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棉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涨知识:这种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植物,用于军事简直不得了!)
第一军情作者:瀚海观山
世界上真有如此凶残的植物?是有毒植物还是传说中的热带“吃人树”?都不是,这是一种常见植物,而且还是农业作物,其实就是非常常见的棉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洁白而又柔软的棉花能吞噬人?
棉花是纺织的原料,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和天然棉花接触,因为人人睡觉盖的被子里,都有棉花;高档衣物,往往是纯棉的。
棉花本身不能吞噬人,但棉花参与到人类的战争中,就成了吞噬人的利器!
天然棉花是军工弹药生产的基本原料之一。一国国内的棉花总产量,会涉及到军工生产和国防安全。军火生产大国,例如中美俄三国,同时都是棉花生产大国。
无烟硝化棉,即:火棉,是当代最常见的枪炮发射药,是大部分子弹、炮弹的最常规的发射药;也是火箭弹推进剂、以及部分烈性炸药的组成成分。现役的枪炮发射药有单基、双基、三基等,但火棉都是其中最基本的一基。
无烟硝化棉的生产,简单的说,就是用优质天然棉花,和混合浓酸反应制成。
硝化棉,其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的硝酸酯,被称为“硝酸纤维素酯”,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甚至到今天,都是非常重要的军用主力火药,大量用于制造发射药,推动枪弹和炮弹飞行;也曾经当炸药用于装填炮弹、炸弹和各类爆破器具,是人类在黑火药之后,学会制备的第二种火炸药。
正是由于硝化棉替代了黑火药,人类才发明了带膛线的枪炮!步枪的和机枪的射程超过了一公里;而大炮的射程超过了10公里级别!人类战争进入了近现代的枪炮、炸药时代。
从十九世纪后期到今天,大约150年内,期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数不清的局部战争,合计约有1.5亿人战死,其中70%是直接死于枪炮火力,其实都是硝化棉在后面推动子弹和炮弹杀伤人类,因此,可以把1亿人归结为被棉花吞噬!
1832年,法国化学家布拉孔诺在一次实验中,棉布围裙被硫硝混酸弄湿,于是清洗后用手提着在壁炉边烤干。就在即将干燥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围裙不见了!还没有明显的烟雾和灰烬。
1846年,化学家舍恩拜因使用硝-硫混酸制出了硝酸纤维素, 这是一种白色的纤维状物质,爆炸威力比黑火药大2~3倍,可以用于军事,所以被称为“火棉”。
不过,火棉的燃爆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甚至高于苦味酸,如果制成炮弹,那么在发射出炮筒之前就会爆炸,非常不安全。但是,用醇-醚混合溶剂处理并碾压成型后,其燃爆速度就能明显减慢,可以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或者固体火箭推进剂的成分。
再后来,在雄班、阿贝尔、盖斯等各国化工专家的不懈努力改进下,以硝化棉为基础制备的无烟火药和新式炸药促成了军事火炸药体系的历史性跨越。现代枪炮的远射程性能,就是从无烟火药取代黑火药开始。
无烟硝化棉的成熟和大量运用,人类战争史才真正进入了使用现代枪炮的时代。
任何以自产弹药为主的军事大国,都要为战争生产并储备大量的弹药,因此军事大国,每年对优质棉花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极端重视棉花生产,棉花从来是顶级战略、战备物资。直到改开前,棉花一直全国统购统销,完全由国家统一掌控。
毛主席、周总理十分重视棉花生产。棉花作为战略、战备物资,除了涉及当时紧张的全民穿衣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造军用发射药和炸药,防备世界大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面备战世界大战,同时大量弹药对外援助,消耗的普通弹药,数量以千亿计,加上国内的大量弹药储备,因此生产弹药对棉花储备的消耗极大。
而当时全国的棉花单产和总产量,都比现在低的多。在保证军工消耗和军用被服生产后,
用于民用纺织的棉花就非常有限!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一直紧张。
尼克松访华后,对外环境改善,加上发现了大庆、胜利两个大油田,国内用原油换外汇,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化纤设备,大量生产衣用化纤,这就是“的确良”的出现。七十年代中期后,全国人民的穿衣条件才初步改善。
苏联的衰落和解体,使得中国面对“低技术大规模战争甚至是世界大战的风险”,逐步降低,因此国内军火生产对棉花的需求也因此下降,全国棉花供应不再那么紧张。更多的天然棉花,转而用于纺织服装工业,出口换汇。
在今天的和平大环境下,棉花是可以从国外大批进口,但考虑到自产棉花对军工生产的保障意义,关键时候不怕被外国卡脖子,还是要坚持棉花的供应,以国产为主。长期保障国内较大的棉花产能,做到棉花基本能国内自给,也可以防止国际棉商漫天要价。
当代常规炮弹和子弹中的发射药按成分一般分两种:单基发射药与双基发射药。单基发射药就是硝化棉为能量基的发射药。 双基发射药是以硝化棉和硝化甘油为能量基的发射药。 看我军过去的大炮发射,炮口火焰十分明显,这说明炮弹的发射药主要成分还是单基硝化棉,而西方先进国家的大炮发射,炮口呈现伞状黑烟,而火焰不明显,这是使用更先进的双基、三基发射药的效果。
看最近我陆军先进的PLZ55超级自行加榴炮的齐射,炮口也出现和西方相似的伞状黑烟而基本不见火焰,这说明我军主战火炮的发射药,已经和世界最先进水平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