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创世纪是谁的作品(张爱玲《创世纪》,不是所有的牺牲都可以成就自身的价值)

《创世纪》,张爱玲未完结的作品之一,很多人称这部作品为张爱玲的“弃作”,但看过几遍之后,再仔细想来,或许未完结才是最佳的结局。

毕竟这种结局意味着可能会存在无限的可能性,纵观整部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仿佛被浓郁的黑色气息所笼罩,处于黑暗凄凉的基调中。

作品中两名主人公在命运长河的压迫下艰难的前行,故事的初期如同《C小调第五交响曲》中第一乐章般低沉,主人公在踉跄而行,而未来能否出现C大调末乐章般极度压抑过后的爆发,全看主人公最终能否有撕裂破晓的那股勇气。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在漫长的人生中,并不是所有的牺牲都有价值。

“潆珠对于这个家庭的煊赫的过去,身份地位,种种禁忌,本来只有讨厌,可是真的从家里出来,走到路上的时候,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只是一个简单的穷女孩子,那时候却又另有一种难堪。”

这是张爱玲在作品《创世纪》中,对主人公潆珠现状的描写。潆珠出生在一个早已败落的贵族大家庭中,祖母曾是相府的千金,多年来众人的生计全靠她祖母一人变卖财产来维持。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之中,曾经的荣光没有带给潆珠任何的光环,反而无形之中施加了层层的枷锁,在祖母看来她是一个累赘,而她又不得不顾及家人所在意的“体面”,找到了在药房的工作,粉饰成为了给外国人当翻译,为了练习英语、学习打字,工作后的第一个理想就是买一件雨衣——雨天可以挡雨,冬天可当大衣,或许更是为了遮掩她心中的自卑。

她期待可以获取家庭的温暖,尤其是祖母的认可,这是能让她在黑暗迷雾中可以前行的东西。然而她的努力得到的却是否定,祖母对她是质疑的,认为她这样的人在外是做不了事的,或许这也未必是针对于她,在她祖母的心中对整个“匡家人”(祖母的丈夫是匡霆谷)都是带着有色目光的。

就在这个特殊的时间,一个特殊的男人出现在潆珠的生命中——毛耀球,她感激他的出现,在作品中张爱玲对这份感激有这样的解释:

“爱是热,被爱是光。”

他的这束光短暂照亮了潆珠的前路,在光芒下她感受到了温暖,摒除了自卑,让她对自己“绒线手套指头上破了的地方”也感觉不到羞耻。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光束,潆珠时常觉得怜惜,在心静的时候还会感到悲哀。张爱玲对她在这段感情上的态度评价为“自卫”,细细想来这二字隐深的含义十分稳恰,只不过所谓的“自卫”,也许并不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是为自己接下来的选择,找寻一个足以慰籍内心的理由。

从一开始,或许她就处于一定的“防御”姿态,这种姿态源于内心的抗拒,也源于家庭的影响。他不是理想中的完美对象,他可能也无法通过祖母的认可。

她知道和他的结果是未知,基本上是悲大于喜的可能性更大,她爱他吗?说不爱太过绝对,但至少她认为是不爱的,她只是舍不得截断这束光的照耀,因为她贪婪这份光芒中带有的认可。可能她根本也不相信现实生活中会有爱情,在她看来,百转柔肠那是《阳关三叠》旋律中才存在的东西,由此来说爱与不爱的意义并不大。

在她的认知中,最迫切的是得到家庭的认可,在家中可以感受到存在的痕迹,她觉得她的价值关键是为了家庭的未来,或许她早已对这段感情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无论结果如何,都当成了对家庭的牺牲。他拥有的物质可以带来一定的安全,她母亲全少奶奶也因此是认可他的,虽然这种认可带给潆珠的是陷入了“自己的圈套”般的惊吓;若最后不得不断时,斩断这段感情或许也可以得到家庭的认可,所以她选择放任这段关系的发展,在作品中对此的描述:

“这才开头的,索性等它长大了,那时候杀了它也是英雄的事,就算为家庭牺牲罢,也有个名目。”

随后在祖母大寿的当天,潆珠得知毛耀球曾抛弃过已怀孕的舞女时,曾想过与他断绝往来,可回家后因祖母对她的态度打消了这个决定:

“家里人如果知道了应当给她一点奖励与支持,万万想不到会这样地对她。”

这个时候,潆珠犹豫了,或许还是没到最好的时机,若是真的最终家庭接受了他,这件事本也不算什么,若最终无法接受,现在斩断可能换回来的只是她识人不清。为此,当潆珠把毛耀球这件事偷偷讲给妹妹潆芬、潆华时,为他找了说得过去的理由,或许这个理由也是为了让自己可以继续坚持。

然而,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总会打破原本的预期。不久,潆珠因为毛耀球在约会时“不规矩的行为”彻底与其撕裂关系,祖母得知后,给予的不是安慰与认可而是更加的否定。最终潆珠的故事在愤然中暂告一段落:

“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书也不给她念完,闲在家里又是她的不是,出去做事又要说,有了朋友又要说,朋友不正当,她正当,凛然地和他绝交,还要怎么样呢?”

