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全诗赏析(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将花儿与美人融为一体,令人惊艳)
众所周知,在古典诗词中,不论寄情于景,还是借物抒怀,都离不开意象。而在形形色色的意象中,数“花”最为常见,也最为丰富。梅花傲骨,莲花高洁,牡丹富贵,不同的花均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除了丰富的意象外,花还有着最基本的定义,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所以很多诗人常常会把花与美人放在一起写,如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便是荷花与人的美交相映衬。

再如李白的千古名作《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是将牡丹花的美丽姿容与杨贵妃的倾国倾城融为一体,“名花倾国两相欢”,令人惊艳。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的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意思是说,见到灿烂的云彩,就会想到杨贵妃华艳的衣裳,见到艳丽的牡丹花,就会想到杨贵妃的美丽容颜。反之,也可以说见到华艳的衣裳,就会想到灿烂的云彩,见到美丽的容颜,就会想到艳丽的牡丹花。

第二句“春风拂槛露华浓”,是进一步渲染牡丹花的艳丽动人,也是进一步描绘杨贵妃的容貌照人。前者是因为受到了春风雨露的滋润,后者则是因为受到了君王的恩泽。

诗的三四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象杨贵妃这样的美丽面容,倘若不是群玉山头见到的飘飘仙子,就一定是瑶台月下遇到的神女。可见李白这里是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从而呼应前面所描写的花容人面,真是精妙至极。

由花想美人,由美人而想花。这不是李白独创,但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绝对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花是有着“花中之王”之称的牡丹,美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当然,也少不了李白高超的艺术功力,将花与美人融为一体,描绘出了人花交相照映得特别景象。
纵观李白的《清平调·其一》,虽然只是突出展现了牡丹花给人以视觉上的美的一面,并没有寄情于景和借物抒怀带来的丰富意味,但是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显然已经让人青睐有加了。总之,“花”作为古典诗词的重要题材,一直以来就被诗人推崇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