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空调26度不暖和(你以为空调温度就是出风温度?)
夏天到了,空调成了我们避暑降温的必备神器。不过,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明明空调温度设定得不低,比如26℃,但是吹出来的风却让人觉得冷飕飕,甚至打哆嗦。而一旦走出空调房,又会觉得热得不行。这是为什么呢?空调制冷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空调温度和出风温度不是一回事
空调温度是指我们通过遥控器设定的温度,它其实是一个目标温度,也就是我们希望室内达到并维持的温度。而出风温度是指空调出风口处的实际温度,它通常会低于设定温度,因为它是空调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风。
我们可以把空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冰箱,它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部件,利用制冷剂在不同状态下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原理,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降温。当我们开启空调时,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散热后变成中温中压的液态制冷剂。
液态的制冷剂经过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在压力降低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吸收周围的热量。这时候,蒸发器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冰块”,室内机风扇将室内空气从蒸发器吹过后,就变成了冷风。这个冷风就是出风口处的温度。
那么,为什么出风口处的温度要低于设定温度呢?
这是因为如果出风口处的温度和设定温度相同或者更高,那么就无法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了。想象一下,如果你用一杯26℃的水去浇一盆26℃的花,花盆里的水温会变化吗?显然不会。但如果你用一杯10℃的水去浇一盆26℃的花,花盆里的水温会降低吗?显然会。
同理,如果空调吹出来的风和室内温度相同或者更高,那么就无法有效地将热量带走;只有当空调吹出来的风比室内温度低很多时,才能有效地将热量带走。
所以,当我们设定空调温度为26℃时,并不意味着空调就会吹出26℃的风。事实上,空调吹出来的风可能只有10℃左右。这样一来,当这股冷风直接吹到我们身上时,我们就会感觉很冷。
空调房和室外有很多差异
除了温度之外,还有湿度、风速和日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冷暖的感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概念: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转换成同等之温度。体感温度并不等于实际温度,而是受到湿度、风速和日照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同样26℃的温度下,如果室外湿度高、风速小、日照强,你会感觉很闷热;而如果室内湿度低、风速大、日照弱,你会感觉很凉爽。这就是为什么在空调房里,你会觉得比室外舒服得多。
空调房里为什么总是冷飕飕,主要是因为空调温度和出风温度不是一回事,而且空调房和室外有很多差异,导致体感温度不同。我们在使用空调时,不仅要注意设定合适的温度,还要注意避免冷风直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以及适当增减衣物,以免引起身体不适或空调病。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节约用电,选择高效节能的空调产品,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