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元旦的由来简写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元旦”的来历吗?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元旦的?)


糟心的2020终于过去了,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承受了太多,改变了太多。终于可以在2021年的元旦,与过去辞别,向未来问好,元旦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很多国家都会在这一天举办大型的新年活动(但今年还是免了吧),那你知道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元旦的吗?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也就是说从五千年前的五帝之一"颛顼"就开始过元旦了,但此"元旦"非彼"元旦"。 "元",意即"开始",凡数之始称之为"元","旦"是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意即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所以"元旦"两个字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正月初一"。

但每个朝代关于"正月"的规定还各有不同,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所以在古代,除夕和元旦是连着的,一个岁末,一个年初,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但到了1912年,时代变了,革命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就包括在哪天放假,不,是在哪天过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清帝国土崩瓦解,12月25日,孙中山从欧洲回国,12月27日,各省代表举行会议,同盟会元老黄兴代表同盟会提交议案,建议中华民国政府应改用公历。果不其然,有代表就对新政府改用公历提出异议,于是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为了定正朔、明纪年,争吵开始了。

反对改历者自然是是古非今,先是抬出孔老夫子,从故纸堆里找出了孔老夫子"用夏之时"的教导,意思是用夏代的历法——农历;又搬出了整部二十四史,大讲中国用农历的悠久历史,既然老祖先们用了那么多年农历,我辈孝子贤孙理应恪守"祖宗之法",修改历法实在是一项面对祖先"罪该万死"之大逆不孝。反对改历者重一个守成,支持改历者就强调创新:既然是推翻帝制,而非一个帝国代替另一个帝国,本应有一个全新的社会政治面貌,与其高呼民主共和万岁,倒不如在月份牌上标记"公历",一来与国际接轨,二来宣布与旧社会的决裂。

此时正在上海准备去南京就职准备的孙中山,在得知各省代表因定哪天为元旦争执不下时,马上去电明确:中华民国政府必须改用公历,否则决不到南京任职。12月31日,围绕历法纪年的争吵结束:中华民国采用公历,1月1日为元旦。1912年1月1日晚10时左右,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府大礼堂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继而宣读誓词,结尾日期就是"中华民国元年元旦"。1月2日,《申报》刊登了临时政府的告示:"……本日奉大总统令,以本月十三日为阳历元旦日……各军人等知悉:以黄帝纪年四千六百〇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着改为中华民国元年正月第一日。从前行用阴历,一律变更……"

比较尴尬的是,广大民众是在第二天看报纸才发现我们的"元旦"已经过去了,猪还没杀、债还没还、假还没放,你就告诉我新年过完了?而且还是破旧立新的第一个新年?所以普通民众根本不理这个茬,依然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1914年1月,北洋政府内务部向袁世凯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只批准阴历元旦为春节,从此,传统的农历新年就被北洋政府正式更名为"春节",而传统的"元旦"、"新年"的名称就被安置在阳历的一月一日。

1930年7月10日,国民政府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及《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将阳历1月1日定为民国成立纪念日,并规定了具体纪念仪式为:休假一天,全国一律悬旗扎彩,提灯志庆,各地党政军警、各机关、各团体、各学校均分别集会庆祝,并由该地高级党部召开各界庆祝大会。为了推广阳历元旦,甚至强硬规定"国历新年休假日期,应改定为五天,即自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至一月四日止,至旧历新年各界一律不得休业",不仅如此,还不准喊"恭喜发财",不准贴春联福字,引得民怨沸腾。然而禁归禁,普通百姓依然过自己的春节。直到1934年,国民政府发布政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但在政府机关,过元旦的惯例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1937年1月1日,这是民国的第26个元旦,中国不仅没有变成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期望的样子,反而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变得岌岌可危。北大教授胡适在这一年元旦写了3000多字新年祝辞,许下了三个新年愿望:第一个是寄希望于当年能实行宪政(国民党坚持"训政保姆论",一直由国民党实行训政),1937年,国家危亡,系于一线,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因此,就连曾誓言"二十年不谈政治"的胡适,也闲不住了,看出了时局的危急,因而认定唯有宪政才能救中国。

既然要实行宪政,就得有一个具备宪政精神的领导者。胡适将实行宪政的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所以,他的第二个愿望,就是希望蒋介石能当一个具有宪政精神的领导者,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宪政,富强起来。第三个愿望,胡适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看到华北的收复和主权的重建。当时,已经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夕,日本制造了一场场事变,步步紧逼,华北主权沦丧,已经引起了爱国人士莫大的担忧,才有了这第三个愿望。

可胡适许下的这三个愿望,严格来说,一个也没实现。在1937年实行宪政,这个愿望根本是痴心妄想;至于寄希望于蒋介石能具备宪政精神,更是无中生有。至于第三个愿望,尽管实现了,但却推迟了八年。所以我只想说,胡适老先生您是不是不知道"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这件事,居然还给写出来了。

胡适

1949年第一记钟声敲响的时候,国共两党22年的较量大局已定。西柏坡,刚刚过了55岁生日的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第一句就是:"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1949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这一天,南京城里的蒋介石也发表了"新年献词"。这就是被当时的舆论解读为"乞和电"的蒋介石新年文告:"……只要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在当天的日记中,蒋介石这样写道:"今日又是一个新年日了……去年一年的失败与耻辱之重大为从来所未有……"

1949年,新中国筹备建立,过哪个年又成了一个问题,但只有小孩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全都要好吗。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采取公历纪年,另一方面也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众情感,于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并且元旦和春节都放假,孩子和打工人都开心极了。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元旦

"元旦"见证了中国人民觉醒后百年来的变化,虽然它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依然会给我们忙碌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找到一个放松的理由。想一想去年的元旦,我们对2020充满期待,却不知危险已经来临,今年我们依然对2021充满期待,因为2020都过来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