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百科知识 实用查询
首页 > 百科知识 >

东南亚为什么叫中南半岛(东南亚的中心)

“陆东南亚”与“海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国南方,东临太平洋,西邻印度洋,大体以南海为中心。

东南亚共计11个国家,总面积约457万平方千米,人口6.8亿,面积和人口均为中国的48%,人口密度和中国相当。

东南亚由一个巨大的半岛和一片巨大的群岛组成,半岛位于中国以南,顾名思义为“中南半岛”,群岛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叫“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面积206.5万平方公里,占据东南亚的45%,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5个国家全在其上,这是东南亚的“陆地部分”。

南部狭长的马来半岛南端由马来西亚占据,考虑到半岛过于狭长且深入海洋,海洋属性浓烈,陆地属性全无,所以半岛的南端反而和马来群岛同一个属性,即“海洋属性”。

马来群岛是世界“群岛之王”,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据东南亚的55%,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一共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沿赤道东西向延伸6100千米,南北最大宽度3500千米。

在世界13大地理分区中,东南亚是海洋属性最浓烈的地区,没有之一,即使是陆地部分的沿海仍有海洋属性,但从历史演进和人文格局上说,海陆双格局还是十分明晰的。

陆海中心分别在哪?

把马来半岛算入“海东南亚”之后,则东南亚陆海部分基本是4:6,海洋部分还要更重一些。

如果按照人口来划分,陆地5国人口合计2.48亿,而海洋6国人口合计4.33亿,占比分别是36%和64%,海洋部分占比更重。

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是东南亚唯二人口过亿的国家,其中印尼人口2.76亿,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陆地国家人口最多的是越南,人口即将迈进1亿大关,但泰国和缅甸人口也不少,基本上自成中心。

从各国人口分布上看,东南亚的海洋中心无疑在以爪哇海为核心的印度尼西亚,结合人口分布图,确切说是爪哇岛。

而陆地则和海洋不同,没有明显中心,人口主要分布在各国核心平原之上。

按照GDP对比,缅甸、柬埔寨、老挝、东帝汶相对贫困,GDP总量和人口不相称,人均GDP在1100-2300美元之间;而新加坡、文莱则人均GDP较高,分别为8.3万和3.7万美元,超过或者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从经济和人口综合来看,“海东南亚”的中心在马六甲海峡到爪哇岛一带,这一带也是国际海运和空运枢纽,两者互为因果。

而“陆东南亚”则没有明显中心。

季风、雨林与季雨林

大致以北纬10°为界,东南亚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包括“陆东南亚”和菲律宾北部,菲律宾北部是“海东南亚”唯一位于热带季风区的区域。

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受东北和西南季风交替控制,分为干湿两季,山区丘陵土壤侵蚀剧烈,土地贫瘠,仅河谷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适宜水田稻作农业。

赤道沿线的南部东南亚大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受淋溶效应影响,绝大部分土地土壤贫瘠,唯有爪哇岛和巴厘岛例外,其中爪哇岛有35座活火山,厚重的火山灰让爪哇岛成为东南亚最肥沃的土地,这里成为印度尼西亚的核心。

除此之外,在群岛东部,以苏拉威西岛为核心,处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地带,称之为“热带季雨林”气候,在旱季,被淋溶的土壤有一定的肥力恢复,而旱季又比较短,不易成灾,加上有活火山分布,于是,此地的低地平原具有一定农业潜力。

雨林地带的爪哇岛、巴厘岛,季雨林地带的苏拉威西岛,以及菲律宾北部的河谷平原成为“海东南亚”的主要农业区。

中南5国核心平原

中国的云贵高原向东南亚延伸出数条山脉,呈扇形分布,北端在滇北聚合,可以称之为“滇北山结”,南部呈扇形分散,西到缅甸西侧的若开山脉,东到越南的长山山脉。

在山脉和高原之间是相对平行的宽阔河谷,发育5条主要河流,从西向东分别是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和红河。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大河流经区域为宽阔河谷平原,末端为河口三角洲,尤以湄公河为最,这些大河冲积平原是东南亚的主要平原所在地。

唯一不同的是,湄公河中游流经的呵叻高原因地壳上升后断陷,海拔仅有90-200米,且地形相对平坦,拥有了和平原相似的农业生产条件。

按照山河走势,以他念他翁山脉和长山山脉分割,中南半岛分三部分:

西部核心:以伊洛瓦底江河谷平原和三角洲为核心,全部在缅甸境内,由于中间河谷较窄,又分为上缅甸和下缅甸两部分,分别以曼德勒和仰光为中心。上下缅甸在缅甸统一之前长期分裂,即使在今天也难以平衡,2005年,缅甸迁都上下缅甸之间的内比都,但仍是一个扁担两个桶,重心在两头,今天,内比都仅有129万人口,而仰光和曼德勒分别有761万和647万人口。

中部核心:中部核心区由湄南河、湄公河冲积的平原和三角洲,及呵叻高原共同组成,根据历史地名,湄南河平原为暹罗,呵叻高原为上真腊,而湄公河下游则为下真腊,暹罗和真腊分别是泰国和柬埔寨的前身

历史上,三个核心纷争不断,先是上下真腊争锋,在真腊统一之后,诞生了东南亚著名的吴哥王朝。吴哥衰落之后,暹罗和越南兴起,也参与了对真腊的鲸吞和蚕食,今天,上真腊被泰国占据,成为泰国的一部分。

而下真腊又分为内陆的“陆真腊”和沿海三角洲的“水真腊”,可惜的是,水真腊被越南占据,和历史版图相比,柬埔寨失地太多,领土仅剩洞里萨湖周边区域,沦为东南亚小国。

东部核心:名为交趾,以红河三角洲为基础,南海沿岸平原为补充,位于长山山脉以东,属于中国的传统范围,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为中国领土,独立之后不断南侵,最终占领湄公河三角洲区域,即下真腊,越南是中南半岛唯一跨越两个区域的国家。

于是中南半岛5国呈现出这样的格局:

  • 泰国:占据暹罗和上真腊两个核心农业区,就连北部山地河谷也相当宽阔。
  • 缅甸:占据上下缅甸两个核心农业区,但下缅甸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更剧烈,灾害频繁。
  • 越南:占据交趾和“水真腊”,算1.5个核心农业区,其中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巨大,土地肥沃,越南稻谷产量居中南半岛之首。
  • 柬埔寨:仅占据“陆真腊”,算0.5个核心农业区,因热带季风气候的干湿两季之分,洞里萨湖水位扩张和收缩剧烈,湖泊附近土地价值很低。
  • 老挝:中南半岛小透明,核心农业区为湄公河中游河谷的东岸,农业潜力很小。

从中南5国的核心农业区对比可以看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它几乎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潜力。

泰国GDP是缅甸的近8倍,但其稻谷产量和人口仅比缅甸略高,一旦缅甸完成整合,其潜力并不弱于泰国多少。

工业决定上限,农业决定下限,在历史长河中,国力总会起起伏伏,而农业潜力决定了其衰落时期是否还有上桌的资格

结语

以生存基础而言,中南半岛所在的“陆东南亚”远强于“海东南亚”,大河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全部在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搭配水稻种植,中南5国均为粮食净出口国,尤其是泰国和越南,大米大量出口。

而群岛国家中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东帝汶则粮食全部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从中南半岛各国进口。

而马六甲附近海域则凭借东半球海运枢纽地位,成为东南亚商业和金融中心,新加坡是其中的代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