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唐高祖是谁叫什么名字(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建立者,一个不愿意当皇帝的开国皇帝)

(隋朝建筑:紫微宫)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

隋王朝已经被他的第二任主人杨广同志玩了个底儿掉。

虽然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并不是他,但杨广这位同志很有意思,值得顺带一提。

中华历史五千年,诞生了约400多位皇帝,杨广在这堆皇帝里,非常特殊。

他的特殊在于,他既是明君,也是昏君。

一个优秀帝王所能拥有的品质他全都拥有,一个昏庸君主所能拥有的恶习他也一样不落。

他三征高句丽,为大隋开疆拓土,稳定边患,但却屡屡战败,损兵折将,死伤无数

他广建宫殿,大兴土木,彰显了一个王朝的威仪和繁华,但却劳民伤财,导致国力锐减。

他兴修水利,开凿运河,连通了中华南北,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但这哥们修运河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自己坐船去旅游。

我们很难评价他,因为他干的坏事不能掩盖他的雄才大略,他干的好事也不能掩饰他的凶残暴虐。

但隋王朝经过他这么一顿折腾,可谓是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农民起义,群雄并起。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影视剧中的李渊形象)

这个人姓李名渊,字叔德。

李渊的来头不小,我们先来看一份李渊的家谱:

他的先祖李暠,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皇帝。

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

他的父亲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

祖上的尊贵身份和高官厚禄奠定了李渊“富二代”加“官二代”的出身,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一个身份是,他的母亲,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

按辈分来讲,李渊和杨广是(姨)表兄弟的关系。

所以当杨广做了皇帝之后,他对李渊这位表兄弟非常信任,高官厚禄,封赏不断。

当然,都是一些和中央政权没有太大关系的闲散职位,虚有其名,却无其实。

李渊倒也不在意,他生性豁达,乐观随和,待人又宽厚,所以多年来的人生轨迹,就算不是平步青云,也算顺风顺水。

如果一切这样发展下去,也许李渊只会在史书上留下三两句的记载,人们只知道在隋王朝的岁月里,有过这样一个闲散的皇亲贵胄。

但命运选中了李渊。

那是在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的春天,由于杨广同志的倒行逆施,暴虐无道,隋末农民起义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也就是在此时,李渊被授予了人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这两个官职,一个叫太原留守,一个叫晋阳宫监。

两个职位合起来,就等于是当时太原地区的一把手,总负责人。

隋炀帝告诉李渊,兄弟,太原这边的乱臣贼子就靠你了。

李渊也很老实,表示,皇帝哥哥,你交代的任务,我一定完成。

我们都知道,是李渊建立的唐朝灭亡了隋朝,李渊应该是个造反派,起义派。

但事实上,在李渊人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从来没有过当皇帝的梦想。

当了太原地区的负责人,他兢兢业业地镇压起义,今天收拾造反势力,明天剿除乱贼流寇,他的工作干得很认真,也很有成效。甚至因为李渊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在一定程度减缓了隋王朝的灭亡速度。

李渊一边着手平叛剿匪,一边接受归降和投诚的部队,势力因此发展得越来越大。

但就算是这样,李渊还是没有什么别的心思,他只盼着天下战乱早点结束,自己还是当他的闲散皇亲去。

(影视剧中的李世民形象)

真正有异心,生出造反的不臣之心的人,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李世民是早上怂恿,中午规劝,晚上再恳求,天天盼着李渊起兵造反,谋一番皇图霸业。

李渊表示,造反这种事,很无聊,也很危险,我不愿意。

他没有表露出明确的拒绝,这更让李世民坚定了造反起事的决心。

在未来的几个月,李世民伙同李渊手下的文臣武将,软磨硬泡,终于说服了父亲。

公元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正式起兵。

但大家都看得出来,这位人到中老年的三军统帅表情平淡,眼神中甚至透出一丝慵懒,很显然,老李同志对造反的兴致实在不大。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手里握着大量军力财富和资源的李渊为什么不思进取,不愿意往上爬一爬。

也许他志不在此,也许他有难言的苦衷,也许他真的只是觉得很无聊。

但他还是喊出了“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口号,一路南下,攻入长安。

直取长安对李渊来说很简单,因为李渊的部队擅长打闪电战,行军打仗的速度“嗖嗖”的,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长安城就被李渊收入囊中。

但是很不巧,杨广由于出去旅游的缘故,并没有在长安城中,而是去了扬州,于是李渊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拥立代王杨侑当了皇帝,也就是隋恭帝。

不久之后,隋炀帝杨广身死扬州江都,李渊一看到时候了,时机已然来到。

既然起兵了,既然造反了,那就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他前脚逼恭帝杨侑禅位,后脚自己就当了皇帝,建国“大唐”,那是在义宁二年,公元618年。

