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人指甲也可以入药吗

记得很多年前,在陕西邻省的一位文学副教授时常去骂贾平凹,虽然说的是贾先生不去培养文学新人,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想着借骂人去成就自己的名声,赚一点点话语权。

恰好遥远的广东渔村也有这么一个人,最开始这个唐小林讽刺一些变了味的文学现象,我还在疑惑文章作者是不是我一位四川大学的朋友,但仔细的读风格就不同,完全不像是认真做学问的大学教授。他也时不时去骂一些成名的作家,比如质疑莫言的年纪,在我们胶东,还不能解决温饱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年龄改小两岁的,我父亲就是。

不巧的是,唐小林骂过的几位都懒得回应他,他一直不能成名。这次临近年关时候,她瞅准了获了几个小奖的陕西诗人贾浅浅。她算是诗歌界的新人,参加诗歌活动并没几年,之所以能各界网友关注,因为她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女儿,是个名副其实的文二代。

在仇富嫉名的时代,网友再傻也明白,有些人不敢骂,比如骂了村镇级的小人物,很可能被抓到贵州的偏远地区,骂错了人跟造谣一样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当红的公知也不能骂,在移动互联网改朝换代的初始,我骂过一位骂中医的斗士,结果就被删了,我当时就断定微博的寿命是跟长博客差不多的,便基本上不再使用。

那时候有偿收费删帖我知道还不算贵,后来慢慢就有了这种危机公关的暗职业。一年又一年过去了,那几位面相丑陋的公知也只能是茶余饭后的小谈资,互联网上公开的平台上肯定是不能说的,毕竟影响了各大平台的流量。

当然这次唐小林能名扬互联网,在于他专门挑了两首作者随便为之的诗,作为母亲的作者写儿女的屎和尿,更多的是为了快乐,把这种当成一个人的代表作,呈现给深受教科书伤害的广大网友,肯定是别有用心的,毕竟在一般人心目中,屎尿纯属污秽之物。

在《本草纲目》记载过唾液、指甲、头发、人奶、胎盘、人中黄、人尿都是可以入药的,这个人中黄,直白的讲就是屎,跟牛黄不一样,牛黄是牛的胆结石。加工后的人中黄可以清热解毒,如果记载属实,加以稀释一定也可以体外杀灭冠状病毒的。

含了尿素的尿在紧急时刻是可以代替药膏处理烧伤烫伤的,但更神奇的是童子尿,不但可以在玄幻小说中助以降妖除魔,释名“轮回酒”或者“还元汤”的尿中极品,拌以炒面,传说可治三高疾病,这也正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反面克星。

既然用处这么大,出现在文学作品也是理所当然的。“道在屎溺”是《庄子》经文,严格说不能证明二物在诗中的地位,同样在陕西有位对当代口语诗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诗人伊沙,他的成名作《车过黄河》,说他等了一天一夜,“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流远”,这对错误的诗歌传统是一种了不起的颠覆。

大部分了不起的作家也有写的很差的,严谨的说很少有各个文体和题材都写的完美的,反过来说,即便一个没有天赋的作家通过努力也可以写出一些很好的作品。可以这么说贾浅浅是很努力的,有很多诗歌写的也并不差,很多人义愤填膺,仅仅因为没有读到。更不能把人家小学时候的作文拿出来批评解构、叙述和语言的差,为什么不扪心自问,自己的写作文水平约等于义务教育几年级呢?

在货币量高发不太敢讲真话的当下,靠自己成名是相当困难,有谁没得到过父母的支持呢。得到朋友的相互支持,鼓励,更是无可厚非的。只允许自己靠亲戚,或者自己为儿女费劲周折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却不允许文化名人世袭呢?实际上贾先生已经很低调,有些事的原则从来不变,卖字从没有友情价格,这种做事的原则恰是为人处事最为稀缺的。

在“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传统下,贾浅浅却没有在童年成名。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有一个朋友,我们都知道她在模仿西方作家的作品,自己写的一些也还不错,但很多长辈却为老不尊,道貌岸然,痛恨她年纪轻轻就能写出好文章,毕竟她爸爸是从事宣传工作的,在那帮文学爱好者看来,要么是父亲代写要么是抄袭的他们没读过的西方作品,一下子有了不彻底封杀绝不罢休勇气。

多年后,我与她父亲聊起这事,只能一声叹息。

多年后,当年那帮围攻少年的作家们,只剩了一幅阿谀奉承的脸。

可是,谁又有资格指责那些同事朋友间的日常工作评论带着不道德的属性呢,恨自己不成钢的人们,总在内心深处希望别人无论哪个行业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着,所以这种人肯定是相信水果可以传播病毒的。

大概唯一不光彩的是那些著名评论家一掺合,加以大都失了文学评论本性的吹嘘之文,似乎跟作者本人并没有严格的因果关系,只能说看中了其父的面子。

在当下,写作者与评论者的正当交流是隔了一堵墙的,要么论文任务需要去反复评论八十年前的好作品,要么走偏门一味的去赞美,读起来都会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常说,批评一个作者写的最好的作品,鼓励一个作者写的一般的作品,指导一个作者写的很差的作品,才是当下评论者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一个评论工作者,只知道断章取义,或者从欧美抄到亚非拉,从古代抄到当代,只附上几个活着的人名就叫文学评论,这才是应该让广大网友瞧不起的。

不过也有更卑鄙的,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冒名顶替,做一些真正的文化人所不齿的事,聪明的你一定会一眼识别出来那是假的。

正如我另一个朋友赵瑜所说,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根本不懂诗歌的人,凑热闹起哄的现象。那种难以被网友接受的“文二代”身份,成了很多人恶毒发泄的借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