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简介及出生经历(被世人唾骂的大宦官赵高,竟然有一个女儿)
史料记载,秦朝宦官赵高竟然有个女儿。
很多朋友都认为,宦官是阉人,怎么会有孩子呢?
其实,这都是因为现代人对“宦官”一词的理解有误,“宦官”一词在东周时期指的是近臣、幕僚,并不是被阉割的太监。秦朝时期沿用了这种叫法,将皇帝的亲信称作宦官。
那么,赵高出身于“隐宫”又该如何解释呢?
很多人理解的隐宫是阉割太监的地方,实则不然。秦朝时期的隐宫,相当于“看守所”,专门收容那些即将刑满释放的戴罪之人。
由此可见,赵高绝不是什么阉人,他是个肢体健全的健康男人。
据说,赵高的母亲出身于赵国,赵为秦所灭后,赵高的母亲当了奴隶,被押解到隐宫之中。赵高的父亲在隐宫之中从事文书工作。由于赵高的母亲与父亲两情相悦,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赵高。
由于赵高的父亲曾经是赵国贵族,所以赵高自幼便视秦人为仇敌。为了能报复秦国,赵高自幼刻苦读书,学识极其渊博。世人都称赵高是个胸无点墨的庸人,实则不然,试想一个肚子里没有墨水的家伙,怎能以“指鹿为马”的方式操纵人心,又怎能参与到秦朝的皇权继承中呢?
成年后的赵高经人介绍,迎娶了一名秦女,两人生下一女。可惜的是,史料对赵高的女儿没有半点记载。因为从小生活在隐宫,父亲又从事文书工作,所以赵高对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嬴政发现了精通律法的赵高,将其聘入宫中。
有种说法是,嬴政的心机城府非常深,他虽然赏识赵高,但却派人调查了底细。听说赵高是赵国人后,嬴政当即决定将赵高处以宫刑再留用。显然,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倘若嬴政忌惮赵高的身份,为何不将其杀之而后快?何必要多此一举,对其施以宫刑呢?将一个人断子绝孙然后留在身边,和在身边放一颗定时炸弹有什么区别?
相信嬴政不会做出这种傻事。
关于赵高是否有女儿的又一例证是,在项羽率领楚军入关后,胡亥对赵高起了疑心,想要将赵高杀掉。赵高先下手为强,伙同自己的女婿将胡亥诛杀于望夷宫。既然有女婿,说明赵高一定是有女儿的。
可能有人会说,赵高是个阉人,他的女儿是收养或过继的。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太监们收养的都是能继承香火的男丁,并不会选择无法传承姓氏的女孩,显然这也是不成立的。
可惜的是,我们无法从史料中找到更多的例证,证明赵高女儿的存在。也许是因为赵高的女儿缺乏历史存在感,并未影响当时的政治,所以史官在修撰史料时理所应当地将其排除在外。
还有一种可能是,后世史学家犯了与现代人同样的错误,将“宦官”理解成太监,认为赵高不应该有子嗣。
嬴政驾崩后,赵高伙同李斯进行了一番算计,将公子扶苏、大将军蒙恬构陷致死,扶公子胡亥登基。在这起事件中,李斯纯属不得已而为之,赵高则像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当权者一样,选择了昏庸糊涂的胡亥,便于掌控。
对于赵高而言,像墙头草一样的李斯根本不值得信赖。所以,在除掉了蒙恬后,赵高理所应当地将下一位诛杀目标选为李斯。公元前208年,赵高设下阴谋,诛杀了李斯。自此,赵高一家独大,成为大秦王朝实际的掌权人。表面上来看,在他上面的还有秦二世胡亥,但实际上赵高早已手握大权,成了“土皇帝”。
某天在早朝时,赵高牵着一头鹿来到宫殿上,对皇帝说:“陛下,臣获得了一匹骏马,送给陛下赏玩。”
胡亥虽昏庸,但他却不缺心眼。胡亥指着鹿说道:“爱卿真会开玩笑,这明明是一头鹿,怎能说是一匹骏马呢?”
赵高连连摇头,说道:“陛下一定是眼花了,再仔细瞧瞧,这不是一匹名贵的宝马吗?”
胡亥揉了揉眼睛,确认了好几遍,说道:“如果这是一匹马的话,为什么它的脑袋上有一对角呢?”
赵高并不答话,嘿嘿一笑,将鹿牵到文武百官面前,高声问道:“你们来说说,这究竟是什么?是鹿?还是马?”