(李渊建唐)

曾经恢宏一时的大隋王朝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大唐帝国。

李渊当了皇帝,但却并不怎么开心。

因为自己这一连串的造反行为,以及自己现在屁股底下坐着的这个皇位,都并非出自自己的本心。都是自己的儿子和手下们瞎起哄,才走到今天这步。

而当文武大臣在大殿上对他跪拜,然后山呼万岁的时候,他心里更加不开心了。

他深刻地知道,自己曾经是隋朝的臣子,现在自己代隋建唐,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是乱臣贼子造反得了天下,后世的历史上一定会给他记上这并不光彩的一笔。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李渊对当初第一个劝他造反的儿子李世民非常不满。

他觉得自己被李世民当枪使了。

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但是真正能让李渊重视起来的,只有三个。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

而在这三个儿子里,最有能力的,又要属李世民。

但偏偏父子之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相互之间都有了一丝隔阂,所以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李渊并没有端平一碗水,任人唯才,而是把资质稍显平庸的李建成立为了太子。

李世民很受伤,因为他记得在起事造反的时候,父亲李渊明明红口白牙拍着肩膀告诉他,好好干,以后老子当了皇帝,我就封你当太子。

结果天下打下来了,李渊转手就把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封了太子。

他觉得自己被父亲给骗了。

也许他真的对李世民说过这样一番话,但皇帝的话就像一张充满不确定性的支票,有些能兑现,有些则是空头支票,但李渊实在没有时间想这些事情。

他虽然不爱当皇帝,不爱折腾,但他还算是一个负责的人。

一个国家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不可能像以前当个闲官一样,放任自流。

何况刚刚建立的唐帝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还有很多群雄割据在外,李渊必须行动起来。

于是他一脚一个小朋友,把割据的势力一一收复,终于一统华夏,给大唐打下了最初的疆土。

除了开疆拓土,李渊在唐朝的政治、文化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他真的算是一个很认真,很负责的皇帝。

因为他本来就是这么一个踏踏实实的人。

作为开国皇帝,他也许不如秦皇高祖这种大神级别的帝王,但是也算是个成绩斐然的优秀领导

内忧外患都解决了,李渊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但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却提着一口气,始终很紧张。

他的紧张感从自己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天就有了,时至今日,已经到了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的地步。

自己要本事没本事,要能力没能力,他这个太子做得很心虚。

他尤其忌惮自己的弟弟李世民,而李世民同样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把这位样样不如自己的弟弟拉下马来。

后来的故事就人尽皆知了。

(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打算先把李世民收拾了,以绝后患,没想到李世民将计就计,在玄武门给李建成来了一波反打,直接把李建成给弄死了。

一个国家的太子,被自己的弟弟用弓箭亲手射杀在宫门下。

此事一出,朝野震动。

最受震动的当属皇帝李渊。

他得知自己钦定的太子李建成已经被李世民弄死,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自己和这个生来桀骜,喜欢搞事的儿子之间并不是有了一些隔阂,而是从来没了解过对方。

他根本不了解李世民的想法, 而李世民也不愿意和父亲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不知不觉之间,整个大唐帝国的军政要务、中枢核心,已经尽数被自己这个一直默默隐忍的儿子掌握,自己早已经被架空了。

李渊很沮丧,但并不是沮丧自己成了个被架空的傀儡皇帝,而是沮丧自己居然活在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并且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儿子们为了争夺权力而发起了一场血腥的屠戮。

但他此时已经无能为力了。

他也不愿意费脑筋去想这些事情。

因为本质上,李渊对权力是没有多大兴趣的,他所做的一切,他所拥有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并不重要,也无法让他真正地提起兴致,这些东西,在他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所以他没有责怪或者处罚李世民弑兄的这种行为,反而干净利落的立李世民当了太子,不久又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他这种太上皇不是乾隆那种当了太上皇还得管着儿子嘉庆的集权统治者,而是真真正正的放手。

你想要当太子,我满足你。

你想要这个天下,我送给你。

你想要帝国的权力,好,从现在开始,权力是你的了。

李渊对权力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舍和留恋。

他甚至搬出了皇宫,住到了非常偏僻的居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几乎断绝了和大唐政治的任何关系。

(大明宫)

然后?

没有然后了,然后李渊活到了七十岁,就这样平淡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些许凄凉,些许惨淡,然而更多的是如释重负,和一份释然。

他的一生也算波澜壮阔,他的功绩也算可圈可点,但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个不愿意做皇帝的皇帝。

如果有可能,他宁愿当一个普通人。

是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当皇帝,因为人各有志,有人志在高位,有人志在四方,虽然每个人的命运和际遇各不相同,但人生在世,若能从善如流,又有什么妨碍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