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定州中山靖王墓文物(中山靖王墓出土部分玉器赏析)

刘胜金缕玉衣

窦绾金缕玉衣

青玉云纹枕

大气·精致·灵动

  ——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玉器赏析

  河北 武贞

  汉中山国是汉代的重要封国。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第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迁都卢奴(今定州),始为汉代的中山国。两汉共十七代中山王,世袭达300余年,在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内,留下了大量的汉代中山王墓。

自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中山简王刘焉夫妇墓、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盘山120~122号墓、陵北137号墓等。这些墓葬规格高,出土文物丰富,其中,中山王墓出土的玉器尤为引人瞩目。它们质地细纯,光泽莹润,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是一批难得的汉代玉器的珍品。现选取其中代表性玉器分类介绍如下:

丧葬用玉

汉代是丧葬用玉的鼎盛时代,认为玉是“山岳精英”,以玉敛葬,可以不朽。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葬玉就是指这类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和镶玉棺等。两汉中山王墓出土丧葬用玉种类齐全,保存较好,是研究汉代丧葬用玉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中山王墓中共出土玉衣四套:金缕玉衣三套,银缕玉衣一套,鎏金铜缕玉衣片若干。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意义尤为重要,是目前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并且是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玉衣,使世人得以认识了玉衣的真面目。

刘胜金缕玉衣(图1)身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玉衣可分为头部、上衣、裤、鞋、手套五部分。玉衣所用玉片为岫岩玉,有长方形、三角形、菱形以及多边形,均为合体而裁,合体而用。每片玉上都钻有小孔,相邻的小孔间用金丝连缀。所用金丝有单股的,多股的,还有拧成麻花状的。玉衣内同时出土有一些塞、盖在死者身上的小玉件,包括头部的眼盖、鼻塞、耳塞、口琀,胸部、背部的玉璧,下腹部的生殖器罩、肛门塞和手中的璜形玉饰。

玉衣,是汉代葬玉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被称为“玉匣”或“玉柙”,是两汉皇帝和诸侯王等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用玉衣入葬,始于西汉中早期,盛行于武帝时代,止于东汉末年。玉衣等级制度东汉时基本确立,《后汉书·礼仪志》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只能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刘胜是诸侯王,按制死后是不能穿金缕玉衣入葬的,现在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刘胜与汉武帝是同父异母兄弟,关系较好,是汉武帝特赐。还有一种说法是,刘胜死时玉衣的入葬制度还不完善,是越级而穿。

玉衣的制作十分考究,据专家推测,玉衣是按人体模型设计而制作,先将人体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块”,然后编号。根据编号,对玉片进行加工。经过锯片、钻孔、抛光加工后,再用金丝将玉片连缀在一起。玉片的钻孔在0.1—0.2毫米之间,金丝粗细在0.35—0.5毫米之间。金丝的编缀方法有交叉式、套联式、并联式、结联式多种。为防止边缘玉片的散乱,最后锁边成型,玉衣的制作即完成。经测算,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制作一件玉衣大致需要一名熟练的玉工辛勤劳作十余年的时间,其制作费用约相当于汉代一百户中等人家家产的总和。

窦绾金缕玉衣(图2)身长1.72米,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600克。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玉衣所用玉片为岫岩玉,与刘胜金缕玉衣不同之处是上衣的制作,窦绾玉衣的上衣没有用到金丝,而是先将制成的玉片粘在裁好的麻布上,再用丝带将玉片沿对角线加以黏贴,这样制成的玉衣既美观又牢固。玉衣内同时出土有眼盖、鼻塞、耳塞、口琀,胸部、背部的玉璧,下腹部的生殖器盖、肛门塞和手中的璜形玉饰。

青玉云纹枕(图3)高13厘米,长34.7厘米,宽11.8厘米,重13.8公斤。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由整块青玉雕制而成,玉质晶莹。枕中部内凹,枕面及前、后两面以细浅的双勾阴线雕刻变形云纹,纹饰相互勾连,宛转流畅。此枕形体硕大,极为罕见。

图5 猪形玉握

猪形玉握(图5) 高2.8厘米,长10.3厘米,宽2.3厘米。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玉质洁白明亮,温润细腻。器呈卧猪状,背部滚圆,周身光素无纹,仅用几道宽阴线刻出猪的双耳、四肢各部位轮廓,头和尾各有一个小圆穿,造型简单,细腻传神,是死者手中的玉握,象征拥有财富。

图6 龙形玉璜

龙形玉璜(图6)长10.8厘米。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玉色青白,玉质莹润,器体为双龙合体形,龙张口露齿,用阴线刻划出眼角等细部,线条流畅,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右手处。

图7 窦绾镶玉漆棺之玉璧

窦绾镶玉漆棺之玉璧(图7)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窦绾棺为髹漆木质,内壁镶玉版,外壁镶嵌玉璧和圭形玉饰。由于棺木朽烂,大量的玉版片和玉璧散落堆积。经整理得知,窦绾棺的内壁镶嵌192块玉版,外壁镶嵌26块玉璧和8块圭形玉饰。棺上所有玉件都经过加工,表面光滑平整。

  礼仪用玉

  据《周礼·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到了汉代,玉器的功用有了延伸与拓展,礼仪功用已经大大衰退,渐趋成为馈赠的重要礼品和信物,或悬挂做装饰。考古发掘汉代“六器”之用的礼仪用玉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均较少,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玉器中也仅有玉璧、玉圭。但这几件玉器,制作异常精美,雕工精湛,纹饰灵动,且器形较大,是汉代礼玉的精品代表。

   装饰用玉

  古人将玉视为祥瑞的象征,并且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念。上自皇室贵族,下至文人雅士,都喜欢用玉装饰自己。正如《礼记·玉藻》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西汉时期装饰用玉盛行,东汉时期用玉制度逐渐完备。两汉中山国出土装饰用玉主要为各种玉佩和玉具剑饰,以及一些不明器物上的玉器饰件。其中,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组玉佩,有珩、璜、冲牙、环等佩饰构成,除珩外,均呈 对排列,佐证了汉明帝所创佩玉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