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文过饰非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一天一成语:文过饰非)


【成语名字】文过饰非


【成语拼音】wén guò shì fēi


【成语释义】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成语出处】《清史稿·陈庆镛传》:“今该御史请收回成命,朕非文过饰非之君,岂肯回护?”复革琦善等职,令闭门思过。于是直声震海内。”解释:现在御史陈庆镛呈请我收回已经发布出去的命令,我不是用好听言词来掩饰自己错误的君主,我怎能袒护包庇他们呢?”又革去琦善等人已经新任命的官职,命令这些有罪官员在家里关起门来反思自己的过失。于是陈庆镛直言规劝皇帝的声誉震动了国内。


【近义词】怙恶不悛 死不悔改 文过遂非 涂脂抹粉 讳疾忌医 饰非掩过 懒猫忌医


【反义词】欲盖弥彰 洗心革面 闻过则喜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成语造句】

1.犯了错误不改,反而文过饰非,就会犯更大的错误。

2.有时积小错会酿大祸,所以文过饰非的行为不可轻饶。

【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有一个叫陈庆镛的官员,字颂南,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陈庆镛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练习办事),累升至御史,有直谏名声。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朝廷和全国的老百姓十分愤怒,他们没有认识到战败的深层原因,而是将责任推卸给那些战败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官员。于是那些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和签订一些丧权辱国条约的负有责任的官员,都纷纷被降职和革职处理。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朝廷决定重新启用那些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及外交上丧权辱国的官员,此举遭到一些许多官员的反对,其中就有陈庆镛。陈庆镛写了一篇《申明弄赏疏》给道光皇帝。陈庆镛上奏认为不应起用有罪官员,希望皇帝收回成命。这本奏章呈上,宣宗道光帝嘉奖了他,并指示说:“我没有了解人的英明,以致于琦善、奕经、文蔚等人战败,出师失利,只有反回来检查责备我自己,不想推罪过给群臣。现在御史陈庆镛呈请我收回已经发布出去的命令,我不是用好听言词来掩饰自己错误的君主,我怎能袒护包庇他们呢?”又革去琦善等人已经新任命的官职,命令这些有罪官员在家里关起门来反思自己的过失。


陈庆镛的这篇《申明弄赏疏》敢于直言规劝皇帝的声誉震动了国内。与朱琦、苏廷魁并称为“天下三大鲠直御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