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至此而止矣说的是哪一个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处暑之后秋意浓,暑气至此而止矣)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农业社会,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而农业生产活动,受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自然区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不违农时,为此,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中国的传统历法,也就是俗称的农历。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中国农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且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来确定的,反映的是季节的变化,是我国在农耕社会时期重要的农业生产指导策略,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预知气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处暑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就是太阳达到黄经150°时,约在立秋节气之后15天,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每年在公历8月下旬,2018年8月23日为今年处暑节气。
处暑节气
处暑节气是一个气象学意义上反应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暑即为“出暑”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即将过去,处暑节气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另外,处暑之后,我国除了华南和西南地区之外,由于夏季风势力开始减弱,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即将结束,降水开始减少,即将迎来秋高气爽的天气,即将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
处暑
处暑节气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是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在夏至节气,也就是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处于最北的位置,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减小,但是太阳辐射和气温之间有滞后性,此后虽然直射点南移,但是北半球各地依旧处于高温炎热的夏季,到了处暑节气,气温状况开始扭转,天气转凉。
处暑迎秋
处暑节气作为气象学意义上秋季的开始,在我国各地都有在处暑节气前后“迎秋”的习俗,当然处暑节气之后也偶有“秋老虎”来发威的。处暑节气前后也恰巧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俗称“作七月半”,是一个“鬼节”,我国各地都有各种习俗来超度鬼魂,比如放河灯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据说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以示纪念。
放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