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百科知识 实用查询
首页 > 百科知识 >

为什么地面是平的球是圆的(地球真的是“球”吗?)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地平论。

首先地平论认为地球是平面的,然后呢他是个圆盘,圆盘的中心是北极,圆盘这外边一圈啊是南极,南极的冰在这周围一圈。

就把这个海洋包围起来海水就不会流出去。他说太阳和月亮直径是51公里,离地球的距离,大概在4,800公里到8,000公里之间。

然后这个太阳和月亮他也转,但是他不是绕着这个平面这么转,他是在上面这样转,和我们平面是平行的,他照到哪哪亮,他没照到的地方就是黑夜,然后他转这一圈24小时就时间的。

然后呢,他还说这个星星其实就比太阳高一点,有很多装饰性的这种哈哈像星星LED。

还有呢就是重力啊是一种错觉,支持地平说的人都不相信重力的存在,也就不相信万有引力的存在。他们就不理解说什么两个有质量东西,他之间就会有引力,但不合理根本就不存在。那么我们为什么能站在地球?比如说我们一跳起来会落到地球上,他说其实啊,地球这个圆盘正在加速上升,所以我们感受到了是加速度的,这个就像电梯的那种重力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呢,就是这个圆盘下面是个大乌龟,背上背了三个大象,然后大象驮着这个地球圆盘,但通常地平说的人们箱子下面是岩石。

这就是地评论认为地球应该的样子,那么说实话在古人看来的话。这个说法也没有什么问题,反而对是圆的反倒很难理解。所以呢古代人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地球是平的。

最早是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有一个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叫毕达格拉斯,他最先提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假设。当然刚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也没有太多证据,所以没有什么人相信他。

直到公元前330年左右的时候,著名的亚里士多德就支持了地球球体说的一个说法,所以从那之后,地球球体说才成为一个主流,渐渐渐渐被大家所接受。

这个地球球体说是经过2,000多年才渐渐被所有人所接受,那么就算现在啊世界上还存在一个组织叫做“地球平面协会”。

那么这个“地球平面说”的人有什么样的证据能证明地球是平面呢?

第一个他们就说这个飞机航线有穿过北极的,但没有穿过南极。从新西兰如果飞到南非最近的距离就是穿过南极,但是他这个航线偏偏绕过了南极,为什么不飞过南极,就是因为南极是飞不过去的。

然后呢还有人提出这个,他们看这个月亮啊,经常会发现有云在月亮的后面,经常会看有些云一半在月亮前面过去一半在月亮后面过去,他说其实月亮它没有那么远,按照刚才说什么4,0005,000公里左右,就在那个位置上。所以云啊有可能比他还高。

那么还有这个卫星照片,他们就说这卫星照片都是这个世界的统治者篡改过,就为了让我们老百姓相信这地球是圆的。

当然,他们也觉得有可能是整个地球人都被骗了。就是有高于我们的文明,他们就监视着我们地球,控制着我们地球。他想让我们看成什么样他就做什么样然后呢还有就是南极为什么不让去,因为南极外面就是悬崖,为了怕被别人发现,所以南极谁都不让去。

地平论支持者,他们的根本的想法就是说,有某一种阴谋的存在。就比如说是国家级的阴谋也好或者是比我们更高一级人类之外的阴谋也好。

想让我们觉得地球是个球体。就说地球是个平面的究竟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非得是个球呢?如果是平面的我们就会去到他们的领地。就是说如果是平面的,他就有边界,球没有边界。这个边界外面是什么,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东西。

但其实地球是个球,是有十分有力的证据的

不可或缺的电磁力

物理课上大家都学过天地万物的存在状态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由于分子间电磁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固态有明确的形状。液态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固体远得多,分子间的电磁吸引力也就较弱,所以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胖科:“水滴状”了解一下。

液体不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吗?那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液滴成球的主要因素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其本质还是回到了上文提到过的分子之间的电磁力上。

还记得之前的“天空课堂”上展示过的一个画面吗?在没有地球引力的影响下,让滴液自由下落,表面张力会使滴液呈现完美的球形。这是因为形状为球形时液滴的表面势能最小,而势能最小时,系统最稳定,这就是“最小势能原理”。

无处不在的万有引力

除了分子之间的电磁力之外,“万有引力”肯定不会缺席。只要有质量存在,就会有万有引力,因此物体中每个分子都会对其他分子产生吸引力,如果想要破坏物体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必须要克服分子之间的万有引力。

除了自身的引力之外,物体双方之间也具有引力关系,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取决于它们的质量大小和两者之间的距离远近,和物体的形状是没有关系的。

电磁力与万有引力相辅相成

引力与质量相关,电磁力与质量无关,只和电量有关。对于小体积的物体来说,每个分子自引力的作用要比电磁力小得多,所以当电磁力>引力,物体就能够保持自身的形状

但是当物体的质量增大到某一程度时,超过了临界点,引力就会战胜电磁力成为主宰,根据“最小势能原理”,物体最终就会变成一个球。在这种尺度之下,再坚硬的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也会被“揉捏”成引力势能最小的形状——球体。而气态行星在引力主导的前提下,也会遵循这一原理。

地球正是在这两种因素以及自转的作用下,成为了一个不是非常完美的“球”。虽然在地球表面,还是有山峦起伏等,但是这些山峦是地球板块运动造出来的,山的起伏和它本身的直径相比,这些可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