幢读音是什么意思(请教 | 海幢寺的“幢”怎么读?zhuàng、chuáng、táng?)
海幢寺的“幢”——怎么读?
自从禅风雅意开展后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已经被问了N多次
是海zhuàng寺?海táng寺?还是…?
而且,“幢”在粤语里又该发什么音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还有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那么,这个“幢”字在这里,究竟该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捋一捋。
“幢”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音字,现代汉语里的“幢”有两个音,一是zhuàng,一是chuáng,分别对应不同的意思。
要想了解“海幢寺”的正确读音
就要理解“海幢”二字
海幢寺有一块清代石碑《鼎建海幢寺碑记》,里面提到:海幢寺的“海幢”二字是取佛经中“海幢比丘在昔能修习般若波罗蜜,入百万阿僧祇劫,了无障碍”之意。
《鼎建海幢寺碑记》残碑拓片 广州市海幢寺藏
在佛教中,“幢”为法器,有布质如旗帜以及石制如柱子两种。带有这两种含义的“幢”读音皆为chuáng。且有学者研究考证,“海幢比丘”的“幢”与佛教法器的“幢”意思一样。
所以海幢寺在现代汉语中应读↓
至于另一个读音:当“幢”为量词的时候,比如一幢楼房,用zhuàng↓
“幢”的粤语读音
生活在广州的小伙伴们,知不知道粤语的“海幢寺”又该怎么读呢?
根据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广州音字典》,“幢”在粤语里有三个读音,分别是 cong4(粤语音床),zong6(粤语音状)和tong4(粤语音唐)。
cong4(粤语音床)对应佛教的法器“幢”;zong6(粤语音状)对应量词“幢”;
《广州音字典》 饶秉才编
2003 广东人民出版社
当读“海幢寺”以及“海幢公园”的时候,为tong4(粤语音唐)↓
这个粤语读音在一些外文资料里也可以得到佐证:
比如展览里的广彩罗汉图文盘,纹盘底部有墨笔书“Canton in Hoi Tong Temple”字样:
广彩罗汉图纹盘
广州市海幢寺藏
还有,由德国人舒乐采用现代测量技术测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发行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其中标示海幢寺为“Hoi Tong Monastery”。
《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海幢寺部分
图片源自沈晓鸣《海幢寺读音考》
海幢寺在英文里的不同名称
18世纪末,海幢寺曾两次作为两广总督接见外国使团的场所,后来又成为官方指定外商游玩之地。由此,海幢寺经常出现在外销画和外国人的记录当中。在那些文献里,除去上文提到的“Hoi Tong”, “海幢寺”还有其他不同的英文名称。
名称一:
Temple of Honam (Honan)
Honam(Honan),就是广州的“河南”,指珠江以南地区,即今天海珠区一带。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广州南岸江水四环的大洲称为“河南”。
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
在外国人的记载中,用Temple of Honam(Honan)或Honam(Honan)Temple来称呼海幢寺很常见。
英国《伦敦时事画报》1858年12月11日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仪式,上面写着“AT THE TEMPLE OF HONAM”。
英国《伦敦时事画报》1858年12月11日
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仪式
广州市海幢寺藏
英国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这本书里,是“Honam Temple”。
英文版《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英】约翰•汤姆逊 1874
出版社:Sampson Low, Marston, Low, and Searle
名称二:
Ocean Banner Monastery
曾任广州沙面天主教堂主持牧师的英国人约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写过一本《广州七天》(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里面第三章分别用Hai-Chwang-sze/Ocean Banner Monastery/Honam Temple 来称呼海幢寺。
英文版《广州七天》
【英】约翰·亨利·格雷 1875
出版社:De Souza & Co
名称三:
Sea Screen/Sea—screen Temple
美国人亨特(William C. Hunter)所著的《旧中国杂记》中曾提到海幢寺,称其为“The Sea Screen Temple”。
英文版《旧中国杂记》目录
【美】亨特 1911
出版社:Kelly and Walsh, Limited
香港艺术馆收藏了一幅由法国画家奥古斯特·波塞尔(Auguste Borget)所画的海幢寺,他们网站英文翻译也使用:Sea-screen Temple。
图片源自香港艺术馆官方网站
福利来啦——
文末小讨论
海幢寺收藏有一幅19世纪的版画,下方写着“Landing Place and Entrance to the Temple of Honan, Canton”(海幢寺码头和入口)。
19世纪海幢寺码头画 广州市海幢寺藏
此图最早见于英国建筑师、艺术家托马斯· 阿罗姆(Thomas Allom)和历史学家乔治· 赖特(G.N.Wright)1842 年合作出版的《中国:那个古老帝国的风景、建筑与社会习俗》(China, In a Series of Views : Displaying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Habits, of That Ancient Empire),被放置在介绍海幢寺的部分。
由于该书出版后影响颇大,此图还被印制成版画广为流传,并被后世许多图书采用,长期以来后世都认为此图描绘内容的确为“海幢寺码头和入口”。
但是,托马斯· 阿罗姆并未到过中国,也没到过海幢寺,其绘画是根据前人作品二次创作而成。从画面上的建筑风格来看,所画更像是道教而非佛教的庙宇,且与同时期其他描绘海幢寺海山门的外销画相比,差异也非常明显。
故有专家认为,此图所描绘的可能并不是“海幢寺码头和入口”。
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中的海山门
广州市海幢寺藏
海幢寺及海珠砲台 约1850 香港艺术馆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