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噪鹛介绍(白颊噪鹛,百科知识,中国画眉科之一)
白颊噪鹛(学名:Pterorhinus sannio)白颊噪鹛雌雄羽色相似。前额至枕深栗褐色,眉纹白色或棕白色、细长,往后延伸至颈侧,眼先和颊白色或棕白色,眼后至耳羽深棕褐色或黑褐色,后颈和颈侧浅棕色或葡萄褐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其余上体包括两翅表面棕褐或橄榄褐色,尾栗褐或红褐色,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沾棕。颊、喉和上胸淡栗褐色或棕褐色,下胸和腹变淡、多呈淡棕黄色或淡棕色,两胁暗棕色,尾下覆羽红棕色。 虹膜栗色,暗褐或茶褐色,嘴黑褐色,脚黄褐或灰褐色。
中国分布: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至长江以南的华南和西南各省,南至福建、广东、香港和海南岛,西至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昌都地区东南部。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集群个体从10余只到20多只不等,有时也见与黑脸噪鹛混群,多在森林中下层和地上活动和觅食。善鸣叫,叫声响亮而急促,其声似‘jeer-jeer’,‘吉呀,吉呀’地反复鸣叫声,尤其是清晨、傍晚和天气晴朗时,鸣叫更为频繁,常常一只鸣叫,引起群中个体相互对鸣,经久不息,鸣声甚为嘈杂。性活泼、频繁地在树枝或灌木丛间跳上跳下或飞进飞出,遇人等干扰,立刻下到树丛基部,躲躲闪闪和毫无声响地在低枝间穿梭或藏匿,待危险过去后,则又窜上枝头开始鸣叫。当敌害逼近等紧急情况时,也起飞逃走,但飞不多远又落下,一般不做远距离飞行,有时也通过在地上急速奔跑逃走。
白颊噪鹛繁殖期3-7月。通常营巢于柏树、棕树、竹和荆棘等灌丛中,距地高1-6m。巢呈碗状,主要用枯草茎、草叶、竹叶、蕨叶、稻草、细藤、松枝、松叶、麦茎和棕丝等材料构成,内垫细草茎、草根、松叶、竹叶、棕丝等。巢的大小为外径11-15cm×7.5-14cm,平均13.7cm×11.4cm,内径6.5-9.5cm×6-9cm,平均8cm×8cm。巢高9.8 (8-12)cm,深6 (4-9.2)cm。每窝通常产卵4枚,偶尔也有少至3枚的,每日或间隔1日产1枚卵。卵浅蓝色或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