确实,到这一刻,潆珠是极度委屈的,她发现自己做的一切努力都是错误的,俨然成为了一个可笑的悲剧。

从潆珠的角度来看,她曾想创造的“世纪”,是凭借自己牺牲来换取认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世界。

她与毛耀球若是成功,在她看来,是牺牲了自己幸福,成全了家庭。她与毛耀球若没有成功,在她看来,也能看成牺牲了感情,成全了家庭。无论如何,她以牺牲为代价,应该能获取尊重及认可的。从中可以看出,或许在她的创造的“世纪”里,牺牲就是女人最大的价值。

然而这种“低姿态”的牺牲,真的可以获取“高姿态”的认可吗?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或许是不可能的。牺牲是带有惨烈意味的光荣,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牺牲”又是可以被称之为奉献的。为家庭做出奉献是有意义的,毕竟实现的是作为家庭成员的价值,但是无意义的牺牲价值在哪里?即便以此能获取尊重与认可,难免也会伴有大量的怜悯吧?

要知道大多时获取的认可,往往是对人生“高姿态”价值的评价,想要获取这种认可,或许最佳的途径是让自己拥有一个“高姿态”的人生。

“老太太是有名的戚文靖公的女儿,带来丰厚的妆奁,一直陪贴到现在……

“从前她是个美女,但是她的美没有给她闯祸,也没给她造福,空自美了许多年。”

这是张爱玲在《创世纪》中,对作品中另一个主人公潆珠的祖母匡老太太的描述,匡老太太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紫薇。

紫薇与孙女潆珠不同,她出生于家族最鼎盛的时期,父亲戚文靖公戚宝彝在当时是权倾一时的人物,戚宝彝十分爱惜自己的羽翼,为此他唯一的姨太太,还是挑选了一个丑丫头收房,来证明不好色。

身处这样的家世,带给紫薇的并不是靓丽的光环,反而是层层的束缚,在作品中对此有这样的描述:

“姊妹两个容貌虽好,外面人都知道他们家出名的疙瘩,戚宝彝名高望重,做个亲戚,枉教人说高攀,子弟将来出道,反倒要避嫌疑,耽误了前程。”

因此,紫薇的姐姐二十多岁才嫁出去,且是填房,这件事算是紫薇对自己婚姻不幸最大的安慰,而实际上她的婚事也并没有强太多。

戚宝彝很是宠爱紫薇,但对她的婚事却是草草安排的(许是局势所限,许是本就不觉得女子的婚姻应多么重视),对此她不解,甚至有些埋怨,二十二岁那年,戚宝彝给紫薇的提亲对象是得意门生匡知县的儿子十六岁的匡霆谷。随后不久戚宝彝因“马关事件”的影响(包括刺客刺杀以及老太后冷淡的态度)郁郁而终。

父亲戚宝彝去世以后,紫薇认为若是自己觉得在婚事上受了委屈,是对不起父亲的,于是下了决心完成父亲安排的婚事,守孝一年后,她嫁入了匡家。

到了匡家以后,紫薇立志要做一个“贤人”(贤妻贤媳),她对公公尽心尽力,与公公的关系相处的很融洽,然而她与丈夫匡霆谷的关系却很微妙,甚至可以说是烦恼。

她比他年纪大,所以公公希望她可以凡事开导他,她对此的确努力去做了,然而他却始终以抵触的态度对她,公公在世时关系勉强维持,公公去世后,他就完全脱离了她的掌控,学着赌嫖愈加不务正业,紫薇为此曾安排他去京当差以便亲戚帮助管教,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最后她逼他辞官搬到了上海,从此他再未离开过她身边。

她与他之间有爱吗?并没有,以至于年老时她曾发出过感慨:

“人家再不好,这些年下来,总是个伴。我们是,宁可一个人在一间房里守着小煤炉。”

或许,在紫薇的心中,也不相信婚姻中会有爱的吧,就像她爱看张恨水的小说,却始终认为“真的人生里是没有恋爱的”。这么多年,匡家人的生计全凭紫薇来维持,从对丈夫绝望,到后来对最喜欢的儿子(全少爷匡仰彝,潆珠的父亲)失望,对匡家人愈加的厌恶,或许在她心中与“匡家人”从不是一类的,所以她对自己后人的厌恶,统称为“你们匡家人”。

