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爱默生是谁的老师(爱默生逝世140周年 | 他竟然是尼采的老师)

爱默生就是神。

——哈罗德·布鲁姆

1882年4月27日,爱默生在家乡康科德逝世,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颗巨星就此陨落。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超验主义哲学家,是确立美国精神文化的代表人物。作为美国文学史、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影响了梭罗、惠特曼、狄金森和弗罗斯特,还启发了尼采、波德莱尔、普鲁斯特、伍尔夫和博尔赫斯,他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他去世140年之后仍然影响着我们。

(43岁的爱默生)

爱默生的一生可谓是天才般传奇的一生。

他14岁进入哈佛大学。“勤奋不仅仅伴随他的大学生活,更是陪伴他一生的常态。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阅读者,阅读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的所有学科,跨越的时代近两千年,涉及欧洲、亚洲及美国数百位学者。他四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做笔记的习惯,记录的个人笔记和索引(包括索引的索引)最终达到了令人吃惊的230多卷。”

他曾创办超验主义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包括梭罗、惠特曼、霍桑、奥尔科特、亨利·詹姆斯等创造了美国文学辉煌的作家们。

爱默生一生发表了1500多场讲座,其中最为著名的演讲当属《美国学者》,它将美国文学从英国文学中脱离出来,倡导美国学者不要盲目模仿,投身于实际行动中,被认为是美国的“思想独立宣言”。自立、自然、超验等核心思想的建立,对希腊古典哲学、德国唯心主义,以及对法国、印度、中国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使得爱默生的思想之火始终燃烧不熄,在英美文学界、思想界掀起了“爱默生热”。

在声誉与名望之下,是一颗反复破碎又缝补修复的强大心脏。

“作为儿子、兄弟、恋人、丈夫和朋友的爱默生,是一个热爱生活、吃苦耐劳、感情细腻、待人真诚的人。爱默生对母亲、姑妈、兄弟们和儿女们的爱深沉而厚重。

早期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兄弟们相互鼓励,互相支持,除了一个智障的弟弟外,其他四人都相继考上了哈佛。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爱默生在后来手头宽裕时也常常接济几位哥弟,有时甚至是倾囊相助。

爱默生青少年时期深受姑妈影响。有着‘死亡天使’之称的姑妈虽性格怪异,但才华横溢,一直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常常同他们讨论人生,而她这种无私的爱也得到了厚重的回报。在爱默生的眼里,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虽然青年时期就历经丧夫失子之痛,但依然坚强地把其他几个孩子抚养成人。之后,她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和爱默生夫妇生活在一起,得到夫妇二人悉心照料。”

74岁的爱默生同次子爱德华及爱德华的儿子查尔斯·爱默生(1876—1880)的合影

爱默生的一生都在经历着亲人的离世:8岁生日前,爱默生的父亲去世;28岁时,爱默生的第一任妻子艾伦去世,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伤痛;31岁、33岁时,爱默生的两个弟弟爱德华和查尔斯相继去世;而爱默生与第二任妻子莉迪安的长子瓦尔多的早夭,令爱默生发出痛苦且无助的自问:“我以后还敢再爱什么吗?”

与爱默生所经历的诸多磨难相比,他所写下的句子都充满积极与乐观,时时催人奋进:“此刻,我忘却了尘世间的一切,忘情地感受着这陌生的、冰冷的、多水的、空中的和虚幻的同情及存在。我播种太阳和月亮,收获种子。”


在《爱默生传:激情似火的思想家》中,作者罗伯特·D.理查德森这样描绘了爱默生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刻:


在爱默生看来,火焰也是诗歌创作冲动背后能量的象征。他一直认为,诗歌绝不仅仅是写作和表达的问题,而是将诗人自己的星星之火汇入到人类生活的熊熊大火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火:“我们不仅需要填充气球的氢气和安装在车厢下面的减震钢簧,而且还需要那深藏于安第斯山脉之下的地核之火。

现在,爱默生自己的生命之火越来越微弱了。1882年 4月 19日,爱默生出去散步,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把他淋了个落汤鸡,让本来就有的感冒更加严重。女儿艾伦回忆说:第二天早上,我扶着父亲下楼吃早餐,“但我们走到前厅门口的摇摆木马的地方时,父亲突然大叫一声,就像被什么东西击打了一下似的,身子开始踉跄起来”。对于发生的情况,爱默生无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坐了一会儿后,他说:“我不希望它以这种方式到来。我宁愿坠入到地窖里。”那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第二天,即4月21日,也就是爱默生去世前的第六天,他被诊断患有肺炎。不顾儿子爱德华的劝告,爱默生仍然坚持起床,穿好衣服,像往常一样来到书房。喝了晚茶之后,他同意早点去卧室休息,但不肯让别人帮忙关闭书房的门窗。他一扇窗户一扇窗户地逐个锁好,并拉下所有的百叶窗,然后习惯性地走到壁炉旁,拨开炉火,把已熄灭的木柴一根根摆好,又将未熄灭的木炭一块块分开。做完这些之后,他提着油灯,最后一次离开书房,朝楼上走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