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申姓起源于哪个地方(姓氏文化探源之申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申姓氏起源及其文化渊源十分复杂。下面和各位先聊聊起源。

源于姜姓

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上古周朝子孙后裔申吕,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建立申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源于朝鲜族

朝鲜族申氏有两支本贯,一是王氏高丽开国君主太祖王建时期的大将军、长节公申祟谦,及其裔孙高丽检校军纪监申成勇,是朝鲜民族中申氏的正宗鼻祖。申祟谦的封地在平山志妙寺(今韩国平山),申成勇的封地在高灵(今韩国高灵郡)。该支申氏本贯以平山为本贯、分衍有高灵本贯。二是高丽王朝早期的申英美,时任杖志护长之官,其后裔分衍有殷风、全安、梨川、神川、谷城、朔宁、昌州、臣昌等数支本贯。

实际上,虽然朝鲜人、韩国人皆称鲜族申氏有一百零三支本源,实际上只有两支本贯,即上述的平山、殷风两支本贯。而这两支申氏族人的先祖,皆是魏、晋时期迁居渤海国的汉族申氏族人后裔,属于后被契丹辽国灭亡的渤海国遗民,根本就不是辰韩六个部落中任何一部之民。

渤海国遗民在被高丽太祖王所接收后,申氏族人在王建领导下的原弓裔军队服役,后协助王建灭新罗国,建立了有四百余年历史的高丽朝鲜。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申氏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今分布在河北省的邢台、邯郸两市的蒙古族申氏,世称“铜锅申”、“锅片申”,传其始祖为申璟,蒙名失考。

据其族人自己的传说,申璟是元顺帝孛尔只斤·妥镤贴睦尔的胞叔,精通汉文,原来的汉姓为“曰”,以“璟”为汉名,时号“老曰公”,为朝廷重臣,德高望重。曰璟生了十八个儿子,分别叫文秀、文端、文正、文美、文信、文平、文智、文惠、文法、文亮、文俊、文雅、文临、文翰、文简、文瑞、文宪、文义。结果后来有奸臣诬告,说朝中重要部门都有老曰家人,有谋反之患。皇帝听信谗言,下旨满门抄斩,时老曰公年迈在家颐养天年,军队领旨直扑曰家而来。带队将领不忍杀害忠良便事先派人密报老曰公。老曰公急密召十八子回家,家人刚聚齐便闻追兵杀到,时老祖奶奶正在使双刀剁饺子馅,急中生智,提双刀奔向曰家大门,手起刀落,在“曰府”的“曰”字正中砍下一竖。此刻,军队也到了曰家祠堂。祖奶奶告诉军队这里申家而不是曰家,带队将领心知肚明,抬头看了一下府额楣牌后,便埋怨路探带错了地方,转而率队他走。这样就为曰家逃亡赢得了时间。为日后团聚有凭,老曰家人便将饭锅摔破,正好十八片,改以“申”为姓,以不再入朝做官为训,十八子各执一片四下逃亡。斗转星移,若干年后家人陆续返乡,最后十七子及后裔聚齐,锅片少了一片。据说,少的这一片是曰家最小的儿子,他向北一直逃到了内蒙古,因年幼记忆模糊,改了田氏。这就是蒙古族“锅片申”申氏一族和内蒙田氏的来源。

第二,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的记载蒙古族彻穆衮氏,亦称 申佳氏、沈谷氏、沈佳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山只昆部,以姓为氏,金国灭亡后被裹胁入蒙古部族,并融合于蒙古族中,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复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emgun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彻穆衮氏多冠汉姓为申氏、沈氏等。

除此之外申姓还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白族、京族、苗族、侗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申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申氏,世代相传至今。

先祖

曰憬

据晋冀豫交界地区的部分申姓族谱记载,当地申姓祖先来由是蒙古皇族后裔、元朝末代潞王曰憬。据“故元潞王太始祖璟公墓志铭”记载和《元史》“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赐太宗窝阔台之孙、阔出之子小薛大王牧地于潞州上党”的推断、考证,上党申姓始祖当为元皇的窝阔台宗族后裔。当时明军北上势如破竹,“元帝迁往和林,元裔杀戮殆尽,公藩潞乃 携眷避兵屯留,而绛州,为存宗嗣计,故改曰姓申,折铜锅十 八块”。其十八个儿子除了最小的儿子随蒙古风俗留在父亲身边外,各自出走,迁往山西各处。后明代建立,几次移民中,此支申姓后裔又随移民迁往各省。以晋冀豫鲁苏最多。现今当地申姓多称自己为“铜锅申”“锅片申”等。

历史人物

就是中国一个老资格的名门著姓。春秋战国时期即名人荟萃,为他姓难以比拟,今日为您介绍申时行与申包胥。

申包胥

申氏,名包胥,又称王孙包胥,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楚国大夫。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一开始不被答应,申包胥便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庭"。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逃进山中隐居。从此申包胥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

春秋时代是"乱臣贼子"迭出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涌现出申包胥这样一个执着、忘我的爱国忠臣,正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个那个时代,更照亮了中国历史。