直到最后发生潆珠的事情,紫薇开始有一丝的反思,或许她对潆珠的厌恶,从潆珠身上看到的“可怜”,其实也是自己的一种投影。紫薇的一生幸福吗?即便未必是悲剧,但其实也并不幸福。

从紫薇的角度来看,她的一生也处于自己创造的“世纪”之中,她凭借自己无私的牺牲,用女人一生的所有来“哺育”整个“匡家人”,维护了父亲的名声,成就了自己“贤人”的志向。

虽然匡家人没有成才的,没有不让她失望的,但是紫薇牺牲了所有维持了他们的生活,用她的话说:

“过到现在这样的日子,好不容易苦度光阴,得保全身家性命,单是活着就是桩大事,几乎是个壮举。”

或许,在她创造的“世纪”里,女人的价值就在于牺牲自己,维护所谓的名声,维持家人的生活,至于是否和睦,能否成才都不需要考虑,而自己过得幸福与否那就更不需要在意了,毕竟女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牺牲。

但是这种“低姿态”的牺牲,能换取“高姿态”的认可吗?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也是不能的,紫薇牺牲的姿态并不低,但是连最低的认可也没有获取。她以牺牲换来的“壮举”,看似实现了自身所设定的“价值”,但是却从未得到家人的认可,匡霆谷处处与之作对,三代人存有隔阂,貌合神离。

同时,不可忽略的一点,“匡家人”之所以会导致最后的状态,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就在于紫薇的影响,她用自己的价值观禁锢了他人的发展,而这就像《创世纪》即将结尾处的一段描述:

“全少奶奶喂着孩子,几个大的儿女坐的笔直的,板着脸扒饭,黑沉沉罩着年轻人特有的一种严肃。”

而在整个匡家,能罩着所有人的,影响所有人的,唯有匡老太太——紫薇(在这里不考虑隐喻的另一面,当时的时代背景)。

“发黄的纸上,密排的大号铅字,句句加圈,文言的童话,没有多大意思,一翻翻到中间,说到一个渔人,海里捞到一只瓶,打开了塞子,里面冒出一股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出不完的烟,整个的天都黑了,他害怕起来了。”

这是张爱玲在《创世纪》中最后一段描述,写的是《一千零一夜》中渔夫的故事,背后衬托的许是这一刻紫薇的内心。

在《一千零一夜》中,渔夫打开捡到的瓶子,所放出的浓烟幻化成了魔鬼,魔鬼想要杀死渔夫,最终渔夫凭借智慧将魔鬼骗回了瓶子,又把瓶子扔回大海,一切回归从前。想来张爱玲在此提到这个故事,许是将紫薇与匡霆谷的婚姻喻成了瓶子,而“匡家人”就是瓶中放出的魔鬼,这些“魔鬼”在汲取着紫薇的青春与氧分,她想将这一切抹掉,回归到幼年父亲戚宝彝身边的那一个紫薇,但是这一切又怎能重来?

回看所有情节,不难发现潆珠完全是紫薇的“复制品”,只不过是非完全状态的失败品。

紫薇为了成就父亲的名声,牺牲了婚姻中的幸福,嫁给了不爱的男人——匡霆谷,然后为了完成自己的价值,牺牲所有来维持整个“匡家人”的生计,这是她自我预设的价值观。

而潆珠呢,她没有祖母紫薇的光鲜,没有家世、没有学识、样貌也不及祖母,但就是这样她仍旧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贵族少女的悲情戏,为了家庭荣辱,甘愿牺牲自己。

但是潆珠的做法在紫薇看来是可笑的。潆珠的牺牲无非一方面是起初希望以婚姻来缓解家庭的困苦,对此在“相府千金”紫薇的眼中是不屑的,另一方面是为了对于毛耀球的“逾越之举”大义凛然的断交,对于这一点紫薇更是不屑,在她幼年的认知中为了贞洁,是需要遇匪兵而自尽的。因此在紫薇看来潆珠所有的牺牲纯属玩笑,毫无意义。

那么紫薇的牺牲就真的有意义吗?其实,她对潆珠的态度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答案,只是自己从来不想承认而已。

紫薇与潆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给婚姻赋予了太多除了爱情以外的因素,这样在婚姻中又怎能获取应有的幸福?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七巧以及霓喜都是对此最好的佐证。同时,二人在人生价值上,也赋予太多与正确价值观无关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实现价值且获取认可?

确实,生活中太多的事情,有舍才有得,但是大多时舍得要有意义,得的要有价值,否则,最后往往会以悲剧而告终。

《创世纪》没有完结,故事中紫薇的结局或许也无法改变,但潆珠的“故事”却充满无限的可能。最终,潆珠是紫薇创下的“世纪”延续,还是潆珠真正创下了新的“世纪”,亦或者说最终紫薇破碎了自己的“世纪”来成全潆珠……这都是无限的可能,而未来的走向就要看接下来各自的领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