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意义和影响(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的”魔掌”,让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走向灭亡)
是怎样的一场战斗,让统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走向灭亡,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呢?这一场起义运动承载了无数人的期望与意志,而在它发生的背后又经历了哪些曲折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场起义运动——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由于当时为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武昌城内的这场起义又名辛亥首义。
当时发动武昌起义的初衷,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不足导致在不管是外交上还是军事上都一直不如意,割地赔款无数,导致当时国内民众怨声载道,群情激愤。
武昌起义
另外在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去世,使得当时的清政府群龙无首,没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唯一一个有点能力又有些威望的袁世凯还被当时的清政府架空,将他远远的打发走了。
袁世凯
当时清政府内为数不多的王权贵族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隔壁的日本又虎视眈眈。在如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昏庸无能的清政府已经没有办法领导当时摇摇欲坠的中国。
清政府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唯有对急诊下重药,才能将拯救病重的中华民族。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铸中华荣光,我辈义不容辞,武昌起义也就应运而生。
在武昌起义发生之前,革命党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是层出不穷,期间革命党人早已在全国各地发动过无数起的武装反对政府的运动。1911年清政府将全国的的铁路收归国有之后,又将铁路的筑路权和运营权转手就“送”给了西方列强诸国,此举引起了国内诸多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其中以四川省爱国人士的反响最为强烈。
经由清政府此举之后,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纷纷自发组织发起保路运动,此次保路运动又名“铁路风潮”。
1911年9月7日,清政府下令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爱国人士发起的的保路运动,将发起保路运动的几位领导者以及数百名请愿的人民群众全部枪决,之后又下令解散在四川省各地的保路组织,企图将爱国人士的激情镇压下去。此举遭到了各路爱国人士的强烈反抗,直接脱离了清政府的控制,与清政府断绝来往,并且捣毁清政府在各地设立的通讯设备。荣县更是直接独立,成为了全中国第一个摆脱清政府“魔掌”的区县,荣县此举极大地激励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反抗情绪,此次的保路运动也成为了之后武昌起义的导火索,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开展。
为了镇压之前各地爱国人士发起的保路运动,尤其是以四川省的反抗,清政府下令指派位于湖北的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此举使得新军在湖北省的军力薄弱,这为之后的革命党军队在湖北武昌发起的起义运动提供了独特的条件。此时各地的爱国人士们一拍即合,决定在湖北武昌发起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
1911年9月14日,在同盟会的推动下,位于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终于确定了统一的领导部门,各个机构的爱国人士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清政府的统治。
同盟会
但武昌起义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共同召开会议商讨武昌起义具体的行动日期,最终将起义的日期确定在1911年10月6日,并且确定了以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
蒋翊武
孙武为战略参谋长,
孙武
刘公为总理的起义活动领导阵容。
刘公
一群拥有远大理想的爱国人士正准备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国运动。
但是此时的清政府因为南湖炮队事件,加强了湖北当地的巡逻强度,对于当地居民更是严加排查。到了1911年的9月28日,由于起义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于是将原定于1911年10月6日的武昌起义活动推迟10天,约定于1911年10月16日由湖南湖北两省共同发起武装起义运动。
一场成功且意义重大的起义运动注定是命运多舛的,清政府当时虽然国力不行,在国际的外交上也没有地位屡屡吃亏,但俗话说破船也有三斤钉。
再加上革命军这边也出了点事。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人配制起义必备的炸药时,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这举动自然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但是他们在撤退时,将重要的名册以及起义旗帜等秘密文件全都“留”给了闻讯而来的清军。
得知全国爱国人士策划的这场起义活动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时,清政府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等着你们来推翻我的统治。于是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打压革命党的措施,首先是根据秘密名册逮捕了起义运动的代表人员,之后清政府又致使当时的湖广总督立即封锁全城,并且在城内搜捕准备参加起义运动的爱国人士。
清政府此举极大地打击了当时革命军们的热情,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革命军领导人随即决定于1911年10月9日晚12点提前发动武昌起义,奈何当时武昌城内被清政府派出的清兵严防死守,提前发动起义的消息传不出去,导致10月9日当晚的起义运动无法正常发起。革命军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将消息传出,最终决定于1911年10月10日晚,以枪声为信,以此发动武昌起义。
时间来到了1911年10月10日晚,筹备了许久,寄托着无数爱国人士强烈情怀的武昌起义,终于由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的第一枪开始了。至此,武昌起义正式打响。
革命军首先夺取了楚望台军械库,将军械库中的数万步枪和十万多发子弹,以及数十门大炮尽数收缴,为之后的起义的完好进行准备了坚实的军事后盾,提供了足够的枪支弹药。城内的起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城外的革命军们当然也没有闲着,知道了城内已经开始起义运动之后,城外各路革命军举火为号,与城内的革命军里应外合,同时赶往楚望台军械库进行汇合。此次起义运动一共集结了三千多名革命军,其中也牺牲了不少将士,但他们无怨无悔,将自己的生命安全抛之脑后,有的只是家国情怀,和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决心。
在1911年10月10日晚十点三十分,已经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获得充足弹药补给的革命军浩浩荡荡地前往武昌城内的总督署和司令部,只要能占领下这两个地方,那么武昌起义也就宣告着阶段性的胜利。
但是革命军毕竟都是民间的各路爱国人士自发组成的组织,还是缺乏一定的战斗经验,而且人数也不多,在面对正规军时的作战还是会有一定的压力,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从来都不是一边倒的,要打得有来有回,且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才能彰显我中华儿女的决心,革命军最终占领住了武昌城内的中和门与蛇山这两处炮击阵地,用了8门火炮对总督署和司令部进行连续不断地炮击,打了一个晚上之后,终于在第二天上午成功拿下总督署和司令部,打得当时的湖广总督弃城逃走,至此,宣告革命军在此次武昌起义中大获全胜,革命军取得了对武昌城的控制权。
此时武昌城内的革命军可谓是深得民心、一呼百应,得到了全国上下爱国人士的一贯至此,首先是位于保定的同盟成员,将漕河铁桥炸毁,直接阻断了清政府南下镇压的革命军起义的唯一道路,此举为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军的后续行动取得了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时间。同时,位于汉阳以及汉口的革命军,一收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马上配合发动起义运动,与1911年10月11日与12日,起义,最终成功解放湖北省内的汉阳与汉口。
至此,本次武昌起义运动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功的控制住了武昌、汉阳、汉口这武汉三镇,成为最先的革命根据地。之后又在此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将国号改为中华民国,从此在中国一段时期以内,属于中华民国的历史便由此来临了。
武昌起义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全国各地均相应号召纷纷独立,共计十五个省份脱离了清政府的掌控。到了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位于南京正式成立,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第一任副总统。事实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中国的时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政府在中国的权力越来越小,中华民国在群众的呼声下地位水涨船高,迫于形势压力,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从此清朝灭亡,不可一世的清政府便只存在与历史书中。中国也从此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此踏入了民主共和制度。
武昌起义的出现对于我国的影响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前奏,是辛亥革命重要的组成部分。使中国推翻了清朝两百多年以来的统治,也使中国脱离了封建帝制,走上了民主共和的路上。
不仅如此,武昌起义以及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上面对于中国之后的发展也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在那个时期涌现以及孕育出了一批怀揣着理想与报复的年轻人,是他们的出现推动了中华民族之后的蓬勃发展。武昌起义带来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对于中华民族最深远的影响,是起到了一个开创性的作用,破除了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给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新青年一个施展的舞台,就是因为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舍身取义,才成就了中华民族的长盛不衰。