当好友伍子胥言"我必覆楚"时,申包胥则谓"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申包胥没有阻止伍子胥实现他的"义",而是去践行一个更大的"义"--对国家的忠诚。

在楚国国都陷落、昭王出奔,申包胥"不受命"就一个人来到秦国请求援助 "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跖达膝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秦哀公没有立即答应,于是"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终于打动了"素沉湎,不恤国事"的秦哀公。可见,申包胥对于国家的忠诚是执着而又热烈的,到了完全不顾自己生死的地步。

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兴楚成功后,申包胥简单的以"非为身、非为名、非卖勇"婉拒昭王的赏赐并退隐。从申包胥先前的作为来看,断不会贪图名利,且楚昭王是一个较为贤明仁善的君王,申包胥功成身退,可知不是出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原因,而是出于真心。这表明申包胥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尽自己的一份职责,是出于对祖国的真心的忠诚。而在时隔近三十年后,又不辞劳苦出使越国,为越国灭吴做出了贡献。

在那个"礼乐崩坏",臣弑君、子弑父的时代,在那个各国人才为了自己的恩怨或者施展抱负纷纷游走他国的年代,申包胥始终尽忠于自己的祖国--楚国,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忠"的涵义,为后世确立了一个忠臣的典范。

申时行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中国长洲(今吴县)人。明代诗文家。 申时行祖父从小过继于徐姓舅家,故时行幼时姓徐,中状元后归宗姓申。 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一,授修撰,历任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受知于内阁首辅张居正。 万历五年(1577),由礼部右侍郎改为吏部左侍郎,翌年三月兼东阁大学申时行墓士,参与机务,不久又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累进少傅兼太子大傅、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成为朝廷首辅。申时行老练稳重,熟谙政术。张居正改革弊政时,保守派纷纷被罢官贬谪,因时行“蕴藉不立岸异”,反而步步升官。

万历十一年成为内阁首辅后,政务宽大,能容纳人,世称长者。然务承帝旨,不能有所匡正,一切务为简易,“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为相九年,于万历十九年告老还乡。直至万历四十二年,神宗还派行人存问,诏书到苏州,时行已逝世。加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诏赠太师。谥“文定”,赐葬吴山之阳。《四库全书总目》说“其相业无咎无誉,诗文亦如其人”。 申时行五十七岁离相位,八十岁寿终,二十多年间,时与故人遗老流连吟咏,文藻婉丽。《明史》有其传。著作有《书经讲义会编》、《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大明会典》、《召对录》、《纶扉奏草》、《申定公赐闲堂遗墨》、《申文定公集》等。二子亦有文名。

姓氏文化

宗祠对联

姓启申国;望出琅玡

全联典指申氏的源流和郡望。

文武是宪;黄老为宗

上联典指西周宣王的舅父申伯,为贤卿士,在谢地筑城,大臣尹吉甫作《崧高》诗赠他,有句“王之元舅,文武是宪(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下联典指战国时期思想家申不害,郑国京地人,法家学派主要代表之一。韩昭侯时,任相十五年,使韩“国治兵强”。其学本于黄老(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而主刑名,即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加强君主专制。著有《申子》六篇。

安邦伟业;戡乱宏才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楚国贵族申包胥,与伍子胥为知交。伍子胥将要逃奔吴国时对他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他说“你能颠覆楚国,我一定能让它复兴!”后来,吴国用伍子胥计攻楚国,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在宫廷痛哭七昼夜,水米不入口,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楚昭王返国赏功时,他逃避而不领受。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奄地人申香,身材高大,多力善射,苻坚曾任他为拂盖郎。

字辈排行

河南太康申氏字辈“林田运本(继)贵华西……”

河南信阳申氏字辈“仁义礼志信”。

河南遂平申氏字辈“国全清新修”。

河南固始申氏字辈“庆光明道永昌”。

河南淮阳申氏字辈“玉广兆明国增”。

河南浚县申氏字辈“永文希宝明存德”。

河南林州申氏字辈“天德长保元善永怀”。

河南郑州申氏字辈“学广怀文子大进金殿书如雨开元先知运信应同建善继述祖中(宗)传”。

河南安阳申氏字辈“亨通朝国士吉文尚在克有善天家庆时开登大选万世永丰庭租德扬辉远忠继才长”。

河南濮阳申氏字辈“........朝君茂才.......”

山东济宁申氏字辈“继鸣振家本,徳传伟延常”

山东鄄城申氏字辈“崇广明景玉……”

山东梁山、东平申氏字辈“广忠厚生……”

山东莱芜申氏字辈“可曰乐立君”。

山东枣庄申氏字辈“玉凤鸣振金志”。

山东曹县申氏字辈“景志古传世端”。

山东德州申氏字辈“如亭登洪永清德”。

山东聊城申氏字辈“保洪生之正大光明”。

山东冠县申氏字辈“怀成国建华宗伟颜英耀运夏辉永恒”

山东巨野申氏字辈

一支“儒英廼昭景玉和龙”;

二支“思汉振庆景玉和龙”。

文 | 谭论古今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