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怎样判断孩子手足口病图片及症状(「首儿e课」孩子发烧、出疹子,家长怎么判断是不是手足口病?)

随着气温的回升,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也开始躁动。

每年的5~7月,都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从4月开始,手足口病疫情就开始持续走高。

面对来势汹汹的手足口病疫情,家长又该如何帮孩子真正防住手足口病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防治攻略。

家有5岁以下宝宝?

夏季来了,尤其要当心!

1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夏秋季节是高发期。

每年5~7月是夏季发病高峰期,而9~10月因为幼儿园和学校开学,往往会有秋季发病小高峰。

经过临床观察,5岁以下的儿童,也就是学龄前的儿童非常容易中招。其中,3岁以下的儿童更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

手足口病的疹子,不一样?

病程不一样,疹子长相不一样!

2

我们大多数家长都对手足口病有一些很基础的了解,都知道这是一种会出疹子的传染性疾病。

但是,会出疹的传染性疾病其实有很多,比如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等,都是出疹性的传染病。

那么,怎么判断孩子得的是手足口病还是其他的出疹性疾病呢?手足口病的疹子和其他疾病的疹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简单来说,手足口病的皮疹就是一个疱疹的形态,常常出现在手心、足心、手指、脚趾、足跟等部位。

皮疹刚出现时,常常是一个红点,一般直径在2~5毫米,我们通常称之为斑疹。之后,斑疹会逐渐高出皮面鼓起来,就成了斑丘疹。有的斑丘疹会成为疱疹,里面有疱液出现。

一个孩子的身上可能出现很多种形态的皮疹,也可能只有一种形态的皮疹。也就是说,虽然都是手足口病,但不同的孩子临床表现是各有不同的。

在这里要提醒家长朋友们,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里,如果发现孩子的手脚部位出现了皮疹,不管是什么样子的,都建议带孩子到医院来,由专业医生进行排查和诊断。

怎么早期发现手足口病?

除了疹子,还有这些要注意!

3

手足口病的症状,除了手脚部位的疹子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口腔的疱疹。

口腔疱疹可能出现在口腔的各个部位,包括常说的嗓子眼,也就是咽颊部,还有颊黏膜、牙龈还有唇黏膜,甚至在舌头上都是可以见到的。

除此之外,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非特异性的症状。

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现皮疹的同时,如果还出现了持续的发热、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出现惊厥或者惊跳等表现的时候,一定要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小TIPS: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啥关系?

很多家长都说,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实在是太像了!这两种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它们的病原都是肠道病毒,同样具有传染性,同样要居家隔离,但它们是两种疾病,是相同的病原感染后出现的不同的临床表现。

是什么导致了手足口病?

都是肠道病毒惹的祸!

4

手足口病的病原是肠道病毒,这是一组病毒,它有非常多的血清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00种血清型了,其中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还有新型肠道病毒。

最常见的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是柯萨奇病毒A16,也就是我们说的CA16,还有肠道病毒71型,我们通常简称为EV71。

最近几年,柯萨奇病毒A6成为了主要的流行病原之一,它所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相对分布更广,不仅出现在手、脚上,还会出现在臀部、口周、膝关节、肘关节,甚至躯干等部位。

相对于CA16及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而言,柯萨奇病毒A6引起的皮疹消退更慢,一部分还有色素沉着,这些色素沉着完全消退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还有一部分孩子在病后的1~2个月还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的并发症,不过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恐慌,这只是提示孩子在之前感染过CA6。

孩子为啥会感染上手足口病?

多数都是「病从口入」

5

研究发现,人类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它可以在外界环境中保持持久的病毒活性,可以在物体表面、水、食物、空气中存活很久。

当我们接触到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或者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喝了被污染的水时,就可能被感染。

比如孩子用手接触了污染的玩具,再用手抓食物送到嘴里,病毒就可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病毒还可以通过急性期感染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比如口水、鼻涕)、皮肤或黏膜的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经过空气感染呼吸道的黏膜,产生经呼吸道的传播。

所以,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预防起来难度也会很大。

大人也会得手足口病吗?

当然了!不然呢?

