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喜欢摇床睡(宝宝摇睡到底好不好)
昨晚躺在床上很难入睡,突然想起在火车上晃着晃着就很快入睡的感觉。霎那间,我对宝宝喜欢被摇着入睡这件事有了不同的理解。其实,不仅宝宝容易被摇睡,我们大人在有节奏的摇晃下也是很容易入睡的。
对于小宝宝来说,有节奏的摇晃不仅让她们很容易入睡,这也是安抚他们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哭闹不止的小宝宝,摇一摇就能让他们恢复平静。
这种育儿方式,从古至今一直流传至现在,从未失传过。比如,我国东北的一怪就是“生个孩子吊起来”,讲得就是孩子睡觉是放在摇篮里,而摇篮则是吊在房梁上的。摇篮曲则是配合了摇着宝宝入睡的节奏。
现代的西方,则发明了电动摇床。只要把宝宝放上去,打开电动开关,摇床就会自动摇起来。还可以调节摇晃的节奏。极大的解放了妈妈们。
那为何小宝宝喜欢摇晃呢?著名的5S安抚法其中的一种安抚办法就是摇晃,其理论基础是小宝宝在我们子宫里面并不是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我们在不停的走动移动身体,宝宝则不停的处于晃动中。而离开妈妈子宫后,小宝宝依然怀念这种感觉。抱着宝宝轻轻摇晃则让宝宝有重回子宫的感觉,能很快让宝宝安静下来并入睡。
我们变成成年人后依然无法逃脱这样的诱惑,轻轻的摇晃依然能让我们很快入睡。但是,如果睡着了一直摇晃的话,恐怕醒来的滋味并不舒服。我们很多人都有在火车卧铺睡了一夜,第二天却累得要散架的感觉。因为我们在晃动中的睡眠,基本没有进入深度睡眠,大脑没有得到充分休息。
既然摇睡这样好,那为啥摇睡、抱睡、奶睡还被评为三大罪恶哄睡方式,冠名“摇睡渣”、“抱睡渣”、“奶睡渣”呢?
来看看几个场景:我们好不容易把宝宝摇晃睡着了,刚一放下,宝宝又醒了,俗称“落地醒”… 半夜,宝宝醒了,哭哭闹闹不肯睡,我们抱着晃啊晃啊,晃了半个小时终于睡着了…结果是两个小时后宝宝又醒了,然后又是半个小时的抱着晃啊晃啊。。。
我们抱着快二十斤的宝宝摇啊摇,一场哄睡下来,腰酸背疼不说,手臂要断掉了。。。我还听过四岁左右的孩子,睡前还是需要大人抱着摇啊摇…
毫无疑问的,这种哄睡方式就一个字“累”,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神上。
宝宝在我们的怀里被摇着睡着了,我们把他们放在床上的时候尚处于浅睡眠的宝宝就会惊醒,发现环境发生了变化:从摇晃的妈妈怀抱中变成了静止的床。于是,就会哭闹,要求还原原来的环境。
摇晃中睡熟的宝宝,一个或者两个小时醒来后,也会发现睡眠环境发生了变化:从摇晃的妈妈怀抱中变成了静止的床。于是,再次哭闹,要求还原原来的环境。
摇睡也被认为是不好的睡眠联想。睡眠联想指的是把睡觉和另外一件事关联起来的能力。比如我们成人在睡前,刷牙洗漱。刷牙洗漱就是我们睡觉的前奏,也是睡眠联想。对于习惯摇睡的宝宝来说,摇睡也是睡眠联想。但为何是不好的睡眠联想呢?
我们成人的刷牙洗漱是不需要第三人来协助的,除非你处于病重中。对于小宝宝的睡觉,尤其是八周以上的宝宝(八周以上的宝宝具备了自我入睡的能力),也是应该独立完成的,而非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如果习惯了摇睡,时间越长,越难以改变。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也有人说宝宝还小,那还是可以抱着摇啊。其实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和我们母体分离,成为了一个新的个体,我们做母亲的任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需要帮助宝宝来适应这个新的世界,让他们在这个新的世界中独立的成长。虽然宝宝依恋在子宫的感觉,但是我们也要尽快让宝宝适应这个新世界的规律。
最后一个原因,如果宝宝一直在摇晃中睡眠,其实是很难进入深睡眠的,得不到足够的休息。结果就是像我们成人在火车上睡了一夜的感觉。所以我一直建议如果宝宝在行走中的婴儿车里睡,等宝宝睡着后把婴儿车停下来。
虽然摇睡千般万般好,大人也喜欢,为了让你的育儿生活更轻松,宝宝睡得更好更香甜,还是尽快破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