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百科知识 实用查询
首页 > 百科知识 >

土拨鼠为什么怒吼(土拨鼠的生活习性)

旱獭又称土拨鼠地栖松鼠科动物,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动物。国外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印度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高原、西藏高原等地,常以家族性的方式同居生活,有冬眠的习性。

旱獭体形肥壮,体长约500毫米,耳小头短阔,四肢粗壮,全体毛被呈褐色,是一种大型地栖的啮齿动物。成体重2.2-5.5kg,体长而肥大,一般成体体长大于400毫米,四肢短粗,前爪尤其发达,善挖洞。头短而宽,颈粗,耳壳短小,两颊有须,尾长相当后足长的2倍,尾端略扁平。

毛色:背部毛色呈黄褐或淡褐色,春毛较秋毛色,淡毛基为灰色,毛端为褐色,腹部土黄色,腹毛基部灰色,毛端土黄色。头顶前至鼻端,旁至眼上缘,后达耳前,在这个区域内为栗色或深棕色,以鼻端最暗,尾端具有较长的黑褐色毛。

旱獭广泛栖息于高山草甸、草原和草原地带、低山丘陵地区,多栖息于平均海拔600~700米的地方,喜群居于山麓、山脊少见。虽然对坡向的选择性不太严格,但仍以向阳坡稍多。

旱獭常以家族性的方式同居生活,通常一个家族占据由各种类型的洞穴组成的洞群,称为家族洞群。旱獭活动范围一般多在本家族的洞群间,白昼活动的动物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野栖旱獭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且有季节性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