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腿小隼鸟长什么样(白腿小隼百科知识,中国46种鹰科之一)
白腿小隼(拉丁学名:Microhierax melanoleucos),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该物种体型微小(15厘米)的黑白色隼。上体黑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具白色点斑。

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老挝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各地均为留鸟,但极为罕见。
繁殖期4—6月,通常营巢于啄木鸟废弃的洞中。巢的底部铺垫有昆虫的碎片。每窝产卵3—4枚。

白腿小隼体形大小与红腿小隼差不多,也是小型猛禽,体长17—19厘米,体重50克左右。羽色与红腿小隼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下体。头部和整个上体,包括两翅都是蓝黑色,前额有一条白色的细线,沿眼先往眼上与白色眉纹汇合,再往后延伸与颈部前侧的白色下体相汇合,颊部、颏部、喉部和整个下体为白色。尾羽也是黑色,只有外侧尾羽的内缘具有白色的横斑。虹膜亮褐色,嘴暗石板蓝色或黑色,脚和趾暗褐色或黑色。

国内已经开始尝试人工繁殖并取得了成功,但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其食性与固定繁殖季节,所以人工饲养环境下数量无法提升。来自全国各地的“鸟友”云集婺源拍摄珍稀鸟类。面对镜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腿小隼毫不怯场,卖萌的神态惹人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