6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只要不和其他孩子接触就好了,大人是不会被感染的。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成人也同样容易感染肠道病毒,患上手足口病,但是大多数人都是隐性感染,也就是临床上看不出任何的症状。

感染了肠道病毒以后,发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的比例是1:100,也就是100个人感染肠道病毒,只有1个人出现临床症状。

成人大多数都是隐性感染,孩子们则更容易成为显性感染。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都同样具有传染性。

隐性感染的人群常常通过粪便排出肠道病毒,由于隐性感染人数众多,所以他们成为了重要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该怎么防治?

吃了就好的特效药,真的没有!

7

大多数手足口病都属于普通型,症状较轻,一般在1~2周就可以自愈

目前并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药,通常只需要针对手足口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就好了。比如高烧就给退烧药,口腔疼痛就给一些口腔喷雾剂来缓解口腔疼痛。

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的病人则是需要住院治疗的,越早治疗抢救成功的几率就越高。

那么,怎么做才能预防手足口病呢?

1、关键是洗手、洗手、洗手!

这个问题也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尤其要注意勤洗手,而且是要认真地洗手。

2、生鱼片、生食,都尽量别吃!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也就是大家说的病从口入。所以不喝生水,尽量不吃生冷食物。冰箱里的食物吃之前应当充分加热,以达到灭活肠道病毒的目的。

3、多开窗,多晒太阳

肠道病毒可以存在于空气中,所以居室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另外肠道病毒不喜欢紫外线,在太阳的照射下,肠道病毒很容易失去活性,所以孩子的玩具、衣服、被褥等都要经常在太阳下晾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玻璃窗是可以隔绝紫外线的,所以家里的阳光房或者阳台应该打开玻璃窗,这样才能达到紫外线消毒的目的。

4、多户外活动,多锻炼

平时鼓励孩子多在户外活动,多锻炼,增强孩子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护理?

关键记得要隔离两周!

8

如果家里有一个已经得了手足口病的宝宝,家长该怎么办呢?

1、观察病情

首先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以给孩子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另外要注意观察皮疹的形态,要注意避免孩子抓挠,以免把患处抓破导致感染。有疱疹不要挑破,等它自行干燥结痂

如果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出现了持续高热、精神状态差、易惊跳、肢体抖动、嗜睡等症状,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遇到上面这些情况,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2、隔离两周,尤其是家庭成员更要注意

不要让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密切接触,和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更要注意分餐分玩具,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一般需要隔离两周,因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在7~10天左右,而肠道病毒在粪便中持续排毒的时间是两周左右,所以最好是隔离两周。

而重症手足口病的儿童肠道排毒时间更长,甚至超过一个月,所以病情较重的儿童隔离期也要相应延长。

3、饮食要清淡,多喝水

口腔疼痛是手足口病儿童非常常见的症状,所以很多孩子可能出现拒食、拒奶。

可以把饮食做得清淡一些,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孩子不爱吃饭也不要强迫,可以多喝一些果汁、白开水来保证水分的摄入。

接种手足口疫苗,能彻底预防?

这个疫苗真的做不到啊!

9

目前,全世界仅有中国有能够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感染的手足口病疫苗,它可以有效预防EV71的感染。

但它是不能预防全部手足口病的。这是因为EV71感染容易引发重症手足口病,所以这个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但是手足口病的病原不仅仅只有EV71,所以其他血清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是不能够全部预防的

那么,接种疫苗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目前EV71灭活疫苗推荐接种的年龄是6个月~5岁,基础免疫是2次,中间要间隔一个月接种。

疫苗越早接种就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而较大的儿童和成人感染EV71后症状比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因此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本文出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的邓莉主任的微课堂「手足口病高发期,怎么真正帮孩子防住它?」由于内容较多,篇幅受限,本文只放出了家长最关心的部分内容。如果您有需要,可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免费听邓莉主任的微课!

讲课医生:

邓莉,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发表专业论著和文章20余篇,参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和《小儿腹泻病学》的撰写工作。

擅长儿童感染性疾病、儿童急慢性腹泻病和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

家长疑问大征集: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课程都将向家长们进行问题征集。

如果您有关于手足口病的问题想向邓莉主任提问,欢迎您在本文下方写留言

我们会将家长们的问题进行汇总,统一收集到邓莉主任处,主任会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回答。

答疑课程之后也会以音频的形式更新在课程中,我们的公众号也会将答疑整理成文字,方便各位家长收藏!

不过,由于网络上不能进行诊断、调药等医学行为,涉及到判断孩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调整用药剂量的问题,家长们请不要在公众号里提问,直接带孩子去找医生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