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百科知识 实用查询
首页 > 百科知识 >

金镶玉为什么贵(浅谈金镶玉专业知识)

金镶玉,自古以来就得到了帝王和贵族们的重视。金镶玉不仅外观精美,其工艺也高深莫测,令收藏者的身份倍增。

一、金镶玉专业知识-金镶玉的由来

俗话说得好:“有眼不识金镶玉”,这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一般用来比喻见识浅陋、缺乏辨别事物的能力。

“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俗语出自于《韩非子·和氏》。相传,春秋时期有位楚国人卞和,偶然得到了一块美玉他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没想到这两位帝王皆对这块美玉嗤之以鼻,以欺君之罪残忍地砍掉了卞和的双脚。

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流涕,楚文王继位后听说此事感到非常费解,便派人去问是何原因?卞和将自己的遭遇娓娓道来,而楚文王则命玉工剖开璞玉,果然发现里面是一块稀世宝玉,遂命人琢制成玉壁。

为了彰显卞和的忠心,楚文王将此玉壁命名为“和氏璧”。因“和氏璧”出自湖北省保康县荆山,故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

相传“和氏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不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到了这块神奇的“和氏璧”。秦始皇将此玉璧雕成玉玺,并琢制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和五龙图案。

汉灭秦后,“和氏璧”自然落入汉高祖刘邦手中,而后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直到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的孝元皇太后为了不让王莽得逞,将玉玺摔在地上,王莽心疼不已,命玉工想办法修补,玉工则脑洞大开-用黄金镶嵌在缺角的玉玺上,使得玉玺看起来更加璀璨夺目,这就是“金镶玉”的由来。

遗憾的是,“金镶玉玺”在三国时代就不知所踪了,但是金镶玉的制作工艺却被一直传承。

明代以后,人们觉得“荆山玉”之说并不如“金镶玉”更顺口,因而就以讹传讹用发音相近的“金镶玉”所代替。“有眼不识金镶玉”一语就这样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金镶玉专业知识-金镶玉的工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金和玉象征着高贵与纯洁,金玉结合意味着“金玉良缘”,这样完美的结合,是古代帝王尊贵与吉祥的象徵。

所谓的金镶玉,就是在金器上镶嵌各种美玉和华丽的宝石,又称之为“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为我国所特有。

金镶玉的精髓就在一个“镶”字上,要靠连续不断的敲击,把金丝或金片镶嵌到图案中。

金镶玉琢玉工艺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以明清时期的技艺最为精湛。

相传“嵌金银丝、嵌宝石技艺是明代琢玉大师陆子冈所长。陆子冈是金镶玉工艺的代表工匠。

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超水平。当时在外国进贡的玉器中,有几件痕都斯坦金镶玉器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皇帝对这样绝美的玉器爱不释手,并决定不能外传,仅供清宫使用,并命内务府造办处仿制。宫中的玉师们最终在不懈地努力下创造出了“西番作”风格的金镶玉。

然而,由于清朝国力衰退和造办处的终结,使得金镶玉工艺逐渐失传,如今仅在故宫博物院等少数展馆中藏有金镶玉传世实物作品。

三、金镶玉专业知识-金镶玉的选购

购买金镶玉饰品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挑选金镶玉饰品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款式和自己的脸型、手型等是否搭配。

2.部分镶玉饰品会搭配一些其他宝石,因而在选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宝石是否有松动和掉落的迹象。

3.金镶玉饰品在手中最好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仔细检查其瑕疵、裂痕等。

4.决定购买金镶玉饰品时一定不要忘记找商家索要正规的发票和证书。

此外,最好用手电筒放在金镶玉的背面,以检查金子是否有漏光现象,如果镀金很薄的话,将来很有可能会脱落。

四、金镶玉专业知识-金镶玉的保养

金镶玉饰品最好不要和其他饰品混放在一起,以免互相碰撞。

金镶玉饰品佩戴时一定要动作柔和,避免失手从高空中摔落。虽然玉的硬度可以,但是难免撞击后会有暗裂纹,从而影响其美观。

金镶玉饰品不要接触油污的环境,在厨房做饭时最好要摘掉,因为油污很容易在金镶玉饰品表面沉积,从而影响其光彩。

不要把金镶玉饰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或者靠近热源的到地方,因为玉遇热会膨胀,从而失去玉的温润感。

不要让金镶玉饰品接触到灰尘,若有灰尘,需要用柔软的布,或者毛刷轻轻擦拭。

不要让金镶玉饰品接触到干燥的环境,因太过于干燥的环境,会使玉中内含的天然水分蒸发散失。

金镶玉饰品一定要远离各种化学品,如洗洁精、肥皂、化妆品、美发剂、香水等。如果不小心沾上,一定要及时清洗,或者找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