼓励,心情大好。接下来,他一定能享受一顿愉快的晚餐,亲子关系、家庭氛围也会格外和谐。
2.孩子做错事时,当面说
孩子做错事,如果你也在现场,那么别错过教育他最直接、最有效的时机。但不能因为孩子的过错而责备或打骂,而是要让他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获得成长。
教育孩子也需讲究技巧,先让孩子说说自己错哪了,问问有什么想法,要怎么补救等。然后家长再总结性陈述,并给出正确的建议,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错误和接受教育。
3.小道理,一起做家务时说
正所谓“身教远胜于言传”。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只靠给孩子说教,他们的理解和感受并不深。只有把道理融入生活,或用行动演示给孩子看,他才会更容易接受。
比如收拾卫生时,告诉孩子要讲卫生、注意条理和细节,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感觉更舒适;淘米洗菜做饭时,跟孩子讲讲节约粮食的道理等。寓教于场景生活,孩子更理解深刻,记忆长久。

4.批评的话语,关起门来说
各位家长应都知道“当众不责”的道理。我们在教育、批评或责罚孩子的时候,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否则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生叛逆,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建议孩子有过错,当面不好说,可以事后把他叫到房间,态度冷静,理性而客观地与孩子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再有顾虑,更愿意跟你吐露心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5.悄悄话,最好睡前说
孩子也有小秘密,有些秘密憋在心里不见得是好事。所以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说出来,帮助他解决和疏导,而睡觉前就是最好的时机。
因为舒服的被窝,轻声细语交谈,容易让孩子卸下心里的防御,说出自己的困扰。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近来情绪不太对,那么不妨晚上睡觉前,跟他说说悄悄话吧。

结语
饭桌本是跟孩子亲切互动,培养亲子感情的绝好时机,尽量多聊一些开心、愉快的话题。至于教育孩子这件事,放在适宜的时间、合适的场景,效果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