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山西为什么叫晋的由来(山西为什么简称“晋”?“晋”字的本义是什么?)

山西称为“晋”,源于西周初的大分封。当时周成王年幼,周公旦主政。周公东征过程中,灭掉了旧唐国,后封周成王的弟弟叔虞于旧唐国故地(今山西境)建立侯国,故称“唐叔虞”。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改国号为“晋”。

旧唐故地又称为河东地区,是北通太原防御群翟部落内侵的前哨,关系重大。周成王年幼继位,他的弟弟叔虞就更年幼了,按理说还不到受封为诸侯的时候,怎么会一下子把这么重要的地方分封给一个小孩子呢?

传说叔虞的母亲邑姜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地给他。”等到邑姜果真生下儿子后一看,手掌心的掌纹确如一个“虞”字,所以就取名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又改国号为“晋”。无论传说是真是假,也无论是上天卦虞,还是桐叶封弟,都反映了叔虞受封是符合统治阶层意志的,尤其是符合其母邑姜意志的。

叔虞封晋的历史在《周易·晋卦》中有反映,甚至可以说是记载。《晋卦》六二爻辞曰:“晋如愁也,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其《象传》释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叔虞因与成王为同母弟兄的关系而封建晋国,故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之辞。成王与叔虞的关系,以母为介也。叔虞受封于晋,是子以母贵的表现。

坐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晋祠(也称唐叔虞祠),至今仍保留有一座专门祭祀邑姜的宋代建筑“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位于中轴线终端,坐西向东,是为奉祀叔虞母邑姜的,由此可见邑姜身份、地位的崇高。依据西周宗法制度,历代周天子应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天下“大宗”的地位。其他诸子称为“别子”,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宗庙和相应的政府机构,分成若干新的别宗。受封的别子成为这些别宗的始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但周天子的“大宗”地位是保持不变的。只有天子可以祭祀天地和天子的列祖列宗。天子的宗庙,祭祀自始祖以来的历代祖先,称为“太庙”。受封的别子,成为别宗的始祖,以后历代继承者,只能祭祀别宗始祖以下的列祖列宗。叔虞是晋国的始祖,历代晋国国君只能祭祀叔虞以下的祖宗,无权祭祀武王及以上祖宗,晋祠中以圣母庙为主殿,是出于对叔虞母的尊崇,而且并不违西周的宗法制度。如果把武王供奉在晋祠主殿内,那就是严重的僭越行为。

《晋卦》六二居内卦中位。内卦中位象征“家位”,是王的内眷的处所。西周大分封时,成王尚且年幼,其内眷就是母亲邑姜和弟弟叔虞,故六二之晋,就是叔虞封晋。晋为河东之地,是北通太原防御群翟部落内侵的前哨,关系重大,叔虞以年幼之身封于晋,恐难担大任,故不能不令人忧虑,故曰“晋如愁如”。分封制任人唯亲,而叔虞和成王是亲兄弟,关系最为亲密,同时分封制又是世袭制,只有先得到分封,才能世袭下去,所以叔虞虽然年幼,只要先获得分封,然后持守下去就会获吉,故曰“贞吉”。

从卦象上看,《晋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的。《观卦》是消息卦,阳消阴息,阴已胜阳,天时在季秋之月,秋心之谓“愁”。《晋卦》六二与六五无应,六五在坎体,“坎为加忧,为心病”,故曰“愁”。这说明,成王年幼继位,本就不堪天下之任,分封更加年幼的叔虞建立晋国也是难担一国之任,这实在令人忧虑,故曰“晋如愁如”。所幸《晋卦》六二中正当位,持守下去就不会有什么过失,故曰“贞吉”。

《晋卦》六二在坤体,“坤为母”,象征六二之封,与母有关。叔虞之母为邑姜,邑姜也是周成王之母,故曰“王母”。叔虞之所以能分封于唐地建立晋国,成为晋国始祖,正是因为他与成王有一个共同的母亲,故爻辞曰“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意思就是叔虞受封之福,其介为其母也。故《象传》亦因此释曰:“受兹介福,(于其王母),以中正也。”这里的“中正”,一方面是指《晋卦》六二中正当位,另一方面是指叔虞受封,其母正好成为其中的关系中介。

旧唐故地改名为“晋”,我看与《晋卦》不无关系,因为晋国的分封是西周王朝最重要的分封之一,晋国是西周王朝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以专讲分封的卦名作为侯国的国名,可见这个侯国对于分封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上面说了山西为什么简称“晋”以及晋的形成历史,下面再说说“晋”的本义。

《说文》:“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至。”进者,《说文》曰“登也”,《玉篇》曰“升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礼·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注》:“进士,可进而受爵禄也。”)

笔者并不认同《说文》的解释,因为《晋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而《观卦》是消息卦,阳消阴息,阴已胜阳,其时当为一天当中的黄昏之时,“日出万物进”实属大错特错。《晋卦》无论是象辞还是彖传,皆言“明出地上”,而没有说“日出地上”。如果卦时是日出之时,完全可以直接说“日出地上”,而不必说“明出地上”。“明出地上”在这里是指黄昏之时,地上出现了篝火,有了人烟,说明土地分封给了诸侯,诸侯开始红红火火经营这片土地。“晋”字并不从“日”,“晋”字的下半部分表示圈划起来的一片土地,而不是“日”字。“晋”字从“至”是对的,但《说文》又把“至”字解释错了。《说文》:“至,飞鸟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从一,一犹地也”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但“一”上面的部分决不是一只飞鸟,而是一支箭矢。至者,矢发而势尽,坠于地也,指一射而达到的最大距离。这从《晋卦》中也可反映出来。《晋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观卦》下面四个阴爻组成大坤体,“坤为地”也。卦变时,《观卦》九五下行而成为《晋卦》九四,而《晋卦》九四为坎体主爻,“坎为弓轮”,而九四为弓中之刚(矢)。卦变的过程恰如一射而矢坠于土地之上,古代分封土地,以射程确定距离和四至,故矢坠于地,象征分封土地,这就是“晋”。

“晋”的甲骨文字形为“”。根据甲骨文字形,笔者认为,“晋”的本义是受封而仕进的意思,反映了古代的分封制。甲骨文字形象两支箭插于封地之上。古代分封土地,以矢的射程确定距离。“一射之地”就是指土地大小在一个射程之内。故“矢”插于土地象征诸侯国的土地四至得到确认,“晋”也就有了分封土地的象征意义。西周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以屏藩王室,在分封土地的同时,也就明确了各诸侯国的身份和地位,封地和爵位可以继承,但不能买卖和转让。得到封地和爵位曰“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