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百科知识 实用查询
首页 > 百科知识 >

为什么要做陶器科普(陶器是如何起源的?)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科学技术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它改变了人类的饮食方式,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的先民都是独自发明陶器的,只存在造型、烧成温度和发明不久的以后在装饰上等差异。陶器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延续的载体。我国陶器的起源呈现出多源统一性。它的出现时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同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其他手工业的发展,陶器对青铜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末新石器时代始(距今1万年前)出现陶器,由于当时生产剩余、农业生产、定居生活、熟食等情况给这种新兴的陶器提供大量需求,并且火的使用和土的可塑性给陶器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陶器制作的第一个要素是对土的认识。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粘土,源于人类对土壤性质的知识。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土的多用途及其物理特性—湿润时有延展性或可塑性,而干燥或加热时则变硬,且容易获取,这就使粘土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且有多方面用途的原料。

陶器制作的第二个要素是使用火。人类在几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火的知识,从利用 自然火到人工取火,是人类智慧的一次巨大飞跃。从掌握火以后,它可以驱赶与围猎猛兽,可以“火种”,可以御寒,可以熟食 。

陶器制作的第三个要素是认识到粘土+火的这种反应方式能够制作容器。当人类掌握了火以后, 在烧烤食物、穴居取暖等过程中,从火烧泥块中得到启发,从火把粘土烧成硬块的重复启示下,利用粘土的可塑性,摹仿其它材料所做成的习见器物,如篮子葫芦等形状,逐渐发展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器皿 。

在竹木制品里涂上粘土烧成生活用具。这一点在我国半坡出土的一些陶器有明 显的竹篮痕迹可以得到印证。当时陶器还可以做成生产工具,如陶制纺轮、陶范 等,后来发展到用陶做祭器、礼器、兵器(陶弧)和艺术品。陶寺遗存中的彩绘陶器与蛋壳陶器就是礼器。陶器的大量出现,主要是随着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 展,谷物的储藏和饮水的搬运,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而陶鼎、扁等三足器 则更是普遍需要的锅、灶两用器 。

制陶术的发明大概有几种说法,其一先有手塑的泥土制品,然后用火进行烧制,形成陶器,其二枝条、编成的篮子上或木制的容器上涂层泥土,可以防火,偶然中枝条被烧去,留下经过火烧的篮状泥土制品。

陶器的多源性与统一性和整个文化的多源性与统一性是一致的。我国各个地区 的陶器文化呈多源性,越在早期,发展水平越大致相当;在中、后期,逐步形成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