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左公在当地安营扎寨而得名的是(三国时期左公刘备在此安营扎寨此地因此得名,并为孙尚香在此筑城)
也许爱看电视节目的朋友会有印象,在一年前央视的《中国地名大会》的节目中曾有过这样一道题目:三国时期,人们尊称左将军刘备为“左公”。因“左公”在当地安营扎寨而得名的是?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那我们首先要了解清楚的就是“左公”这一称号从何而来?又是为何要在这一地方安营扎寨呢?
刘备在最初去徐州时,当时主政徐州的陶谦向汉献帝上表让刘备做豫州刺史。后来刘备在徐州坐稳了与袁术交战,曹操为了争取和拉拢刘备,又向汉献帝上表让他做了镇东将军、宜城亭侯。再后来刘备被吕布打败,把徐州丢了,只能去投靠曹操,在许昌见到了汉献帝,被献帝封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
从这里不难看出刘备身上的头衔并不少,那又为何他单单中意左将军这一称呼呢?
原因就是“左将军”这一官职乃是当时的皇帝所授,之前虽也有诸如豫州刺史、镇东将军、宜城亭侯等官职及爵位但都是“表”的,那说白了就是私人授予,然后向皇帝上表报告一下,走个形式而已。我们都知道在东汉末年皇帝已经没有了权威,等同于一个傀儡,各地的诸侯豪门直接向皇帝上一份表就可以自称或封官位和爵位。
而刘备最在意的恰恰就是正统的身份,这一点不管是从匡扶汉室的口号,还是对于自己皇叔身份的在意都不难可以看出。而东汉末年虽说皇帝成了傀儡,但毕竟还没有被取而代之。那汉献帝所授予的官职和爵位就可以代表正统的身份。
而左将军这一军职,一般不是常设官职,只有在打仗时才设置。宜城亭侯这一爵位则是列侯中的亭侯,属于比较低的一个爵位。豫州牧则是一个常设的行政官职,而战时则是以军职为荣耀,优先称呼。这也就是刘备常常自我介绍时称自己为“左将军”的原因,而当时的人们就敬称刘备为左公。
而刘备屯兵于此则要从赤壁之战后开始说起,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随后孙、刘两家对荆州进行了分配。刘备取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又在油江口屯兵与孙权的南郡治所——江陵古城,隔江相望。而后刘备又以这个屯兵的地方为支点向孙权借取荆州(也就是南郡)这都是后话了。
而油江口这一屯兵点因为左公刘备在此安营扎寨,取了其中二字称之为“公安”。公安这一地名也就作为县名一直延续至今。
而公安关于三国的故事,除去刘备屯兵,还有两个在当地流传甚广。
一是“孙夫人城”这个孙夫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赤壁之战后,为巩固孙刘联盟,孙权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史书《三国志》中将她称之为“孙夫人”,民间戏剧中则称她为孙尚香。
传闻孙夫人才智敏捷, 刚强勇猛,有其两位兄长的风范,来时身边带来了一百多个侍婢,每一个都执刀守卫在她身边。即便是他的丈夫刘备,每次进入内房时,都会感到害怕。当时的孙夫人依仗自己是孙权的妹妹,刁蛮跋扈,导致她带来的侍婢和护卫都不遵守当地的法度。
而当时的刘备在公安县屯兵时,正艰难窘迫到了极点。北畏曹操之强盛,东惧孙权之威胁;而孙夫人也就一起被视为祸患。后来刘备在公安的城西为孙夫人筑了一座土城,就被称之为“孙夫人城”。也有说法认为是孙夫人不信任刘备,而单独筑城不与刘备同住。
据当地人称,如今孙夫人城的遗址应是位于公安县夹竹园镇金猫口村附近。
而另一个故事则与大名鼎鼎的熊虎之将——张飞将军有关。传闻刘备屯兵时,由于军粮不足,就命令士兵开荒种地。当时张飞驻公安县,在练兵习武的同时,也种田养兵。他打仗身先士卒,种田也以身示范。他亲自种了两亩多水稻,每天练兵后,都去田里锄草、灌水,干一阵,据说张飞田位于如今的公安县闸口镇。
而当地还有一道名菜——张飞扣肉,据说是张飞在此地种田养兵时留下的。张飞一介武夫酷爱吃肉,他的厨子就给他用猪肉做了一道菜,形状跟梳子相似也叫梳子肉,当地人一般把这道菜叫做梳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