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接地(有了接地就一定安全了吗?)
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上,都要求对金属外壳进行接地,以降低漏电后的人员触电危险。但是接地以后就一定能够避免漏电后的触电风险了吗?
当然未必,接地是防止触电的重要措施,但是需要按规定进行接地,否则是无法达到预防触电的目的的。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电气专业上的“地”,此“地”与日常认知的“天地”之地有一定的区别,它被进行了狭义的约束。
电气专业上的“地”,不是指大地,而是指电位为零的地方。一般认为在距离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点20米以外的地方,电压降已经趋近于零,该点的电位已经接近于零,被称为电气专业上的“地”。
大地是电的良导体,所以站在地上并接触相线的人才会发生触电,接地正是利用了大地的导电性质,来达到拉低漏电电位,预防触电的目的。

当人体通过的电流达到50MA,便会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对人体产生致命伤害,这一电流值也被称为致颤电流或致命电流。
人体的电阻值因人和环境而异,通常为1000-2000欧姆,当角质层被破坏时,则将到800-1000欧姆,以此换算人体可接触的最高工频电压不能超过50V,所以安全电压一般分为五个等级42V、36V、24V、12V和6V。
当设备产生漏电,人再接触漏电设备后,接地线与人体形成一个分流电路,那么接地的阻值就将决定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接地阻值过大,那么流过人体的电流就会增大,很有可能达到致命电流的程度。

所以对于接地体的阻值以及接地线的规格有着明确的规定,在380供电系统中,要求接地阻值不超过4欧姆。
接地线的截面积大小应该满足接地电流的需要,一般为相线截面积的1/3-1/2,但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钢线12平方毫米;裸铜线4平方毫米;裸铝线6平方毫米。
接地线中间不得有接头,不得装设任何断开设备,如开关、熔断器等,且连接牢固。
接地极与接地干线一端应焊接,多个设备的接地线不得串联。
接地线应装在明处,便于日常检查维护,并且要防止机械伤害和电化学腐蚀。
接地线应当尽量短,以降低接地电阻,减少触电伤害程度。
综上所述,并不是做了接地就能够避免触电风险,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可靠接地,并且要进行日常检查维护,才能够达到预防触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