这时,文武百官分别做出四种表现:
胆小怕事的家伙根本不敢与赵高扯上关系,选择静默不答;
一眼看破关键的聪明人搞清了赵高的心思,逢迎着说这匹马真漂亮;
耿直的糊涂蛋指着鹿说,这分明是一头鹿;
真正的忠臣直言不讳,拆穿了赵高的闹剧:这分明是一头鹿,你干嘛忽悠我们?
说到最后,指鹿为马的大臣越来越多,连胡亥都犯了糊涂:“算了,既然爱卿说是马,那它就是马。”
从大臣们的表现中,赵高摸清了他们的底细:
对于那些胆小怕事的家伙,赵高置之不理;
对于那些“明事理”的聪明人,赵高将他们拉拢到麾下;
对于那些耿直的糊涂蛋,赵高将他们架空到虚职上;
对于那些直言不讳的忠臣,杀无赦!
赵高就是要通过指鹿为马的伎俩,来分辨出朝中究竟有谁是“自己人”,有谁是政敌。虽说赵高早已权倾朝野,但他无法分辨出谁才是真正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可以说,这个办法非常巧妙,伴随着尾随而至的清洗运动,赵高真正地把持了权柄,消除了政治路线上的所有障碍,留下来的文武百官没人敢与他唱反调。
对于秦国来说,赵高是个不折不扣的罪人。“指鹿为马”的掌故人尽皆知,篡改嬴政遗诏陷害扶苏蒙恬、逼死李斯胡亥的恶行也让他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关于赵高的一切,我们都是通过史料来了解的。研究历史的朋友都明白这样的道理,那就是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难免会有遗漏之处。
那么,赵高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且来看一段野史,看看这段坊间传闻与正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赵高出身赵国(野史中的说法与正史截然不同,在这段野史记载中赵高并非出身隐宫),赵氏的地位很高,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不过的,在统一战争中,白起率秦军进犯。为了抵抗侵略者,赵高的父亲和四位兄长投身战场。长平一役,白起完胜赵军,将四十万名降卒全部坑杀,赵高的父亲和兄长自然难逃此劫。
消息传回家中后,赵高的母亲当即晕厥。赵国覆灭后,身为贵族的赵氏自然而然地沦为秦人的奴隶。不过,赵高的母亲承受了丧夫及丧子的打击,卧病在床,在被秦卒押解到秦都时动作缓慢,被秦卒殴打致死。秦军所带来的灾难让赵高发下毒誓,此生一定要颠覆秦统,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赵高将一切都埋在心里,并未表现出来,他不敢让秦人看出一星半点的异样。来到秦国后的赵高,开始钻研各国的刑律。由于赵高天分很高,所以没过多久就得到上级的赏识,得到提拔,开始从事文书工作。后来,赵高的上司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赵高成婚后,与秦女组建了小家庭,两人还生下一个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值此之际,嬴政听说了赵高这个人才,想要将他调到身边留用。不过,嬴政非常谨慎,在启用赵高之前,他事先调查了赵高的出身和经历。发现了赵高身世里隐藏的异常后,嬴政立即命人杀掉了赵高的弟弟和他的妻子女儿。赵高咬碎了牙,可他仍要继续演戏。为了能报国仇家恨,赵高就此蛰伏在嬴政身边,等待时机颠覆秦朝。
原本对于赵高来说,只要能杀掉始作俑者嬴政,那他的人生目标就达成了。不过,随着嬴政一次又一次破坏他的希望后,赵高变得越来越冷静。秦朝已建立,杀掉嬴政于事无补。只有亲手摧毁历代秦王的心血,才能让嬴政万劫不复。拿定主意的赵高,确定了接下来的目标。至于后来赵高的所作所为,也就是史料中记载的那样了。
赵高精通为人处世之道,在嬴政身边混得风生水起,成为嬴政身边的大红人。在陪同嬴政出行期间,赵高隐瞒了嬴政暴毙的消息,篡改了嬴政的遗诏,威胁李斯将胡亥扶上正位。嬴政虽然没有死在他的手里,但嬴政的儿子却是赵高亲手杀掉的。此外,嬴政费尽心机打造的大秦王朝,也在赵高的算计下走向崩坏,最终被起义军颠覆。
古往今来,支持“赵高复仇论”的学者有不少,例如明末清初时期的诗人屈大均就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
当然,赵高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不是为了雪耻,我们不得而知。毕竟,这段历史已经被埋在尘埃之下,永远不会公诸于众了。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史记索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